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農村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為核心,分析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索初中語文生活元素,整合生活元素,構建完善的語文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水平,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生活元素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內容,相比于其他學科而言,語文學科不僅要學習基礎知識,還要體會和感悟其中的文化和精神,這是文化傳承的精髓。農村地區地方較為偏遠,無論是條件設施還是技術水平都較弱,為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可以立足于現有資源,利用農村理念環境和自然資源,開展生活化教學,整合語文教學中的生活元素,一方面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促進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則是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生活化教學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含有大量的知識技巧和閱讀理解,再加上寫作練習,很容易讓貪玩而又缺乏耐心的學生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無法長期專注于語文學科,這也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引入生活化教學方式,創設生活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賦予課堂教學趣味性,通過輕松而生動的生活情境,不僅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進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
(二)培養邏輯思維
語文和學生實際生活有很大的關聯性,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是語文知識,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正好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屬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中的生活元素,在謀篇布局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生活情境中,可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學習語文知識,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學生智力水平的提升,學會在生活中利用語文知識,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促進知識消化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生活元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挖掘這些生活元素,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理解和消化。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綜合屬性較強,學生不容易在課堂中馬上理解和消化,學習成效始終不明顯。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知識置于整個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和理解,利用生活經驗來消化各類知識,便于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內化,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和更新,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二、基于生活化教學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為例,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教師引入生活資源,合理運用生活語言,創設生活情境,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導入環節
本節課以如何看云識天氣為主要內容,具體說就是如何通過云的姿態和光彩識天氣,運用分總的邏輯說明順序,采用打比方、分類別、引用等說明方法,使用精確和嚴密的語言,說明了看云識天氣這個事理。分析教材和學情后,教師將生活化元素引入到導入環節中,通過提問“大家平時是怎么了解天氣的呢”的方式,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隨后圖片導入,出示幾種自然現象,讓學生根據圖片中的自然現象來推斷天氣,體會到古人識天氣的方法,即觀察自然現象,引出本節課的重要內容。
(二)探究環節
在探究環節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生活化教學環節:第一,閱讀全文,找出描寫云和天氣的句子,引導學生繪制薄云表、厚云表、云的光彩現象表,通過陳列各種表格來呈現出云與天氣的關系。第二,探究分析,提出問題:(1)論本文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2)何使說明語言生動、形象?試從課文中找出例句并加以分析,引導學生探究和討論,了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重點體會打比方、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和作用,培養學生默讀并抓關鍵句、關鍵詞的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第三,課堂練習,邀請學生當天氣預報員,現場進行“看云識天氣”,教師則出示積云、積雨云、彩虹、卷云等圖片,把這些作為一天的天氣變化進行天氣情況播報,運用文中學到的修辭方法來解說。
(三)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分為兩方面:一是學生的反思,教師可以通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收獲了什么?”讓學生用簡潔的話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每人獨立完成后,組織小組進行交流和總結,自評后互評,形成新的感悟和體會;二是教師的反思,評價本次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形成教學反饋,有利于教學結構設計的更新和完善。
三、初中語文生活元素的應用方式
(一)引入生活化教學
素質教育實施以后,生活化教學理念備受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嘗試挖掘語文教學中的生活元素,以實現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語文生活化教學是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感受如同置身于自己的生活中,輕松愉悅地學習,這就是生活化教學方式帶來的好處。
(二)挖掘生活化資源
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以此豐富教學資源,強調語文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的練習,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親切感,激發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主動探究,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生活化內容的學習中,學生感同身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三)布置生活化作業
為了凸顯生活化教學的作用,教師布置生活化作業,利用農村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條件,布置實踐性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語文,鍛煉學生綜合語文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剖析和利用初中語文的生活元素,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作用,進而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海琴.捕捉初中語文的生活元素——談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方式[J].語文天地,2014(20).
[2]王紅霞.捕捉初中語文的生活元素——談初中語文的生活化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6).
[3]宮瑞霞.捕捉初中語文的生活元素——談初中語文的生活化教學思路[J].科學導報,2014(11).
作者簡介:姚文琴,女,藏族,1973年生,甘肅天祝人,一級教師,本科,長期從事中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