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盾
【摘 要】 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則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也必然能夠得到提高。如今,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將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核心對待,完善現有教學方法中的不足,提出更多的創新教學手段,力求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能夠有所突破。
【關鍵詞】 新時期 小學語文課堂 有效性 提高策略
新時期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作為教師,其任務和責任不僅僅是完成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如何完成教學內容。新課改提出,要全面促進學生發展,從提高課堂有效性開始。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小學生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語文作為一門具有開放性、傳統文化氣息的學科,其教學意義不只在于提高學生認字、識字、辨字的能力,更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等,特別是培養對文學的喜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性認識,對漢語言文化的重視等。所以,要明確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并且圍繞這些教學要求和意義開展有效教學,實施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做到以學生為本,凸顯學生主體,充分尊重學生,提高課堂有效性。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列寧也認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調動情感,激發興趣,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根本保證。情感是智力發展的翅膀,積極的情感是人認識活動的內驅力,而良好的情境才能激發人的情感。
在課之始創設情趣氛圍,使求知成為一種動因。在新課教學之前,要重視新課導入語的設計,讓學生盡快地進入特定的情境。如教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課前可展示深圳特區如今的繁榮景象的畫面,并伴隨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解說,如“同學們,這里是現在的深圳特區,瞧,座座高樓大廈琳瑯滿目,人們穿著高雅華麗;工作之余,各種休閑方式應有盡有,幸福滿足寫在人們的臉上。你們想去那兒看看嗎?可是你們知道嗎?改革開放以前的深圳只是一個小村莊,那里又是怎樣的呢?是什么原因讓深圳變化如此之快呢?你們想知道嗎?這樣精心設計的導語,便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使探求新知成為動因,良好的開端已成功了一半。
二、明確教學目標,讓教學思路更為清晰
教學目標,好比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指明燈。教學目標越明確,教師的教學思路也會更為清晰。很多時候,教師往往是由于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了教學活動丟失了方向,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教師除了要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更要深入地把握語文教學的規律,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讓每一個教學步驟都條理清晰。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活動,讓語文教學更為有效。
比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是一篇書信體裁的文章,在講解這篇課文前,教師需要明確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認識到這部分內容的重難點,從幾個層面上為學生們制定教學方向:首先在基礎層面,要讓學生們學會本課中一些生字詞,能夠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能力方面,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設計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們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到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從情感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明確了這些教學目標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就會更為明確,教學效率也會隨之提高。由此可見,制定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地為教師指明教學的方向,從而提高開展教學活動的效率。
三、培養良好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首先應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意識”入手。教師應抓好平日的常規管理,從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原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個規矩”的意識,即形成“習慣意識”,使這成為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內部動力,從而為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打好基礎,提供前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實踐性很強的特點,在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有創造性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識字、寫字、傾聽、朗讀、背誦、閱讀等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師的鼓勵、指導下,學生已初步形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們能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在廣闊的語文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隨之出現了新的變化。科技的更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普遍現象,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要相應發生變化。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上課。
多媒體的使用,使語文課堂的講授變得更加生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更加多樣。網絡資源豐富多彩,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從網絡上選取相應的圖片、聲音和視頻,做成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所要講授的知識用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給學生予以展示。尤其是一些科普性比較強的課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相對于別的文章類型來說,科普類的課文增加了其理解的難度。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再結合課文中的文字介紹,給學生更為直觀的印象,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更為容易,也減小了教師教學的難度。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于東生.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新課程(小學),2014(11).
[2] 馮高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青年時代,2016(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