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摘 要】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抗過敏、抗炎、抗毒、退熱、抗休克等作用,功能強大,是臨床診療中重要的藥物之一。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著一些誤區,如: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當作抗生素用、濫用于皮膚病治療、濫用于退熱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前要對其適用范圍及不良反應有清晰的了解,緊緊把握用藥原則,采用合理的使用方法。
【關鍵詞】 糖皮質激素;用藥誤區;合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71-02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功能全面,使用廣泛,在臨床中存在著不少錯誤的使用方法,不但沒有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甚至出現了濫用致死的案例。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一定要清晰藥物功效與治病原理,做到對癥下藥。
1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用藥誤區
1.1 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當作抗生素用 有研究資料表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和地塞米松、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有協同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時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做輔助,抗生素的抗菌消炎作用會得到增強。實驗表明,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確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夠改善患處熱、腫、腫、紅的癥狀,還可以防止傷口處疤痕的形成,對多種炎癥都有較好的效果。因此,臨床中常常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當作抗生素使用。但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它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力,長期使用傷口更容易被感染,由于不能殺死細菌,還給了細菌繁殖時間,會使感染面積擴大,加大治療難度。有報道稱,濫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會誘發感染導致死亡。
1.2 濫用于皮膚病治療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能夠快速消腫止癢,再加上其消炎、抗過敏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療皮膚病。但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會導致患處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變薄、干裂,嚴重的可導致多毛皮炎,皮膚出現紅斑。
1.3 濫用于退熱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抑制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能夠降低人體對熱源反應的靈敏度,還能穩定溶酶體,減少內源性致熱源的釋放,從而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因此,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有時會被用于退熱。但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不能殺死細菌或病毒,雖然抑制了機體的發熱,表面上治好了疾病,實際上給了細菌、病毒繁殖時間,加重了感染。所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只能在消滅病原體以后用于退熱。有報道稱,由于濫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結核性腦膜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癥加重,延誤了治療時間,導致了患者死亡。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一定要查清楚發熱的病因,切不能對病原體感染發熱的患者濫用。
1.4 濫用于緩解輸液反應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抗過敏效果,在輸液時不少患者會因過敏產生輸液反應,為了預防輸液反應,臨床中有在靜脈滴注液中加入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做法。這種做法反而增加了輸液反應發生的機率,因為不少患者會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本身過敏。
2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會導致的不良反應及使用注意事項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抗過敏、抗炎、抗毒、退熱、抗休克及非特異性抑制免疫等作用,功效強大,幾乎對任何類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都有效。常見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有倍他米松、、潑尼松龍、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甲潑尼松、丙酸倍氯米松等等。了解這些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及可能會導致的不良反應十分重要。
2.1 使用范圍及不良反應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適用于各種過敏反應性疾病,如:急性蕁麻疹、過敏性休克、重癥支氣管哮喘、嚴重輸血反應等等。還可用于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常以氫化可的松作為輔助治療藥物。其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包括:①抑制兒童生長發育②減弱機體抵抗力。③延緩組織修復愈合。④導致蛋白質、脂肪、糖類、水、鹽等營養物質代謝紊亂。
2.2 使用注意事項 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要關注不良反應,尤其是長期使用時;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會降低懷孕的機率,孕婦盡可能不要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可進入乳汁內,哺乳期的婦女不應頻繁使用,以免對嬰兒造成影響;老年人不宜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該藥容易誘發骨質疏松癥、高血壓。
3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合理使用
3.1 用藥原則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使用要定時、定量,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禁忌選擇合適的藥物組合,在合理的周期適用適量的藥物。還可根據具體情況補充維生素D、鈣劑、鉀鹽。長期服用該藥的患者要逐步停藥,以便減少不良反應。
3.2 用法和療程
(1)小劑量替代療法
對于腎上腺皮質次全切除術后、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者及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的患者,要減少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使用量。氫化可的松的使用量為每日 1 0~20mg。可的松的使用量不超過每日25mg。
(2)一般劑量長期療法
采用這種使用方法的常見病癥有:頑固性支氣管哮喘、腎病綜合征、結締組織病等。可口服潑尼松10~20mg/次,一日3次,療效穩定后減小使用量至最小維持量,持續數月。
(3)大劑量突擊療法
該種方法常用于治療休克及嚴重中毒性感染。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用于消除機體產生的過敏反應及炎癥,防止心腦器官受損。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同時一定要配合大量的抗生素,在消除感染部位的病原體前提下才能使用,以免造成病灶擴散、感染。
4.4 隔日療法 皮質激素的分泌具有晝夜周期性,早晨分泌量最大,晚上分泌最少,上午8~10時為一天中的分泌峰值時間,外源性的皮質激素類藥物對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要選擇合適的給藥時間。對于某些疾病的治療常采用隔日服用的方法,在早上服用,常用藥物有潑尼松、潑尼松龍等。
參考文獻
[1] 何瑾,龍曉東,普燕芳,張峻.云南省鄉村醫生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認知及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03):299-302.
[2] 曾艷麗,帥平.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使用誤區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08):53.
[3] 邵麗君.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用藥誤區和合理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09,28(2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