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華
【摘 要】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讓人感到欣喜與激動,但同時也讓人發現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某些缺陷——數學課堂存在低效現象,因此,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被廣大教師重視,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能促進有效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 選擇方法 促進 有效教學
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每一個教師的心愿。特別是在素質教育影響和新課程改革如此熱鬧非凡的大環境下,每周課時安排有限,學生活動又多,我們更應該想辦法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辦法是什么呢?我覺得要促進有效教學,就應該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一、利用知識遷移規律,促進有效教學
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促進知識遷移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有效地利用這種遷移的規律,注意發揮學習中遷移的作用,有利于鞏固已學得的知識、技能和概念,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和探索發現能力,進一步促進有效教學。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先出了幾道練習題,喚起學生對商不變的性質的回憶,同時又復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涂色、比較,初步感知1/2、2/4、4/8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雖然不同,但分數的大小仍然是相等的。我把這幾個分數板書在黑板上,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分數的變化規律,并討論:為什么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而分數大小會相等呢?聰明的同學們馬上想起課前復習過的商不變的性質,并根據前幾天學過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很快地得出了結論:因為分數與除法有著內在的聯系,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商相當于分數值,所以1/2=2/4=4/8。接下來我還要求同學把這一規律概括起來,同學們很快總結出:“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的規律。我興奮地告訴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借助生活經驗,促進有效教學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可以促進有效教學。在教學264+96和351-96時,我就是借助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探索生活中“借”“還”錢的操作情景,組織學生探索、交流,從而探索出整數加減法的簡算思路。
我首先出示了兩個分別裝有264元和531元的信封,請出一位學生,把其中放有351元錢的一個信封遞給那位學生,并請全體同學注意觀察并思考,我向那位學生提出:請你借給我96元。學生看了看信封,為難地說:“曾老師,信封里只有3張100元、1張50元和1張1元,沒有正好的96元,要么借給你100元。”我說:“我只要借96元。”此時下面的同學都笑了,紛紛說:“曾老師,你找4元給他不就行了嗎?”我故意恍然大悟說:“對呀,我怎么沒想到呢,好,我給你4元錢。”當那位同學接過4元后,我又追問:“現在你的信封里還有多少錢?”同學們齊聲回答:“255元。”我問:“為什么呢?能說說思考的過程嗎?”一名同學站起來說:“信封里原有351元,借給老師96元時先拿出100元,減掉100還有251元,多借給了老師4元,再加上老師找回的4元,一共255元。”我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開始我的信封里有264元,剛才向這位學生借到的96元又放在了里面,現在信封里共有多少錢?說說你們的想法。”一學生回答說:“現在曾老師的信封里有360元,因為你的信封原來有264元,借96元時先拿了100元,這樣就有364元,再減去多借的4元還掉,正好還有360元。”我問:“經過剛才的演示,計算這兩道題你會用什么方法?”同學們馬上說:“我會用簡便方法。264+96=264+100-4=360;351-96=351-100+4=255”我問:“你們能小結出整數加減法的簡便方法嗎?”同學們都明白:整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就是在計算時多加要減,多減要加。這個教學活動的成功,是因為我根據了生活原景,依托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抽象問題形象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促進了有效教學的開展。
三、精心設計練習,促進有效教學
1. 設計具有童趣性的練習,促進有效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設計練習時我們如果能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的數學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
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我設計這樣一個游戲練習: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號,按老師要求站立,看誰反應快。①學號是最小質數的同學;②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③學號是質數的同學;④學號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同學;⑤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⑥學號既是質數又是奇數的同學;⑦學號是合數的同學;⑧沒有站立過的同學。這個練習的設計,不但檢查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帶著愉快和渴望學習新知識的心情完成練習,在沒有一丁點兒的學習壓力下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促進了有效教學的開展。
2. 設計開放性練習,促進有效教學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
例如: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道練習題:大家猜一猜:b/a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看到題目后,有的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定是真分數!”有的同學卻不同意,說:“不對,它是假分數。”于是雙方同學展開激烈的爭論。細心的同學經過認真思考,得出這樣的結論:當b 總之,有效教學是一種過程、一種策略,更是一種理念。我們只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靈活選擇方法,精心設計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我們的數學課堂就一定能迎來一縷燦爛的陽光。讓我們引領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共同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