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蘭
每天清晨,她都會穿戴整齊站在校門口,用微笑迎接每一個學生進校;課堂上,她從容大方,機智化解每一個課堂問題;工作中,她示范引領,是老師們的良師益友。她,就是南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普羅旺斯小學(以下簡稱普羅旺斯小學)校長吳鳳清。
從教34年來,吳鳳清懷著對教育事業的一片熱忱,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從一名村小代課教師,成長為南寧市教壇明星、自治區特級教師、全國優秀德育課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現在,她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為她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奮斗。
鄉村教師的成長之路
1983年,18歲的吳鳳清作為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成為所在村子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剛走上講臺的她,還不能準確定位自己,總感覺在教學上“還可以”。直到1984年在上完一節公開課后,來聽課的羅國富老師皺著眉說:“先不說你上課上得好不好,首先你上課時不說普通話就很成問題,這樣你的學生能走出山村嗎,你又能走出山村嗎?”吳鳳清這才意識到,自己存在太多不足。
從那之后,吳鳳清加強練習普通話,慢慢改掉了用方言上課的習慣。然而,一個高中畢業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師范專業教育,又怎能給學生帶來“源頭活水”呢?為了提升自我,她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認真鉆研教育教學理論和教材教法,1986年順利考上玉林市博白縣師范學校。在那里,她如饑似渴地學習。畢業后,她被分配到玉林市陸川縣馬坡鎮中心小學任教。
當時,該校教研風氣濃厚,受大環境影響,吳鳳清也很快投入到教學研究當中。她用兩年的時間認真研究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丁有寬的讀寫結合法,從仿到創,逐步解決了學生作文難的問題。1990年她參加全縣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獲一等獎,并在縣城小學上了一節讀寫結合示范課,獲得一致好評。初嘗教學研究甜頭的她,激發了更大的研究熱情,先后參加了玉林市“導思點撥法”、自治區“小學學科活動導學”“新課程實施問題教學法”等課題的研究,教學能力不斷提升。
1999年,當時玉林市要選拔100名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B類培養對象。吳鳳清經過層層選拔,順利入選。她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培訓的五年時間里,她認真聆聽了魏書生、于永正、靳家彥等教育專家的講學,并學以致用。培訓結束時,她被評為玉林市園丁工程培訓優秀學員。
1998年,吳鳳清多了一個新的身份——玉林市陸川縣馬坡鎮中心小學校長。她在管理中注重學生德育工作,她認為:“德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想要學生健康成長,得先教他們學會做人做事。”所以她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努力創設德育工作氛圍,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吳鳳清的帶領下,該校德育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學校被評為自治區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文明學校。吳鳳清也因此獲評為玉林市十佳校長。
2010年,吳鳳清調入南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2011年任普羅旺斯小學校長兼經開區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從農村到城市,她開始了新的教育人生之路。
學生的“校長媽媽”
談起從教的初心,吳鳳清說:“愛學生”。工作多年,吳鳳清深深地感受到:愛是教育的源泉,愛心是教育成功的原動力。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因為愛學生,她被學生親切地稱為“校長媽媽”。
吳鳳清曾有一個學生比較“特別”,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癥,在課堂上會突然亂喊亂叫,或大笑、唱歌,嚴重影響課堂秩序。即便這樣,吳鳳清也沒有放棄該生,通過多種途徑關愛、教育該生。現在該生不僅會看書、寫字、畫畫、背詩,看到老師還會有禮貌地打招呼,尤其是見到吳鳳清時,還會高興地喊“校長媽媽好”。
與學生相處時,吳鳳清從不吝惜自己的贊美和表揚。她說:“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一道贊許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可能激發學生前進的動力。”她常常用放大鏡找出學生的優點,并適時引導。比如,有一次在聽完一個班級的課后,她叫住一個叫瀾卿(化名)的學生,想看看他上課時做的筆記。當時瀾卿有些心虛,但還是硬著頭皮把筆記本遞給了吳鳳清,做好了遭受批評的準備。可沒想到,吳鳳清看完后不僅沒有批評他,還夸他的字寫得好,并鼓勵他繼續努力。“校長媽媽的笑容就像陽光一樣,照得我心里暖暖的。這次之后我下定決心,以后要更加努力學習,不讓校長媽媽失望。”瀾卿說。
吳鳳清認為,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老師要善于引導,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慢慢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從而使他們終生受益。引導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并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是吳鳳清一直在堅持做的事。在她的班里,每一個學生都很喜歡她的閱讀課,每次她給學生講繪本故事,學生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有時甚至不愿意下課。吳鳳清以此為切入點,與學生約定每兩周看一本書,每學期評出班級“閱讀大王”。在吳鳳清的引導下,學生養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就連平時不怎么熱愛學習的學生也愛上了閱讀。
“看著一群學生圍繞在你身邊,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望著你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很強烈的使命感,這一刻你會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被需要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這也是教師這個職業給予我的快樂。”吳鳳清說。
引領教師成長
普羅旺斯小學2011年剛開始招生時,教師缺編嚴重,教師基本上都是從當地一些中小學校“整合”而來的,并且初中、高中教師占有很大比重,少部分有小學教學經驗的教師也是青年教師。結果可想而知,教學工作量大、任務重,使得一些教師倍感壓力,無所適從。
為了幫助教師盡快適應新的教學工作,吳鳳清親自上示范課,并深入課堂聽課,與教師面對面交流。該校教師陳春燕對吳鳳清一節展示課中的一個細節印象深刻:當時吳鳳清執教《燕子專列》一課,在講到小貝蒂是怎么去尋找燕子時,有一個學生舉手很積極,于是吳鳳清就請他起來回答,但不知道為什么該生站起來后就是說不出答案,這時候吳鳳清并沒有換一個學生來回答,而是走到該生身邊,通過分解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他把問題回答出來,在場的老師都自發地給予熱烈的掌聲。“吳校長在教學上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學生、什么樣的特殊狀況,她都能從容應對,多聽她的課,真的能讓人學到很多東西!”陳春燕說。
為了促進教師更快更好成長,吳鳳清主持的特級教師工作室于2014年成立。在吳鳳清的帶領下,工作室的教師們堅持科研促教,專業水平不斷提升。借助工作室平臺,普羅旺斯小學的教師團隊實現了“逆襲”,涌現出一批教學骨干:自治區優秀教師1人、自治區“灑掃應對”先進個人1人、南寧市優秀教師3人、南寧市教壇明星2人、南寧市學科帶頭人7人、南寧市骨干教師27人,有10多人提拔為經開區其他學校的校長、書記、副校長。
除了在專業上引領教師成長,吳鳳清還是教師們心目中的“知心大姐”。“我們誰有困惑,都愿意找校長聊聊,她總有辦法讓我們調整好心態。”該校教師何春芳說。剛從農村學校調入普羅旺斯小學任教時,何春芳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很不適應,有一天她隨手在群里發了一條信息,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不快。原本只想單純抒發一下心情,沒想到不久后便接到了校長的電話。吳鳳清詳細詢問了她的工作情況,幫她分析了問題,提出了解決意見。兩人不知不覺在電話里聊了一個多小時。“跟校長聊完后,多日籠罩在我心頭的陰霾終于消散,整個人變得輕松多了。校長不只是對我如此關心,她對所有老師都很上心。有這樣一位領導,真的很幸運!”何春芳說。
在南寧工作8年來,吳鳳清獲得了很多榮譽,先后獲評為南寧市巾幗建功標兵、南寧市三八紅旗手、南寧市優秀教研員、南寧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南寧市教壇明星等。“榮譽只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熱愛這份事業,我還會繼續努力奮斗。”吳鳳清說。
(責編 莫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