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鈞
【摘? 要】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我國的素質教育,新課標改革不斷深入,也是我國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小學數學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小學數學教學得到了廣大教育專家以及教育學者的普遍關注。在新課標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小學數學發展,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應該及時做出調整,從而滿足新課標對小學數學的新要求,同時也是小學數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盡管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為我國教育事業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但是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我國素質教育為了順應社會發展需求,加快了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我國素質教育與時俱進。在新課標深入發展以來,轉變了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觀念、體制、模式與方法,將新課標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方針,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提供了基本指導路線與教學目標,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在新課標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地理解與掌握新課標教學理念,將此作為教學依據,進而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化改革。本文主要以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進行以下幾點分析。
一、當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 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只學會了數學知識,而無法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機械化教育模式,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然而在新課標背景下,大部分小學數學老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至于阻礙了學生思維與應用能力的提高。
2. 沒有充分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
在新課標下,盡管小學數學老師接受了新課標教學的新觀念,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深遠,使老師的教學觀念無法適應新課標教學改革的要求,以至于常常出現雖然老師轉變了教學模式,但是存在著教學不認真,有對付的教學行為,導致沒有充分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使老師的教學效果停滯不前。
二、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標下的轉變
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展現教學三原則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的三原則,即基礎性原則、普及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重視教學三原則,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讓學生掌握數學技能,加強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思維能力,從而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讓小學數學教學適用于每一位學生,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但是不能將教學三原則落實到數學教學中,就很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發展,從而對學生的發展造成阻礙。
2. 加強重視數學的教育價值
在新課標下,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加強重視數學的教育價值,從而發揮數學的應用作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數學的應用就是通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從而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展現數學的實用性原則,不再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將數學理論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進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學以致用的能力。數學的教育價值不僅局限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多少,而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 加強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新課標下,明確提出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與傳統的教學觀念相違背,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運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的教學手法,盡管傳統的教學觀念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加強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求老師在數學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進而尊重學生的想法,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實際情況,從而創設新穎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作學生的學習的領路人。
三、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方向方法的轉變策略
1. 創設情境教學模式
在新課標下,老師不僅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還要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由于小學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數學概念與公式抽象復雜,不利于學生掌握與吸收數學知識,進而老師創設情境教學模式,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有趣的故事便于學生理解與吸收,從而讓學生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創設情境教學模式,可以將單一、枯燥的數學內容,變得簡單有趣,加深學生的印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地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
例如:老師在講解《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將數學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老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學校的課桌是什么形狀?汽車車輪是什么形狀?橡皮的形狀等一系列問題,引出長方形、圓形等相關概念,便于學生形成具體的意識形態,增強數學的實用性,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印象,有效地互動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新課標下,明確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進行獨立思考,從而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利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培養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從而掌握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能力。
例如:老師在講解《解決問題》這一課時,老師就可以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學習習慣,從而讓學生善于發現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效地提升老師的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教育理念不斷深入發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使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更加靈活多變,運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使老師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開闊,讓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數學的教育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樹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9):80.
[2] 馬小蘭.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考試周刊,2017(A4):91.
[3] 張莉.淺議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8(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