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靜
【摘? 要】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不能只是為學生傳授基礎文化知識,更應該實現各方面能力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此時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學習能力,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更加注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強化學生語文知識儲備量,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這對他們未來的繼續學習及人生成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 小學語文? 語文素養? 意義? 策略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語文教育者已經認識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性,轉變了原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開始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能夠積極自覺地去學習語文,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掌握程度和語言運用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在教學中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培養,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益。
一、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意義
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旨在讓學生的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素養的培養主要是對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語言知識學習其他方面知識的養成,是學生今后生活和學習的基本條件。
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人們基本都以學生能夠取得良好成績作為主要的奮斗目標,老師在教學時會以應試技巧為主,沒有過多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而學生也只以考試知識點的學習為主,多數學生并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探索文章的深層次含義,有的甚至對文章的理解也只是流于表面。伴隨著新課標的出臺,大家開始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始認識到良好的語文素養可以幫助學生在提高自身語文水平的同時,加強學生對思想和教育方面的自省,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
1. 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
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執行者,教師對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推進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培養學生素養的重視程度,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在授課時內容不要局限在教材內容上,要對語文知識點進行拓展,加強對學生素質方面的培養。比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要突出講解五位戰士的愛國情懷,并延伸講解一些其他的愛國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來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幫助學生養成發散性思維,進而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
2. 強化學生語文知識儲備量
首先教師要清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自己只是輔助者。所以在教學時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激發高年級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確保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要教給學生語文的學習技巧,在日常教學中,加入名篇名句鑒賞環節,對教材知識進行拓展,讓高年級學生可以不斷擴充自己的儲備量。隨著知識的積累,學生對于課文的鑒賞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會隨之提升,進而優化了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在講解《草船借箭》一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三國演義》進行自我學習,了解這一課的文化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同時讓學生了解到《三國演義》的內容,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還應該教給學生可以提高閱讀效率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做好閱讀摘記,以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增強情感體驗;摘錄抒情議論中或感情細膩,或富有哲理的句子,以增加自己的寫作素材;摘錄記人敘事、寫景狀物描寫優美的句子,要求注明出處,并用一二句話評點其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加入的都是優秀的文章,在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從教材入手通過對文章的詳細分析,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文章的深層含義。在上課時不要一味地進行知識點的灌輸,而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在學習中尋找答案,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對《北京的春節》一課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提出:“大家對于春節的來歷了解嗎?大家每年過春節都是怎么過的呢?”等相關的問題,讓高年級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通過這種方式的引導,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提升了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
4.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勤動手記錄筆記,復習和鞏固重難點問題。通過記錄教學課堂中重點講授的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特定課本位置記錄好重點的內容分析,便于學生日后的查找,而且教師授課時可以適當放慢語速,講解重點字詞,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消化,要引導學生整理好課堂板書。教師要引導學生記錄生動、精練的內容,傳授學生記錄關鍵詞或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的方法,牢牢地記錄好文章的主旨以及重點線索等。比如在講授杜牧的唐詩《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時,不能讓學生僅僅理解表面的意思,更應當深入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在學生積累一定的知識量之后,可以師生共同分析,加強思維訓練,詩中描寫了艷麗的秋色,一筆重寫之后,依然清韻悠揚,回味無窮。
三、結語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傳授知識,還應該重視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重視學生的學習需要,重視學生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周良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2):54-55
[2] 韋秀蘭.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9):205.
[3] 黃曦.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02):60-61.
[4] 顧梅生.探究小學語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7(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