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華
摘要: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是對歷史的傳承。青年人擔負著繼往開來的重任,學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討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傳統文化;素質教育;教學方式;挖掘主題;思想素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歷經數千年依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發光。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開啟少年的智慧,能點亮青年的心燈,能提高人的優雅氣質,能繪制人的智慧一生。當代的青年學生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長大,但是卻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中華傳統文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很模糊,甚至有著錯誤的認識。語文課擔負著“傳道、受業、解惑”的任務,語文教師有責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在“潤物細無聲”的浸潤下讓學生受到濡染,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揚下去。
一、引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模式,它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在1985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央頒布了《關于教育體制的決定》,在《決定》中提出了“素質教育”一詞。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能夠有效的提高素質教育的效果。
語文課教學中教師應該自覺地將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在教學中。為了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按著傳統的教學方法按部就班的講解課文勢必使教學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學生勢必會出現注意力渙散,甚至會昏昏欲睡的狀況。教師是很難達到通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授課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認知程度,是學生有興趣學習傳統文化,喜歡傳統文化。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授課的需要結合文本不著痕跡地引入傳統文化知識,通過文句、故事、名人軼事等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既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水平,又奠定了傳統文化學習的基礎,同時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了學生的素質教育。
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熱捧,其所達到的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使教師所講的內容變得具體可感,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所創作的意境,受到美的陶冶。例如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所渲染的大河之來,勢不可擋;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所形成的卷舒往復的詠嘆是教師的單純描述說不能表達的。如果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就會學生面前出現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在學生的內心引起強烈的震撼。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通過視覺形象來寫聽覺形象來描寫音樂,展現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的文段,靠教師口吐蓮花的本事學生也未必能體會琵琶女演奏的精湛,如果用多媒體課件來演示,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學生既聽到叮叮咚咚的琵琶聲,又能體會時而悲凄、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心動魄的詩歌意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條件。
二、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思想素養
古人說“文以載道”。傳統文化作為人類文化載體其經典篇章洋溢著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懷。我國著名學者吳宓先生曾說:“涵養心性,培植道德,通曉人性,諳悉世事,表現國民性,增長愛國心,確定政策,轉移風俗,造成大同世界,促進真正文明。”寥寥數字精要地闡釋了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學習傳統文化不能單純地學習字詞句章,不能機械地背誦其中的文句。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教師教學中要精心組織授課內容,深刻挖掘教材主題,從孔子的“禮”延伸到今天的“秩序”,從孟子的“仁”延伸到今天的“人道精神”,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古代的圣人擁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岳飛的《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捧出的是一顆愛國的心;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奉上的是一顆赤子之心。從老莊到孔孟,從屈原到李白,柳永、蘇軾、陶淵明、王安石……以古典精華的涓涓之泉,當地我們能蒙塵之心。教師在教授文本中的契機,剖析其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觸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厚重的文化積淀,閃耀的理性思索的光芒。在愉悅的學習中學生懂得了孝敬,懂得了關愛,懂得了誠信;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勤奮,學會了努力;學生變得優美,變得深刻、變得睿智。
三、有效應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拓展教學空間。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學方面有著獨到的思想和獨到的見解,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道出了學習的興趣的重要。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現代遠程教育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來。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能拓展教學空間,使教學可以跨越空間、跨越時間,進入我們未知的世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手段把課堂變得更直觀、更形象,把距離我們久遠的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以圖畫、音樂、視頻為輔助,聲情并茂、栩栩如生,學生聽其聲、臨其境,加深了對“子曰詩云”的理解,既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也進行了傳統文化教育。
語文教學教師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使深奧的文言文不再晦澀難懂,古代的先賢離我們不再遙遠。教師用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滋養了學生精神,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像一粒種子在學生心中扎根、發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馬素華.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學園》,2018 (06).
[2]陳森.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教育教學》.2018 (09).
[3]趙滟.以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助推語文教學的創新.《新課程》,201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