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 馬麗 田玉華


【摘 要】 目的:觀察精細化管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在圍手術期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符合納入標準的2型糖尿病手術患者472例,在圍手術期運用精細化管理方法控制血糖,與2016年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458例進行比較,觀察兩組圍手術期低血糖發生率和血糖控制達標率。結果:兩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血糖控制達標率指標比較,精細化管理組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顯著意(P 【關鍵詞】 精細化管理;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72-02 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達1.8億以上,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25億[1]。目前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為9.7% ,總人數已高達9420萬,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其發病率還在呈逐年上升趨勢[2]。由于我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合并糖尿病的手術患者也逐漸增多,因此圍手術期患者血糖的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 精細化管理具有“精、準、細、嚴”的特點,目前在醫療管理領域已經廣泛應用,旨在采取最經濟、最優化的方式實現醫院安全、高效運行[3]。2017年我院將精細化管理的方法運用到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管理中,從規范化、流程化和多學科聯合入手,落實到血糖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458名患者作為對照組,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472名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60例,女198例,平均年齡(40.68±12.43)歲 ,骨科手術20例,普外手術186例,婦科手術50例,神外手術42例,泌尿手術92例,乳腺手術68例;觀察組男268例,女204例,平均年齡(41.37±11.64)歲,骨科手術25例,普外手術197例,婦科手術54例,神外手術38例,泌尿手術95例,乳腺手術6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治療方式、FBG、PBG 2h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有嚴重合并癥和并發癥的患者;精神異常的患者。 2 方法 2.1 對照組 糖尿病專科治療和常規護理。 2.2 觀察組 在糖尿病專科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管理: 2.2.1 成立院內糖尿病護理管理小組,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內分泌科主任任顧問,成員由各臨床科室1名護理人員和營養師組成。 2.2.2 明確小組和各成員工作職責,成員進行糖尿病專科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方式為現場和強生糖尿病學院網上授課,培訓考核合格后對所在科室糖尿病患者提供專業服務。 2.2.3 建立小組工作流程,患者入院,由科內糖尿病小組成員、責任護士和主管醫生共同為患者制定血糖控制目標,落實護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糖尿病小組每周對患者護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落實情況進行追蹤、質量把關。 2.2.4 建立醫院院內血糖管理系統,每個科糖尿病手術患者入院即加入醫院院內血糖管理系統,責任護士將每次測得的血糖值上傳系統,主管醫生和內分泌專科醫生對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分析,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2.5 主管醫師與內分泌醫師共同制定個體化的方案:糖尿病護理管理小組成員根據血糖控制情況與患者、家屬一起分析,制訂具體、可操作、個體化的綜合性計劃。 2.3 評價指標 圍手術期患者血糖控制目標:一般控制即空腹血糖或餐前血6.1-7.8mmol/L,餐后2 h或不能進食時的隨機血糖7.8-10.0 mmol/L。(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組.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識)[4] 兩組患者入院次日、手術前1日和手術后每日測量空腹及三餐前后血糖值;觀察并記錄從入院次日至術后一周內每個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次數和血糖達標次數,進行評價分析。 2.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統計學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由表1可見,觀察組干預后低血糖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1)。 3 討論 延續性護理是完整的護理干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護理的延伸,在保障患者出院后的疾病恢復質量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糖尿病是一類高患病率的慢性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不但可合并有相關的糖尿病并發癥癥狀,同時由于老年人對疾病知識的認識不足,其自我管理水平往往也不甚理想,容易并發低血糖甚至昏迷等不良反應表現[6]。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科學有效的醫院-社區延續護理干預,不僅可幫助醫務人員了解患者的疾病適時進展,同時也可幫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其出院后的生存質量。 本研究顯示,有效的醫院-社區延續護理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相關代謝指標,通過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平臺的患者出院后護理干預指導中心,能有效保障飲食、運動、用藥等治療和護理干預策略實施的連續性和有效性,同時對于調高患者的隨訪率和治療依從性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7]。醫院-社區延續護理的實施,保障了患者出院后的定期隨訪質量,以及對患者護理干預指導的針對性,可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飲食情況及血糖、血脂水平。試驗組患者體重及血糖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水平,提示醫院-社區延續護理在改善患者的代謝指標中具有積極作用[8]。與此同時,醫院-社區延續護理提倡以患者為中心,不但能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隨時更改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同時還可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一方面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強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強化患者在出院后治療中的自身作用。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在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足部護理、遵醫用藥及吸煙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與既往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醫院-社區延續護理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幫助控制體重,改善患者的代謝指標和飲食習慣,對于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凌玲. 臨床護理路徑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29-30. [2] 賈榮娟,邢玉梅,馬玉鳳.家屬參與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6,7(3):45-46. [3] 凌玲. 臨床護理路徑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29-30. [4] 楊春琴,賀學敏,陳翠萍,等.醫護合作責任制護理模式對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31):10-11. [5] 鐘玉群,陳智超,葉莉紅.過渡期護理模式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5,36(11):90-91. [6] 唐雪菲.實施醫院-社區-家庭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及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6):134-135. [7] 潘偉.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HEDIS社區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及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23-24. [8] 劉沫,喬彬,任菲菲,等.高校附屬醫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居家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