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少飛
【摘要】初中階段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日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邏輯思維,關系到他們的未來發展方向。語文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和文化基礎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將和諧課堂和初中教學相結合,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成果,是初中語文教師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如何構建初中語文和諧課堂,供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發展性教育;和諧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資源,為了解決我國的文化教育,我國教育部規定青少年必須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初中語文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技能,包括表達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文學素養。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日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邏輯思維,甚至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
語文是初中必修課程,由于語文的重要性,學生和老師都非常重視語文的學習。為了加強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了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更加有效率地利用課堂時間進行知識學習。
初中語文是一門系統性的學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中都有很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教師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應當通過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幫助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單純地依靠記憶力去掌握知識屬于短期記憶,學生比較容易遺忘。教師要通過講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貫通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識點。
初中語文課堂比較重視課文寫作手法以及作者表述特點的分析,理解重于記憶,初中語文中的這些知識需要通過系統講解的方法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在研究課文的過程中,領悟文章中心思想。
初中語文是一門依賴于情感理解的學科,是一門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和體會的學科,能夠鍛煉學生分析各個歷史階段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理解情感的能力。同時,語文和其他學科也有一定的關聯性,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把語文知識教學重點和社會現象相互聯系,讓學生知道語文知識在社會中的價值,并且培養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雖然一直在進行課程改革,但是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的學習負擔仍然很大,仍然是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下進行學習。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習慣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在課堂習慣于爭取時間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害怕自己的授課過程中學生有理解不到位、自己講解不透徹的問題。這種形勢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氣氛通常比較沉悶,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壓力。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新課標的課本中有很多課堂討論的問題,很多教師在這一部分處理得不太好,缺少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學生很難有發言權。這部分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分析與表述能力,語文課堂上留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時間卻不多。如果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很多教師不夠關注學生的討論過程,這就造成學生把握話題不準確,對于知識點很容易產生誤區。
初一階段屬于小學與初中的銜接階段,語文知識的銜接需要自然的過渡,但是很多教師在對初一學生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忽略了對課本中與小學知識銜接的內容、方式等進行調整。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很多學生如果基礎不好,很難適應初中語文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很多語文教師沒有深刻思考如何將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順利吸收。
三、初中語文和諧課堂建設的策略新探
為了進一步保證初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快速成長,且學習成果能夠持續長久保持,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方面獲得全面、持續的進步,必須要構建初中語文和諧課堂,讓初中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能夠連續、完整地學習課本知識,為學生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是構建初中語文和諧課堂,必須要以發展性教育為主要教學目的,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培養學生全面、自由以及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教師應當合理利用語文課本中的問題設計,在課堂中實施有效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分析數據、歸納演繹、對比等科學方法,為學生創造出一種新的接受知識的情景,讓學生既獲得知識,又能提高綜合能力。
二是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找到適用于小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時的教學策略非常重要。由于小學與初中課堂氛圍區別很大,初一的語文教師要讓學生逐漸適應教學內容上的銜接、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銜接、學習能力的銜接等多個部分。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自學和復習的能力。
三是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課本感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趙州橋》教學中,教師應當給學生講解趙州橋的歷史和特點,通過這些吸引學生的興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已經不適合和諧課堂,不能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對于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填鴨式教學方式反而能激發他們的厭學心理,使他們的畏難情緒擴大。
四是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輔助構建初中語文和諧課堂。在新課標改革后,案例教學法是比較受歡迎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案例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文內容,是創新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采用案例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經過周密的準備,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討論等,在《趙州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看趙州橋影像,通過影像討論趙州橋的特點。案例教學中包含多種信息、知識、經驗、觀點,這些可以帶給學生知識的碰撞,對于啟發學生理解知識點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是他們塑造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時期,語文的學習生活關系著日后學生的思考習慣和邏輯思維,學好語文這一學科對于學生的未來具有很大意義。語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分析信息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和文學基礎知識具有重要作用。構建初中語文和諧課堂可以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介紹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如何構建初中語文和諧課堂,供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師參考。
參考文獻
[1]李中廷.探析初中語文課堂的多媒體和諧教學魅力[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2).
[2]王秀潤.試析小學語文和諧課堂的創設策略——以《坐井觀天》一課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1).
[3]傅衛莉.打動學生“芳心”讓課堂更和諧——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微[J]. 時代教育,2011(4).
[4]戴永杰.共享動態和諧的新課堂——管窺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課中新型的教學行為[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4(2).
[5]安麗.實施課改趕時髦要不得——對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糾正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4).
[6]李化樹,付婷.研究生和諧課堂建設探析——關于課堂有效和課堂有趣的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3).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