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娟
摘 要 近年來核心素養一詞逐漸成為了教育領域的熱詞,對我國的教育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數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課程,更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渠道。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將核心素養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當中,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個人的抽象能力,獲得核心素養。筆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將從六大核心素養入手,詳細的探討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抽象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核心素養 抽象能力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抽象能力,是數學教師在小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之一。數學本身是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如果學生欠缺抽象能力,將會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無法理解抽象的概念、定理,更無法將其應用于數學實踐當中。此外小學是學生正式接觸數學學習的第一階段,也是小學生由具象思維能力轉化為抽象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數學抽象能力也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六大要素之一(數學核心素養:直觀想象能力、數學運算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數學抽象能力、數學建模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符合我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
1數學抽象能力與數學直觀想象能力
數學直觀想象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之一,學生在學習幾何知識時借助數學形態的變化進一步感知數學問題,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對于數與形關系的掌握能力。數學抽象能力與數學直觀想象能力看似矛盾,但在培養效果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生在建立數與形之間的關系時,需要運用到數學的抽象思維,將形抽象為數或將數化為形。可以說,培養學生數學直觀想象能力的同時,必然也會涉及到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前者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認知能力,后者是學生直觀想象能力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為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直觀想象能力時要注意二者的先后邏輯關系,從而設置針對性的教學環節。
例如:教師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時,本課的教學知識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觀想象能力與數學抽象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組圖形,分別為長方形與正方形,并為學生提供一組數據16、18,并給學生已知條件16、18其中一個是正方形的面積,另一個是長方形的面積。教師讓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圖像,可以看到此組圖形為長方形與正方形,由此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卓恚叫蔚拿婊?邊長妝叱ぁQ萘階槭蕕慕峁⑾種揮?6可以分為兩個相同的數字4相乘,從而得出16是正方形的面積、18是長方形的面積,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社的數學直觀想象能力與數學抽象能力。
2數學抽象能力與數學運算能力
數學抽象能力是指在研究數學現象的思維過程。根據小學的數學教學內容來看,數學抽象能力主要包括圖形與圖形、數量與數量、概念與概念的關系,從一定的數學背景中抽象出數學規律與認知。數學運算能力則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在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數學運算應用習題,而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需要準確的理解運算對象,解析運算思路,并根據應用習題的具體要求進一步設計運算程式。數學抽象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符號與數學術語,幫助小學生在數學運算中化繁為簡。由此可見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與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二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
例如:教師在講解《100以內的加法》時,可以設置這樣一道習題“媽媽給大女兒分了6個蘋果,給二女兒分了5個蘋果,給小女兒分了4個蘋果,此時媽媽的手中還剩1個蘋果,請問媽媽原來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可以看到一年級小學生在初看到“分”字時,就要運用減法,從而導致運算錯誤。教師此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抽象能力理解數學加法的概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合起來即為加法,進一步指導小學生仔細觀察題意,觀察題眼“一共”,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4+5+6,從而培養讓學生在數學運算中逐漸的培養數學抽象能力與數學運算能力。
3數學抽象能力與數據分析能力
數據分析能力的形成主要來源于對數據的調查、收集、分析的一個過程,同時也包含對文本、圖像、聲音等多種信息數據的收集。但根據小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的內容來看,數據分析能力主要是在統計圖與概率兩大知識模塊中的學習中形成的。學生在分析統計圖的過程中,需要將圖像抽象為數據,這也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能力。同時學生在計算概率的過程中,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并能夠運用數學抽象思維深入的思考,從而開展一定的數學決策。由此可以看到,數學分析能力與數學抽象能力二者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運用到數據分析能力,必然要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一個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數學抽象能力的一個過程。
例如:教師在講解《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置探究主題“調查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要求學生并將其繪制成條形統計圖,最后詢問學生足球是班級學生的第幾大興趣愛好,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了分工合作,首先調查、收集同班同學都有哪些興趣愛好,整理數據之后將其繪制為條形統計圖,學生根據統計圖中柱的高矮,判斷出足球是班級的第幾大興趣愛好,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與數學抽象能力。
4數學抽象能力與數學建模能力
數學建模能力也是數學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重要能力之一。數學建模往往在大學中才會學完整的學習到相關知識,但在小學教學階段,數學教師可以發現引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并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思考,調動已有的數學知識構建數學與模型,并將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的數據帶入其中,從而解決數學問題,小學生也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建立基礎的數學模型。此外教師的在引導學生建模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將實際問題進行抽象,本身也會應用到數學抽象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多位數乘一位數》時,教師可以實際探究問題“學校要在花壇里種花,計劃種5排,單排種植10朵花,請問一共需要種多少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抽象思維,建立模型:總花數=排數酌顆胖種不ㄊ郵導飾侍庵刑崛∈藎⒔浯氳僥P偷敝兇詈笄蟮么鳶浮=淌υ詘鎦餼鍪導飾侍獾墓討校嘌搜氖ЫD芰τ朧С橄竽芰Α?
5數學抽象能力與數學邏輯能力
人們常說數學是一門邏輯學科或是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抽象性與邏輯性是數學學科的內在屬性,小學數學教材中處處都有培養學生邏輯能力與抽象能力的素材。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與數學抽象能力,應該緊密的結合教材,善用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點,采用多種教學法啟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與邏輯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年、月、日》這一課的知識點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其基本的含義與進率,并能夠獨立的判斷小月、大月的知識。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置問題“三月份是大月還是小月”,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大月與小月的概念,其次要考慮三月份有多少天,最后根據三月份有31天結合大月、小月的概念進一步得出三月份是大月??梢钥吹皆谶@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先運用數學抽象能力思考概念的應用,其次根據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從而得出結論,培養學生邏輯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6結語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在培養學生抽象能力的過程中,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的六大要素,詳細分析要素之間的關系,并結合數學教材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 左永偉.培養抽象概括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8(10):16.
[2] 李章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外交流,2018(43):258.
[3] 孫喜兵,楊俊.基于數形結合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2018(46):41.
[4] 李新芳.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設[J].讀與寫,2018,15(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