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化學在具體學習期間會涉及思維活動,新課改中提出高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反思能力,將其作為教師日常的重點教學目標。當前,由于新課改中提出的學案導學經常會給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此期間提出個人的見解和觀點,最后讓教師對各小組的觀點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講解。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反思的意識和自主反思的學習方式。對此,本文將針對高中化學的幾點教學反思展開詳細的論述和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領域的執教人員提供一定指導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改;教學反思;學習動機
一、 新課改下要在化學教學中創設學生反思動機
新課改提出的學案導學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學生反思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不但要包含學生的智力影響因素,還要包含學生的非智力影響因素,因此新課改下高中化學課堂學習期間學生是否有教學反思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案導學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就是非智力影響因素,其可以成為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調控的量尺。例如,在學習葡萄糖這一章節知識期間,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前首先進行反思之前已學過有機物分子結構,如何通過實驗操作方式明確葡萄糖的結構?在兩支裝有少量葡萄糖的試管中分別滴入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會出現何種現象?說明葡萄糖結構中含有什么樣的功能團?之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提出個人的觀點加以說明。這種通過課堂探究實驗設計的教學方式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得出葡萄糖分子的結構式。
二、 新課改下在化學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的反思
新課改下化學課程的改革中學案導學就是要求化學教師要按照教材精心備課,設計本節課的教學課程,由此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通過這些問題正確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繼而形成清晰的反思思路和反思意識。例如在操作《銅與稀硝酸反應制備NO》的實驗期間,由于NO可以被氧化為紅棕色NO2,不利于學生觀察NO,此時教師提出如何通過調整實驗裝置來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之后讓學生分組探討提出可行方案。雖然在此期間每個學習小組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實際上教師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討的機會,通過此種反思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之后教師再結合每小組提出的方案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規范學生的正確反思方式,就可以增強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意識,這正是化學課程的改革目的。讓學生占據課堂主體,為他們提供具體的反思和學習機會。
三、 在化學新課改教學中讓學生形成認真的習慣
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知識面較窄,再加之不同心理特征等影響因素的限制,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期間沒有養成認真的學習習慣,也沒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就會導致會做的題目也出現丟分的情況,因此在新課改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認真習慣、正確學習態度的培養。
其實很多高中生都沒有正確理解“認真”的含義。認真是一個人的內在能力,可以將一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極限。例如:班上很多同學在日常的化學小測當中都可以拿到滿分,可是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這種大型考試期間往往得不到高分。分析這些同學的試卷可以看出,雖然都是他們會做的化學題目,但由于他們內心過于浮躁所以做題有些應付。因此在教學期間,化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遇到會做的題目就要做對。如果一道滿分為10分的題目,只得了7分不符合會做的標準,會做的標準是指:首先,這道題可以得滿分;其次,學生可以熟練解答出這道題目;最后,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這道題正確完成。學生要學會將化學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進行有效的歸納與整合。
四、 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重視學生全方位能力的發展
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就要求學生可以在“知識和技能”“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學習情感態度和三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統一的發展。因此,在實際踐行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而不要只重視“知識和技能”單一思維目標的教學套路。在上課之前教師要設立三個三維教學目標,與“知識和技能”“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學習情感態度和三觀”的培養產生聯系。在教學期間化學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掌握正確的學習技能;通過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掌握化學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化學變化的本質;按照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質聯系用途掌握化學的使用價值,并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教師在踐行三維目標一體化教學期間,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按照學生的心理規律和學習情況制定適宜的教學模式。三維教學目標機制最終的踐行成功并非要求每個學生都一樣,應該要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期間對于學習產生不同的學習方法和邏輯思維,進而形成發散式邏輯思維,實現學生可以掌握不同解題思維的教學目的,并且可以使其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以此有效提升學生在學習化學期間知識的探究欲望。
五、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隨著我國新課程的全面實行,要求化學教師要重視學生主體。化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知識體系、不斷增強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過程,所以化學教師在此期間要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盡可能投入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在學生角度盡可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果。
化學教材中包含很多正確引導學生思考、開展實踐的學習活動內容。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內所提供的素材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觀察、資料收集、證據收集等活動增強對化學學科探究的理解,并深化科學探究的能力。
六、 結束語
綜合上述所言,可以看出在化學課程全面改革的今天,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中要積極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對所學的化學知識內容產生探究欲望,正確規范學生的反思行為。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將學生的非智力影響因素和智力影響因素有機統一起來,為學生創設自主反思、養成自主反思習慣的良好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徐佩光.新課改背景下人教版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發展[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109.
[2]黃巍巍.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的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81-82.
[3]秦曉杰.新課標下如何做好高中化學教學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274.
[4]田園.高中化學新課改的實踐與探索[J].成功(教育),2013(9):217.
作者簡介:
肖光金,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