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林彬
《茶藝》課程實踐性強,其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操技能、文化修養和氣質性格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授課內容、實踐環節、考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包括“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考評過程化、實踐教學多元化和能力培養綜合化”,完善《茶藝》課程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社會對具有一定茶藝理論知識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漸凸顯?;诖吮尘?,各高校旅游類專業均開設了茶藝類課程,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為例,餐飲管理專業有《酒水茶藝技能實務》、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有《調酒與茶藝》、酒店管理專業有《中國茶文化》、《調酒與茶藝》、旅游管理專業有《茶藝》。此外,外國語學院的旅游英語專業開設了《茶藝與西餐廳擺臺》課程(專業選修課),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制藥工程學院等九個院系均開設了茶藝類課程作為素質拓展教育課程選修課。
本研究主要以《茶藝》課程為例進行課程改革的研究。《茶藝》的教學目標是通過項目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國茶文化,熟悉茶葉知識,掌握初級的茶藝技能;完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自身修養和欣賞水平。通過茶文化和相關技能的培養、教育和訓練,修煉自身氣質,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此外在“以茶會友,以茶傳情”的氛圍中,啟發廣大學生科學地飲茶、藝術地品茶, 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靈,更好地為其專業學習和今后的職業發展服務。
2.1 教學內容
《茶藝》課程全部為實踐學時,其中24學時以教師講授、演示、指導學生實操為主(見表1序號1-12),8學時以學生展示為主(見表1序號13-14)。通過教師對茶藝相關知識的講授與演示,讓學生在實操中掌握茶葉沖泡、品鑒、茶藝表演等知識和能力,同時為了讓學生更近距離的了解茶葉市場,教師布置茶葉市場調查的任務,要求學生分組進行六大茶類的市場調查,通過參加茶博會、參觀茶城等方式收集茶葉市場的第一手資料,整理成PPT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答辯,并寫出調查報告,作為期末考核的重要內容。
2.2 考核流程
課程考核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分別占比30%和70%。平時成績主要根據出勤、課堂表現、泡茶實操打分,期末成績則主要由小組展示、調查報告組成。
2.2.1 平時成績構成
平時成績以最后一堂課的泡茶實操為基礎分,通過考核學生泡茶流程的熟練程度、動作標準、茶葉辨識幾個方面進行打分,并根據平時的出勤和課堂表現進行相應的加減分。泡茶重在每次課堂的實操與練習,對泡茶實操的考核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投入程度。具體來說,教師在最后一堂課中對學生進行逐一考核,要求學生對教師展示的茶葉進行簡單辨識,指出茶葉的基本類別,然后展示泡茶流程,包括備具、溫杯、洗茶、聞香、泡茶、奉茶、品茶等,主要考核學生泡茶的動作標準和熟練程度。
2.2.2 期末成績構成
期末成績分為兩部分,包括小組得分和調查報告得分。各小組通過市場調查、資料收集、課堂展示、提問答辯等環節,由教師和各小組互評打分,以平均分作為小組成員的得分。調查報告要求各位同學根據小組調查的過程和結果撰寫提交調查報告,教師根據調查報告打分,作為期末考核的第二部分。
具體來說,教師在學期初布置小組調查任務,要求學生每 4~6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選出組長,明確各組員的分工與職責。每個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到茶城、茶博會、茶葉市場等場所進行現場調研,收集第一手市場資料;同時通過電商平臺、資訊網站等渠道收集相關資料,并整理成10-15分鐘的PPT,在課堂中進行展示與講解,講解完畢后由其他小組成員和教師提出問題,該小組成員進行解答。之后由教師和其他小組對該小組進行打分,通過PPT美觀程度、觀點明確度、內容完整度、分析合理性、現場講解效果、論證是否有據、分工是否合理等方面進行打分,打分結束后由教師對該組展示進行點評。所有小組展示完畢后,教師統計各小組最終得分,并在最后一次課堂上進行公布,以此作為期末考核的成績之一(占期末成績的50%)。
通過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利用茶藝表演展示、泡茶實操、小組市場調查與展示等環節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程中來,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教師從課堂的控制者和知識的灌輸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促進者和參與者,啟發、誘導、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
3.1 教學內容模塊化
結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將《茶藝》課程的全部內容分為三個大模塊,包括理論知識模塊、實踐技能模塊和茶事服務模塊。每個模塊教學內容都有較強的相對獨立性,并可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在教學中以每個模塊為核心,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一體化教學。理論知識模塊主要由教師通過實物展示、課堂講授等方式,利用多媒體和茶葉實物完成茶葉基礎知識即六大茶類的學習。實踐技能模塊包括六大茶類的沖泡和茶藝表演,主要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操中練習和掌握茶葉沖泡的基本技能。茶事服務模塊主要包括茶事服務基礎、茶與健康、茶葉鑒賞和市場主流茶等內容,在“泡好一杯茶”的基礎上,掌握茶事服務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3.2 考核方法過程化
打破原有期末統考的單一模式,結合模塊化教學,在每個模塊教學完成后,按照模塊的目標、內容對學生進行測試,合格后,才進行下一模塊的教學和學習??己朔绞礁鶕K內容的特點采取口試(答辯)、筆試(理論考試)、小組展示和實際操作等多樣靈活的考試方式進行,把理論和實踐有效地融合起來,從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把握和評價。同時,在評教過程中堅持考評主體的多元化。例如小組展示的評價采用小組互評的方式進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通過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成果進行點評,形成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
3.3 實踐教學多元化
充分利用實訓室,通過精細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茶藝》課程的實訓課程中去。同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茶葉市場,安排學生到當地的茶葉市場、茶葉博覽會進行市場調研。邀請行業人員、企業管理者走進課堂,通過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開拓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了解一線的信息和市場環境。依托茶藝社團,激活學生第二課堂。同時,指導學生參加各種等級的茶藝比賽,以賽促學,通過舉辦院賽、參加省賽、全國比賽的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習熱情,關注實踐技能的細節與關鍵點,鍛煉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
3.4 能力培養綜合化
《茶藝》課程的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和考核過程均強調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如通過學生的小組市場調研任務,調動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團結進取,齊心協力完成各組調研任務,其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制作PPT向授課教師和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調研成果,回答教師及其他同學提出的相關問題,對學生的PPT的制作水平、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現場應變能力也有了一定提升,對學生團隊意識大局觀念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不斷完善《茶藝》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學體系,規范教學文件,包括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實訓計劃、教案、PPT、教學視頻、考核方案等,提高《茶藝》課程的教學效果,打造特色課程、優質課程,努力建設精品課程。同時,《茶藝》課程改革應做到“教、學、評”一體化,通過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與改革,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個人先天條件、特長、興趣等,激發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實現教學目標。同時,將《茶藝》課程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效連接,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實踐功能,為第一課堂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