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姣
【摘要】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中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學逐漸被人們關注重視。音樂教學活動在校園課堂中的比重逐漸提升。教學方法日益豐富,教學內容更加多元,教學評價趨于科學。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有效途徑。對學生的成長,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音樂欣賞課較聆聽音樂的心理轟動更加復雜,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全面開展小學音樂欣賞課,對提升音樂課教學效果,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音樂課堂;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21世紀是崇尚創新的時代,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多媒體運用于音樂教學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重要舉措。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突出的優越性。探討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的構建
(一)改變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最優化
小學音樂實現電化教學擺脫了傳統教學單純的教師唱、學生聽的模式。改革創新是現代教育學的新趨勢,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創新能力及音樂綜合素養,是現代教育替代傳統教學的有效途徑。當前教育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是電子教學的升級換代,利用多媒體手段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工具可延伸人體的器官功能,信息技術教學工具可用于教學信息的呈現,對教學所需各種信息材料利用軟件進行整合,其具有方便快捷、節能省時等優點。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為小學音樂教學向現代化教學開拓了新的路徑。應用信息技術能增強學生的感官,有利于實現創造性學習成果,在更深的層次上拓寬并提高多媒體技術,為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的轉變指明了新的方向。
以往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的根本原因是音樂課教學方式不當、教學方式陳舊,難以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載體的多元化推動了音樂的廣泛傳播,信息技術的發展對音樂文化的普及起著重要作用。音樂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教學條件不斷改善,將信息技術運用推廣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最優化手段。
(二)融合現代音樂先進元素,信息技術實用化
教學手段指教師在教學中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音樂學習需要一定的載體,許多音樂載體的發展與科技發展緊密相關。我國教學手段的變革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小學的音樂教學手段日益更新。
當前信息技術在小學各科教學中的應用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小學音樂課堂多媒體化使音樂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教學更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體性與課堂互動性增強,學生更喜歡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使音樂課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逐漸深入。在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更加生動,使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對情感內涵的理解掌握,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是當代音樂教學具有相當必要性的一個組成部分。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操作要義
科技的進步為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目前,信息技術手段已廣泛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而在應用信息技術中,很多教師存在一些誤區。一些教師將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主體,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忽略了教學中的互動交流。課件成為了教學的核心,教師成為了多媒體播放員,這種教學形式顯然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為音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創造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得知識。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過多應用多媒體技術,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多媒體技術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能僅注重形式,應始終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教學目標,避免過于追求華麗的多媒體效果而忽視學生的實際感受。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才能最大程度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作用。
三、借助視覺因素,進行有效融合
新課程改革以來,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不可缺少的模塊之一,欣賞教學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是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增強學生的音樂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難以完成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因此,在教學中學生往往興致淡漠,以往教師運用的很多方法都沒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音樂表現形式的不斷變化,音樂欣賞與視覺音樂表現形式已密不可分。所以,音樂教學應注重視覺音樂的性質,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改進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也使學生提高了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許多研究表明,視覺是人類形成認知規律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給予視覺音樂教學更多的分量,充分發揮視覺音樂教學的優勢,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由于音樂欣賞的不確定性,傳統的音樂欣賞和啟蒙方法會降低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音樂欣賞教育成效,運用現代視覺手段是教師教學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方法,它能夠有效地與傳統的聽覺音樂實現無縫對接,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實現教學的創新性。
融合點一:融合信息技術,把音樂具象化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要合理運用視覺元素,結合新技術,鼓勵教學風格多樣,才能提高音樂欣賞學習的興趣,配合教師營造的教學情境,達到進一步促進音樂欣賞教學發展的目的。如在《雷鳴電閃波爾卡》一課,首先通過聽音樂時的背景圖片是雷鳴電閃的情景,引導學生在聆聽中感受音樂的行進,用身體語言表現出來,并同時在隨著音樂進行出示旋律線譜,把聽到的音樂具象化。
通過這個旋律線譜的出示能讓孩子更直觀地從視覺角度去了解音樂,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愿意去深入學習欣賞音樂。接下來再出示具體音高,學生也不會排斥,學習的熱情相對高漲,課堂氛圍良好。
所以,從視覺角度去了解和認知音樂后,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能達到提高孩子藝術欣賞能力的目的。
融合點二: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創造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小學音樂欣賞教師應注重運用多媒體等現代科學技術,來補充傳統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的單調性。當然,多媒體教學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有效地突出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重點。例如,同樣在《雷鳴電閃波爾卡》的課程中,這首欣賞的音樂是一首舞曲音樂,通過聆聽能夠初步感受“波爾卡”的節奏韻律和舞步特征,在觀看和學習“波爾卡”的基本舞步后,讓學生去自由發揮,用身體表現出孩子們感受到的波爾卡。教師通過操縱多媒體,有效地營造出舞會的效果,將聽覺與視覺相互貫穿,使學生在多感官上體驗音樂情境,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音樂和舞蹈的關聯。運用多媒體工具,可以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思維能力,利用視覺感官,盡可能地引發學生對音樂實踐的興趣。
融合點三:巧用信息技術,提高效率
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方法,往往只是通過音樂的分門別類來開展音樂鑒賞教學。隨著視覺音樂教學方法的實施,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得到了令人滿意的改進,音樂欣賞者可以多感官地體驗音韻之美。對于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將多感官體驗與教學有機結合,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欣賞音樂。總之,舊式的音樂教學方法已到了淘汰的邊緣,它與學生的需求格格不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合理使用多媒體,在綜合課堂教學的同時,充分認識視覺成分的優勢,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制作多媒體課件是一項相對繁瑣的工作,特別是音樂欣賞課,音視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制作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但是一旦完成,課件是可以重復使用的,在下次上課前,就不需要安排許多文本和音頻和視頻數據,簡單地打開課件可以很快熟悉內容和完成教案的編寫,然后輕松地完成準備工作,這將大大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小學音樂教育是適合運用信息技術的教育領域,音樂是建立在聽覺感官上的藝術形式,將現代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提高音樂的感知能力和欣賞能力。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未真正脫離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要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需求精心設計課件內容形式,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才能不斷優化小學音樂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