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蓮
【摘要】 隨著教育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基礎和學習方法上表現出了不同的個性與層次。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之間的差異,老師若采取傳統的“一刀切”教法,學生將展現不出自己的潛力,得不到更好的發展,因此老師應當采取適當的具有差異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提升。本文將圍繞差異教學,結合實際教學,對如何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應用差異教學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 教育的多元化 個性 差異教學
前言:
初中數學教學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得到最優的數學發展。但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識儲備與學習能力,因此,想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就必須要將他們之間的差異做好協調。實施差異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有效,學生根據自身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得到提高與發展,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1. 什么是差異教學?
古有孔子采用“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教學,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筆者認為這屬于“個別教學”,因材施教的適用范圍在現在的教育大流下稍顯狹隘。在如今,一個課堂中的學生眾多,實行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不完全得當,老師無法對每一位學生都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制定不一樣的教學方案,這樣不僅不利于日常教學的進行,更不利于教師進行教學管理。在教育改革推行的今天,“差異教學”的出現彌補了因材施教在現代教育上的缺陷。
2. 差異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教學中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通過不同的手段,全方位地對學生實施差異教學,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將從教學目標的差異、課堂教學的差異、作業布置的差異、教師評價的差異四方面來闡述差異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1 教學目標的差異
教學目標是老師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整體學情來制定的。但是如果以統一的教學目標來要求所有學生,會出現學困生達不成目標,優等生得不到提升的情況。尤其是在初中階段,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生如果根據一致的學習目標來進行學習,會出現明顯的分層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在基本的學習目標下,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優等生,基礎扎實,接受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強;一類是中等生,學習基礎一般,學習自主性不高,需要老師督促;一類是學困生,這類學生一般是平時學習不認真導致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差,成績跟不上,也有部分存在智力問題。針對優等生,可以對其進行長期目標的制定,優等生有一定的自主性,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從而盡自己的努力達成目標;而對于中等生以及學困生,老師采取制定短期目標較為合理,因為這兩類學生自主性較差,長期目標對他們來說太過長遠,很容易懈怠,還沒進行到底就已經放棄,制定短期目標能夠讓他們在短期內看到自己的成果,增強其對學習的信心以及興趣。
2.2 課堂教學的差異
傳統的課堂教學采取教師授課制,教學的目標與要求單一,無法兼顧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老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分組前老師要進行深入地研究,從各個指標對學生進行深入地分析,從而使小組能夠合理地分配,達到最優的效果。組內均勻分布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在實施的過程中,通過問題任務的分配,充分發揮小組內每一名學生的能力,使三類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問題的思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達到真正的小組合作。同時,老師還需要觀察課堂教學過程中小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兼顧到每一名學生。在此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調整,充分發揮差異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全面發展。
2.3作業布置的差異
作業的布置對于學習的知識有鞏固之效。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布置的作業面向全班同學集體要求,這樣就導致了優等生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學困生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解決作業,并且還只能完成一小部分,這樣既浪費了時間,也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老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與其能力相符的作業。在作業的“質”上,對于中等生,采取日常的基礎性作業即可,有利于鞏固所學知識,而對于優等生,光是鞏固作業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每日添加1—2題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提高題,有利于思維的拓展,對于學困生,基礎作業對他們來也有困難,因此作業的難度上需要有一些降低。在作業的“量”上,對于優等生,知識點相同的題目可進行選做,布置思考題,對于中等生,作業量正常,而對于學困生,作業量需減少。
2.4 教師評價的差異
學生作為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心理都處于發展的過程,所以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以同樣的要求和標準來看待學生。對于優等生,他們自身潛力與學習能力非常強,老師就需要采取競爭性評價,督促他們堅持自己的高標準,讓他們有繼續前進的動力,不斷超越自己;對于中等生,既要有鼓勵又要有善意的批評,他們大多基礎掌握還不錯,但是缺乏自覺性,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指導,指明他們繼續奮斗的目標,使他們能夠取得或多或少的進步;對于學困生,老師大部分還是要采取鼓勵的方法,因為這類學生一般對于學習數學缺乏自信,在心理上對數學有一種懼怕的心理,所以要爭取樹立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克服畏難的情緒,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使他們對自己更有自信,從而能夠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寧.初中數學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2.
[2] 李艷芬.合理應用差異教學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A]. 《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9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1.
[3] 郎素云.淺議差異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3(24):65.
[4] 羅柳.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策略淺探[J].成功(教育),201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