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
摘 要 數學被世界各地的社會視為科學和技術知識的基礎,在政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中也是重要的技術基礎。它還在許多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包括自然科學、工程、醫學、全世界的金融和社會科學。Okebukola稱數學作為“技術社會的中心知識學科”。在過去的研究中,Mutai總結道:“數學是所有科學技術的基礎,也是所有科學技術的基礎。Aminu認為數學跨越了所有領域人類的知識。Mutai認為,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發揮良好的作用,就必須首先做到這一點具有較好的數學知識,尤其是在這個科技時代。因此,強大的在現代科技社會,數學技能對許多職業都是至關重要的。Berlinski和Busso也認為數學能力是個人的一項基本的技能,現代社會的成就、積極的公民意識、社會包容和就業能力也離不開數學能力。缺乏足夠的數學技能會影響一個人的能力,甚至影響人生中至關重要的教育過程,生活狀態,和職業決策等方面。因此,創新教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本篇綜述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1)教學改革的需要;(2)Problem-based learning;(3)在游戲中學習數學;(4)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 數學教學 PBL 游戲學習 小組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1數學學習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數學知識對人類所有的行動都很重要,尤其是在科學和技術發展方面,如何提高數學教育是世界各國學校的核心課題。在馬來西亞,數學是一門核心學科,必須通過小學考試即UPSR (Ujian Pencapaian Sekolah Rendah)才能上小學。然而,馬來西亞的考試委員會報告稱,超過35%的初選學生在2008年UPSR考試中沒有通過這門課,在UPSR考試中數學成績很差的學生的數量在增加。440,496名小學生在2016年的UPSR考試中,27.0%的學生數學成績為D, 21.6%的學生數學成績為E。根據Sherman等人的研究,學生的數學成績水平比他們預期的排名靠后有各種各樣的原因。Abdul Gafoor等人指出即課程材料、學習者與學科之間的學習差距、記憶能力、注意廣度和數學語言的理解是學生成績低于預期的主要原因。Sherman報告說,當學生被問及他們沒有成功地學習數學的原因時,許多人回答說,他們“從來都不懂數學”,或“我從來都不喜歡它,因為它太抽象了,而且它們沒有什么聯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導致數學成績不佳和數學焦慮的因素很多,但數學教學中學習模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Stankous和Buibas補充說,在大多數課堂上,老師在教學中講解數學問題時,學生表現得很被動。謝爾曼等人研究發現,大多數時候,學生的學習方式過于依賴死記硬背,但是沒有理解知識點是很難理解數學概念的。boal指出“學校數學的設計”是導致數學焦慮的主要因素。Wu和Lin也指出,臺灣的兒童還沒有對數學感興趣,甚至害怕學習數學。因此,數學教學中學習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體育藝術特色學校數學教學中的幾種學習模式探究
如大家所見,大部分高中體育藝術特長生在高中的文化學習比較差,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體育藝術特長生數學基礎差,好動,懶于開動腦筋,同時也缺乏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讓體育藝術特長學生自己利用課外時間學習數學并不現實,不僅沒有這個興趣,能力上也相對欠缺。所以教師就必須充分利用好課堂的時間采用靈活多變的學習模式,達成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
而北海第九中學就是一所體育藝術特色學校,體育藝術班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并不高,基礎也差。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有效的達成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我們教師采用以下幾種學習模式的引導,激發該校的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也提升了學生數學成績,為學生到更高學府深造提供了可能。
2.1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近年已在國內大多數的學校廣泛應用。此前,國外許多大學已經有過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香港大學的PBL教學方式做的最為成功,在他們的院校里,同學們分為7-8人一個小組,老師每次帶領一個小組進行學習,每位同學有著自己不同的病例,這就是他們的problem(問題)。同學們通過查閱文獻等資料對自己的病例的處置方式有著自己的見解,同時在PBL教學中,他們可以收獲其他同學對自己病例的見解以及老師的解決方式,隨后進行臨床操作。這種行動式的學習讓同學們更加印象深刻。
體育藝術特色學校的學生更為特殊,學生長期用大量的時間進行體育藝術的培訓,學生數學基礎差,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也需要培養。但學生動手能力強,探索好奇心理也強。而數學課程更多的是理論性而不是實踐性,從各種文獻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課堂大容量的灌輸學習很難解決實際問題,也沒有培養解決技能的能力。PBL被定義為一種漸進的主動學習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方法,其中非結構化問題被用作于學習過呈的起點和錨點。PBL因解決問題和學習場所轉移到工作場所而受到贊揚。理論文獻和實驗研究表明,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對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已有大量的實驗研究將PBL與問題解決能力聯系起來。例如,Gallagher等人發現,使用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的學習者,他們發現問題、培養能力的成功率顯著增加,并且他們將問題解決技能轉移到工作實踐中更為容易。因此,Kiguli-Malwadde等人認為PBL是獲得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等關鍵通用技能的一個途徑。因而在體育藝術班的數學教學中,每一節課的內容不宜太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再把每一節課的學習目標轉化成問題,讓老師與學生共同解決,最后讓學生自己出相應題目,追尋解決該類問題的模式。或許所花時間較多,但通過實踐可以明顯看到,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知識能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2.2在游戲中學習數學
現代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在現代教育中,我們試著將信息和通信技術(ICT)融入學習和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和數字游戲結合,在游戲中學習數學。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的進步在所有領域引發了重大變化,在教育界,從幼兒園到高等教育,ICT也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Kop 等人斷言數字時代的教學不再是講,學習不再是聽。
普倫斯基將“數字原住民”描述為在電子技術環繞的世界中長大的孩子。電子游戲,數字音樂播放器,視頻攝像頭,手機和許多其他現代科技玩具充滿了孩子們的世界。Prensky說:“一代人沒有理由能記住100多個口袋妖怪具有所有特征、歷史和進化的角色,卻無法學習名字、人口、首都和世界上101個國家的關系。這句話清楚地表明,如果他們感興趣的話,兒童實際上可以學習和記憶很多東西。根據Kirikkaya,Iseri等許多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數字技術在促進學習方面的作用,以往的許多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通過教育游戲可以提高動機和效率。
近日,有許多研究者對“數字寶石”教學軟件進行了測評。數字寶石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耐心的家教,愿意根據學員的需要重復無數次。它還證明了在基于游戲的學習環境中,數學學習可以通過使用多種方法來實現,如多媒體學習對象和迷你教育游戲。而教育游戲具有挑戰性、有回報,還可以提供樂趣,非常吸引學生。有人擔心,基于游戲的學習工具在教學中無法替代課堂教師,然而,數字寶石是一種融合了基于課堂的學習和電子學習活動的混合式學習環境,是一種優化數學學習體驗的有效教學方法。
各種課堂游戲的設計,對體育藝術生的數學興趣的培養效果更為明顯。
2.3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適用于各種場合,包括課堂教學、課后復習、家庭教學、學生交流學習等等場合。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保持學生個體個性發展和個性特征的同時,讓擁有不同思想、不同觀念、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參與學習,產生不一樣的思想碰撞,在思想火花產生的同時學習新知識,最終實現學生學習的共同進步。然而,小組學習一般要求在三個原則的情況下開展:(1)學生自愿參與;(2)人數設置合理,不過多也不過少,間隔一段時間應該進行更換成員;(3)小組成員的自身情況在一定條件下是互補的。因此,我們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小組,并且每個小組都有一名組織者。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例如在小組秩序混亂時恰當解決矛盾、在小組取得成果的時候適當給予鼓勵,此外,最重要的是帶領所有小組的學習,確定學習目標和方向,督促學習進程,驗收學習成果。可以說,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擔任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甚至是領導者。這使得他們對學習、對信息的獲取不再感到害怕或厭煩,反而很有可能對這一過程樂此不彼。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進入一種愉快的學習情境,讓他們產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全新感受。
3結語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教學進步中必不可少且重要的一環,它要求教師們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更好的知識傳遞水平。教師們一代一代相傳,不停開發新的教育方式,以上僅列舉寥寥幾種新型教學方式,其實還有更多敬業的教師研究出成千上百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數學建模、翻轉課堂等等。我們教育者在這條路上應當不斷的學習,不斷開發新領域,為中國教育的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Mutai,C.C.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Bureti sub-county[J].Kericho County Kenya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2016,6(02):7-28.
[2] Berlinski,S.&Busso,M. Pedagogical chang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UAEconomia Seminarios,2013,12(03):4-33.
[3] Sherman,H.J.&L.I.Richardson&G.J.Yard.Teaching learners who struggle with Mathematics: Responding withsystematic intervention and remediation.(3rd ed.)[M].Long Grove,Illinois:Waveland Press,2013,3(01):44-46.
[4] Mahamad,S.&M.N.Ibrahim&S.Mohd Taib.M-learning: A New paradigm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Malay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JCSIT),2010,2(04):76-86.
[5] Bicara Rakyat. Analisa keputusan UPSR 2016[J].Analysis of UPSR results 2016,2016,11(18):11-23.
[6] Sherman,H.J.&L.I.Richardson&G.J.Yard.Teaching learners who struggle with Mathematics[J].Systematic intervention and remediation,2015,11(03):55-56.
[7] Abdul Gafoor,K&M.K.Sarabi.Influence of student beliefs about nature of school mathematics on theirachievement at secondary level in Kerala[J].Guru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2016,4(1&2):536-548.
[8] Makinde,D.O.Teaching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 using play-way method[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4,5(28):209-211.
[9] Fadel,C.&C.Lemke.Multimodal learning through media: What the research says San Jose, CA: Cisco Systems[J].Multimodal Learning Through,2008,9(30):112-115.
[10] ??Wu,S.-C&Lin F.-L.Inquiry-bas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design for young children-teaching experiment andreflection[J].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2016,12(04):843-860.
[11] ??Chakravarthi,S.&P. Vijayan,P.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impact of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owards self-directed learning among students in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tudies,2010,2(01):38-43.
[12] ??王劍,萬乾炳.對香港大學牙醫學院PBL教學模式的觀察和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06):100-101.
[13] ??袁白冰,楊伯寧,玉洪榮,陳婷婷,廖章鼎.香港大學醫學院的PBL教學改革給我們的啟示[J].高教論壇,2006(02):51-52.
[14] ??Bwegyeme,J.&J.CMunene&J.Kagaari&G.Bakunda.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action learning in Ugandan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Science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9,6(02):7-28.
[15] ??Clardy,A.Learners speak out[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2000,54(04):52.
[16] ??Gallagher,S.A&W.J.Stepien&H.Rosenthal.The effect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on problem solving[J].Gifted Child,1992,36(04):195-200.
[17] ??Kiguli-Malwadde,E.&F.Businge&A. Mubuuke.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bout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radiography curriculum at Makerere University, Uganda[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graphy,2009,1(04):156-162.
[18] ??Shafie,L.A.&M.Mansor.The Predicaments of language learners in tradi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09,2(02):69-74.
[19] ??Kinyua,K.&L.O. Okunya.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eacher-made tests: Case study of year 11 physics inNyahururu District of Kenya[J].Af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4,2(02):61-71.
[20] ??Prensky,M.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J].On The Horizon,2001,9(05):1-6.
[21] ??Liu,E.Z.F.&P.-K.Chen.The Effect of game-based learn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science learning– A Case of “Conveyance Go.”[J].Elsevier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103):1044-1051.
[22] ??Al-Washimi,R.&P.Blanchfield&G.Hopkins.The efficacy of digital games to teach mathematics[J].In Proceedings of 8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ames,Multimedia and Allied Technology,2015,7(08):148-154.
[23] ???孫中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小組合作學習”[J/OL].學周刊,2019(07):94.
[24] ???馮慶濤.高中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合理化研究[J].學周刊,2019(08):59.
[25] ???張葉.談中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均衡話語權的有效措施[J].語文教學之友,2019 (0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