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泳衡
【摘要】高中音樂作為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在現階段的高中音樂教學中,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自身的課堂參與度,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音樂;提升;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現階段的教學中,需要注重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的看重程度也越來越高。教師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盡快投入到課堂氛圍中,學生通過情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鑒賞能力。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可以輕松愉快地學會教學內容,培養自身的個性情操。高中音樂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去設立良好的情景,釋放內心的壓力,從而培養自身的情感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放松身心,而且可以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一、創設教學情景,感受音樂氛圍
有趣的課堂需要讓學生積極投入到上課的氛圍中,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幫助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可以選擇豐富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上課的氛圍,在上課的大環境下感受音樂課堂知識,融入到課堂中去,教師也可以組織共同學習,在相互交流中進步,多媒體會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知識。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會進步更快,所以共同學習,可以緩解教學內容的枯燥和乏味,讓學生更具備堅定的學習信心。教師可以利用知識點之間進行穿插運用,把歌聲帶入到學習氛圍中,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重點和難點知識。
高中學校不像其他的藝術學校那樣,自身的專業能力較弱,所以要加大對高中音樂教學的資金投入,不光有關部門需要提高重視,完善基礎的音樂設施,而且要針對學校進行調查,了解硬件設施的配置落實情況,盡可能滿足教師的上課需求,完善教學條件。在教學情景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歌曲的形式進行古詩詞的背誦,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古今文化知識,培養豐厚的中國文化底蘊,而且可以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個人簡介和情感的表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多媒體視頻作為核心內容,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將音樂文藝常識中較難的將知識點,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從而開展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知識。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音樂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本身不適應學生自身的能力,教師只有在教學手段上不斷豐富和創新,幫助學生找到真正吸引他們的教學內容,幫助他們融入到課堂的氛圍中去,發現自身的音樂潛力,尋找自己學習音樂的能力。而且很多高中生在高考中會參加藝考,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就要設計出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和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把多種多樣的演唱和表演這些形式融入在樂曲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在學習《走進新時代》時,可以為他們創造一個表演的情景,讓學生根據歌詞內容自己編舞,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自然和歌曲的情感產生共鳴,與作者的情感共同,感受到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內心對國家的自豪之感。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演示,不僅可以通過一些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拉近知識和生活的距離,也可以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美,這一個過程是幫助學生提高和進步的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在學習《歌舞青春》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樂的才藝匯演,這樣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會給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帶來樂趣,幫助學生愛上校園生活,產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教師還可以在教授《音樂與電影電視》時,選擇學生喜歡的影視歌曲,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討論,先播放音樂,制造一定的懸念以此來導入新課,緊緊叩擊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帶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樂趣,在教師進一步指導下進行學習。
三、利用情感教學,音樂感觸心靈
音樂本身就是帶有藝術魅力的情感抒發,情感作為感受音樂的重要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情感的魅力,和音樂產生共鳴,以此提高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來觸動心靈,激發內心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音樂內容的豐富多彩,而且豐富了內心的情感世界。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興趣,是情感教育的初衷也是目標,教師應重視這一環節的培養,幫助學生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做一名優秀的學生。
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豐富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找到情感上的共鳴,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逐步提高音樂素養,教師可以進一步做出努力,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比如每周小組比賽、班級比賽、音樂匯報會這樣的內容,加大音樂文化的輸入,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音樂的情感,豐富自己內心的知識。
四、實施因材施教,打好音樂基礎
每個學生自我的接受能力不同,自身有著不一樣的潛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挖掘,找到適合學生的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豐富自身,每個學生所受的音樂教育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理解也完全不一樣,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拓展內容方面發揮自身的額能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每個學生融入和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對比方法進行分析和欣賞音樂,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比如從樂曲到器樂曲的過渡,通過對聲樂作品的賞析逐漸到器樂作品的欣賞,從民間音樂到西方音樂欣賞的過渡,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如《命運交響曲》、《藍色多瑙河》等,這些內容都是經典的作品,需要慢慢賞析和感受,等到學生了解之后,可以轉變為更為復雜的交響樂,讓學生學起來更輕松更容易。
五、營造問題情景,理解音樂內涵
構建一定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來集中注意力,在上課的過程中積極投入到一個大環境中,產生學習的主動性,音樂本身的內容教師需要進行引導,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真正內涵,鼓勵學生去發現知識,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形成合理的思考觀念,發現音樂的美,發現音樂的魅力之處,這一個過程就是學生自我提高的過程。
課堂作為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幫助學生調動自身的積極性,積極融入到課堂的大環境中,教師選擇有趣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音樂本身富有多種情感,教師要幫助學生充分感受作品的情感,感受知識的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相結合,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教師也可以選擇故事融入在教學中,利用有效的情節和音樂相結合,對作品的背景加以介紹,讓學生感受作品的深刻內涵。
六、結語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教師要注重采取新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找到自己對于音樂的需求,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提高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融入在課堂的氛圍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式的教學課堂,只有生動有趣的課堂才可以幫助學生積極投入在里面,培養自身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情感走向,培養學生自我的審美能力,將音樂知識和自身的素養相結合,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力,清楚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靈活性,產生正確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自我提高,這一個過程是一個共同的發展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去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形成新式的教學課堂,真正將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念融入其中,構建多樣的教學氛圍,真正實現課堂的主動性,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學生的能動性,構建良好的音樂課堂,形成新式課堂。
參考文獻
[1]蔡易池.高中音樂教育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J].讀與寫,2018(22):181.
[2]李珊珊.高中音樂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J].參花,2018(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