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竹富
【摘要】培養小學生對閱讀的理解能力是當前新課標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而個性化閱讀方式在新課改以來備受教師的重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是滿足新課標與新課改對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的重要舉措。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為例,探討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新課標;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素質教育落實的過程中,我國教育方式正在不斷發生變化,教師必須要圍繞以生為本的理念來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個性化閱讀教學法是尊重學生這個主體,為其個性化發展提供教學支持的重要教學方法。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發展現狀
個性化閱讀實際上就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定做”的閱讀教學指導方式。在當前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中,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滲透與運用,但實際上其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影響到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過于強調學生的自主性
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所開展的個性化閱讀過于強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自主性,反而疏忽了教師自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相輔相成的,都不可或缺。若是過于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則很難及時發現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長期下去,會導致學生形成不良的閱讀習慣。
(二)疏忽了學生的思維訓練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全面解讀語文閱讀材料,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提高這一閱讀能力,就要求學生必須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但顯然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指導的過程中,疏忽了學生的思維訓練。
(三)教學方式呈現兩極分化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呈現兩極分化的特點:一方面,有的教師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較慢,其教學方式仍舊處于一定的滯后發展狀態,呈現出教學手段單一的特點,失去了個性化閱讀教學應有的活力;另一方面,有的教師過于追求個性化,將各種教學方式融合在一起,體現出教學手段花哨的特點,讓教學內容變得復雜化,不利于學生實現高效的個性化閱讀。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個性化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可以推進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教師要正確認識當下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問題,結合實際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情,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優化教學策略。
(一)注重學生個人修養的個性化閱讀
在個性化閱讀模式下,教師往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并在這個基礎上與學生展開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在當前個性化閱讀發展現狀不夠樂觀的情況下,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它是否已經偏離了個性化閱讀教學應有的軌跡。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審視自己的教學思路,要轉變自己的思想認識。個性化閱讀不僅是一個教學過程,也是一項培養學生個性修養的重要教學任務。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個性化閱讀中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從而體現學生在閱讀學習上的創新性與思考性。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珍珠鳥》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篇優美的散文來讓學生受到熏陶,培養其審美情趣,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在個性化閱讀模式下,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比較優美的詞句,并注重引導學生發表自己新穎的觀點。同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音頻或者視頻,創設一個充滿審美情趣的氛圍,讓學生自主走進這一氛圍中,獲得獨有的審美感受,讓學生在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二)尊重學生閱讀感受的個性化閱讀
在個性化閱讀中,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是非常基本的條件。每個學生都會對同一文本產生個性化的理解,其文本閱讀體驗與感受不可能一致。因此,教師可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尊重學生的個人閱讀感受,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獨特閱讀感受,或者表達自己對文本某些內容的個人理解。在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鼓勵,使其徹底展開自己的想象力,發揮其創新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中描寫小金花與戰士離別的場景進行深入的閱讀,并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小金花,此時內心究竟是什么感受?又或者自己在閱讀這一段文章時,內心有什么樣的見解?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抓住學生的個人感受,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水平。
(三)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個性化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高年級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可以通過閱讀比賽的形式來實現。這主要是因為閱讀比賽中,學生會代表自己個人來發表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個性化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閱讀比賽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個性化閱讀,同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要。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詹天佑》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其作為閱讀比賽的作品,讓學生在比賽之前,對這篇文章進行整體閱讀,既要理解這一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和寫作順序,也要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同時要對其中的重要句子進行良好的賞析。比如“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等這些語句,究竟反映了詹天佑哪些品質?還能從哪些角度來解讀這個人物?詹天佑明明受到了帝國主義的嘲笑,也知道修筑鐵路非常困難,可他為什么會毫不猶豫地接受這個任務?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要深入去了解,然后形成個性化想法的內容,進而可以把握這篇文章獨有的內涵與韻味。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各自的解讀中看到彼此的差異,了解自己身上在閱讀學習方面的缺點,然后及時查缺補漏,改進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方式,形成獨特又優質的個性化閱讀技能。
(四)結合學生個人經驗的個性化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要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可以帶入個人經驗來進行解讀。而這里的個人經驗可以包括學生的生活經驗與閱讀經驗。學生的生活環境、經歷都不一樣,個人的生活經驗自然就各不相同,閱讀經驗也是同樣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個人經驗來展開文本解讀。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融入個人經驗。例如有的學生想到了自己平時在學習上一旦出現惰性心理,父親就會嚴厲地批評他,所以他總是在父親批評之后就不敢懈怠。這位學生融入了自己的個人經驗,于是對這一文本內容有了自己的解讀。他在父親的批評之下養成了一絲不茍、腳踏實地的習慣,這都是源于父親對自己的嚴厲的愛的教育。當學生帶著個人的記憶,走進文本世界時,就會形成各不一樣的閱讀感悟。這是文本閱讀的個性化解讀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閱讀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運用,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開展個性化閱讀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個人修養的培養,并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還要注重滿足學生的個人學習需要,甚至可以知道學生在解讀文本時,融入個人的經驗。通過這些閱讀方式,可以有效優化個性化閱讀,提高新時期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玉芝.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
[2]卞紅艷.引導個性閱讀? “活化”語文課堂[J].名師在線,2018(2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