楊婷 劉小芳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是學生積累和沉淀文學素養的時期。在這一重要階段,閱讀課是小學語文課堂上重點教學內容,閱讀能力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都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成為我們語文教師思考的課題。本文就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探索,意在提升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效率,為各位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各種表達技巧,掌握漢語言的精髓,因此在閱讀時的積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閱讀中記錄下文章的重點詞句和段落,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深入研究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文學科在小學階段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作為教學的重點,閱讀與寫作能力決定了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在日常教學中運用閱讀寫作相結合的方式能夠促進二者的共同提升。在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即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節——積累。只有在閱讀時注意積累好詞好句,重點記錄,才能應用在日后的寫作當中,從而提升寫作水平。小學生剛剛接觸語文學習,在學習中應以興趣培養為主,課堂上應該更多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尋找更高效的學習方式,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無疑是更適合現在的小學生的。現在的小學生閱讀量和生活閱歷十分有限,又不能經常閱讀課外讀物,積累不夠造成了學生寫作時候的知識面不夠廣。因此,課堂上,老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見聞,在寫作中也能更加熟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小學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模式促進了小學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來提升課堂效率。
二、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探索
(一)注重“讀”與“說”的訓練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小學語文綜合素質的關鍵。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讀寫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擴大閱讀量,讓學生多接觸豐富的課外讀物,并且要求學生在閱讀過后用“說”的形式發表讀后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是對文章的深層次挖掘和對作者內心的表達的深刻理解,以往的讀后感,“說”來表達感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說”在低齡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更重要的位置,以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黃山奇石》為例,閱讀過文章之后,對文章中的石頭形狀的描寫和想象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讓學生用說的形式來進行仿照文章,對石頭進行“描述”,不僅對本篇文章的寫作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出來,為下一步“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擴大閱讀量豐富素材的積累
以往小學生的閱讀素材往往僅限于語文教材,然而教材的文章有限,僅限于教材的閱讀量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組織學生一同閱讀,把閱讀作為快樂的事情,能夠與人分享的良好愛好。教師也可以找一些著名的篇章來引導學生閱讀,閱讀過程中要對篇章的重點做正面引導,讓學生從文章中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想。同時還要對篇章的重點詞句進行解析,以及鼓勵學生積累下來,讓學生在以后的寫作當中能夠學以致用。如課外文章《月光下的蛙鳴》寫到作者在高考前夕的預備考試中慘敗,精神萎靡,家外是一片池塘,每到夜晚蛙鳴不斷,母親為了讓作者休息好,夜夜用竹竿去池塘驅趕青蛙,文章結尾作者高分上榜,感恩母愛。教師可以以母愛為切入點,讓同學們交流生活中的小事,積累素材,為寫作打下好的基礎。
(三)聯系生活實際做讀寫訓練
在小學語文課堂讀寫訓練中,聯系生活實際是很重要的。以三年級上冊《蜜蜂》為例,讀過文章之后,老師可以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觀察生活當中的小動物習性,把你觀察到的小動物與眾不同的習性講給大家聽,多個同學一一講下來,所有人都有了素材積累,為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的同時,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根據課堂內容寫讀后感
教師應引導學生把課堂內閱讀中的經典篇章進行分析和解讀,通常教學內容都是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篇章,通過教師的正面引導,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主旨思想,也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通思想。例如《我們的民族小學》,文章講述了邊疆少數民族小朋友們在學校里的快樂生活。讓同學們抄寫和積累文章中喜歡的句子,從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嘆祖國多民族團結一致的同時,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讓學生體會民族自豪感,并用文字記錄下來。讀后感可以讓學生把所學所感用文字的形式抒發出來,在“讀”與“說”之后就是“寫”,完整的語文學習過程可以讓學生更迅速提高。
(二)以經典篇章為例鼓勵學生仿寫
仿寫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作者寫作的精髓。仿寫是在深入理解作者構思和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的模仿,是在借鑒他人寫作技巧的同時也抒發自己的所想所感的一種方式。小學作文的最初階段以仿寫為主,能夠讓學生提高興趣的同時迅速掌握寫作技巧。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為例,本文用人物對話的形式來寫閱讀的重要性,老師可以擬題,比如以閱讀《哈利波特》為內容,針對內容展開對話,可以是師生間的對話、同學間的對話,也可以是家長和學生間的對話,圍繞同一個主題,展開雙方的不同見解的對話,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文章的選取上也盡量選取適合學生閱讀,學生也感興趣的文章和書籍選段,最大程度激發學生興趣。仿寫的目的在于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所以在課堂上可以大家用對話進行即興表達,課后學生可以總結寫出來。這樣把文章讀寫訓練與仿寫相關聯,能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
(三)結合課文,進行聯想和擴寫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后根據文章內容進行聯想和擴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三年級上《灰雀》為例。文章結尾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擴寫,想象之后發生了什么?小男孩如何跟列寧說灰雀去了哪里呢?以此為開頭,讓學生進行想象,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讀寫結合,既閱讀了文章,又鍛煉了寫作,因此是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
四、結語
綜上,讀寫結合能力的提高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至關重要。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應用和推廣開來,有利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對此進行深入探索。期與同行共同探討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大薇.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8(36).
[2]申海洋.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初探[J].中外交流,2018(48).
[3]虎喜平.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討[J].長江叢刊,2018(32).
[4]沈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運用[J].語文課內外,2018(31).
作者簡介:楊婷,女,1981年生,湖南武岡人,小學高級教師,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及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劉小芳,女,1981年生,湖南武岡人,中學一級,漢語言文學本科,主要從事語文學科教學工作。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