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娟
摘 要: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發展可以滿足我國群眾的精神需求,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促進廣場舞作用發揮的相關建議,以期保障促進廣場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廣場舞;群眾文化;身體素質
廣場舞是群眾較為喜愛的活動形式,具有形式多樣、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等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群眾的休閑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福建漳州南靖縣,廣場舞逐漸發展成為健身時尚,當地政府部門以此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一、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使得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漸增多,廣場舞作為老少咸宜的活動形式,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喜愛,并逐漸發展成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的城市發展來說,將公園和小區廣場作為活動場地的廣場舞十分普遍,甚至鄉村地區也選擇廣場舞作為休閑娛樂活動。在傳統的群眾文化建設中,并未形成對群眾有吸引力的群體性活動,廣場舞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就目前的廣場舞普及狀態,其在我國群眾文化發展中占據基礎性的地位,是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首選內容。在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的的當下,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二)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廣場舞的廣泛發展與其作用息息相關,在群眾文化發展中,廣場舞發揮著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群眾身體素質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可以看有效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及水平。
1.從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來說
廣場舞屬于群體性活動,群眾可以在參與廣場舞活動的過程中結交新朋友,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簡單的舞動,可以緩解工作生活的壓力,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群眾審美素養的培養。在生活水平提升的的當下,人們的生活被約束在獨立的房間中,再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低頭族”的數量逐年增多,面對面的人際交往逐漸淡化,對身心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廣場舞活動的開展為群眾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平臺,可以將群眾從網絡游戲、室內棋牌游戲中解放,有效促進了人與人間的交流。長期參與這類群體性活動,可以提升參與者的凝聚力和集體責任感,營造和諧的鄰里關系、同學關系和同事關系,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2.從增強群眾身體素質來說
在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的當下,亞健康問題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促進身體的健康發展,人們不得不開展體育活動,而專項的體育鍛煉在強度和要求方面相對較高,并不適用于所有年齡段。廣場舞的動作簡單、節奏明快,組織者可以根據參與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合理選擇廣場舞的內容,引導參與者在跳舞的過程中進行體育鍛煉,加快人體的代謝循環,有助于亞健康疾病的控制。對于老年人來說,廣場舞不僅可以活動老年人的筋骨,還可以改變老年人的心態,降低疾病的發病率;對于青少年來說,廣場舞可以培養其健身意識及集體意識,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比如,某中學在大課間組織了近千人的廣場舞表演,組織學校學生進行動作難度較高的廣場舞學習,有效緩解了青少年的學習壓力,提升其記憶能力、反應能力及協調能力,有助于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升。
3.從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來說
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與群眾的幸福生活和健康發展聯系密切,廣場舞能夠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群眾身心健康發展,有效帶動社會的創新發展,為社會及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動,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此同時,廣場舞的發展可以帶動群眾文化的發展,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及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另外,廣場舞良好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行各界均會提高對廣場舞的重視,并在廣場舞發展方面提供資金、場地及硬件設施支持,有助于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目標[1]。
二、促進廣場舞作用發揮的相關建議
(一)促進廣場舞的規范化發展
在廣場舞管理及發展過程中,規范廣場舞能夠保障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促進其積極作用的有效發揮。在廣場舞迅猛發展的同時,不僅為人民群眾帶來了積極影響,也存在廣場舞擾民或者占用場地等矛盾糾紛。由此可以看出,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相關部門進行完善及規范,保障其積極作用的發揮。具體而言,地方文化機構需要提高對廣場舞的重視,明確廣場舞的重要作用,通過地方文化機構的管理職能,發揮自身的主動性。
首先,地方文化機構需要規范廣場舞開展的相關內容,如廣場舞活動場地、時間和音樂音量等,在保障周圍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廣場舞活動。比如,福建漳州南靖縣將縣城江濱公園作為廣場舞活動的場地,組織廣場舞愛好者在指定區域開展活動,并安排專門人員負責公園的管理工作,保障廣場舞活動的規范化發展。
然后,地方文化機構需要為廣場舞團隊提供統一設備,對于公園和廣場等廣場舞活動場地遠離居民區的廣場舞團隊來說,地方文化機構需要為其配置音響設備;對于小區居民組成的廣場舞團隊,地方文化機構需要為其配置藍牙設備,避免廣場舞團隊對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與此同時,為了促進廣場舞的規范化發展,如果管理人員發現廣場舞團隊沒有按照當地的管理規定開展活動,可以沒收其設備,促進廣場舞 的健康發展。
(二)促進廣場舞的多元化發展
就目前的廣場舞而言,普遍存在優秀作品偏少的問題,對廣場舞作用的發揮產生不利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地方文化機構需要促進廣場舞的多元化發展,邀請專業舞者進行廣場舞動作的創新,根據參與廣場舞活動的群眾性別和年齡特征,進行廣場舞音樂和動作的創新設計,使廣場舞更符合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激發群眾參與廣場舞活動的積極性,有助于廣場舞的推廣。與此同時,地方文化機構需要舉辦多樣化的廣場舞活動,如廣場舞比賽或者廣場舞匯演等,做好廣場舞的宣傳工作,加強群眾對廣場舞的認識,使廣場舞發展成群眾休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保障其作用的發揮。比如,福建漳州南靖縣從2012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廣場舞比賽,大大提升了縣內群眾對廣場舞的認識,鞏固了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2]。
與此同時,在廣場舞發展過程中,參與廣場舞活動的群眾大都為中老年人,年輕人的參與數量相對較少。為了促進廣場舞的多樣化發展,地方文化機構需要與當地學校進行合作,共同開展“廣場舞走進校園”活動,將廣場舞納入到學生的體育教學及文化生活中,引導年輕一代合理看待廣場舞,將其看做是強身健體的文化活動,而非老年人專屬的休閑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群眾文化活動的群眾基礎,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廣場舞隊伍建設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廣場舞屬于群體性活動,其參與者大都是按照自己意愿參決定是否參與。雖然這種活動參與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群眾自主性,但是也導致廣場舞活動呈現出顯著的穩定性偏低及流動性偏大問題,影響廣場舞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地方文化機構需要提高對廣場舞參與者的重視,加強廣場舞隊伍建設,為廣場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持。
首先,地方文化機構需要合理制定廣場舞隊伍管理制度,使廣場舞隊伍規范化和標準化,將每個廣場舞隊伍和團隊記錄在案,避免廣場舞參與者過于隨意。同時,地方文化機構需要在廣場舞隊伍中選拔一名管理人員,負責廣場舞的人員管理工作,避免廣場舞隊伍出現人員流失問題,保障廣場舞的可持續發展。
然后,地方文化機構需要加強培養廣場舞領舞者,在每個廣場舞團隊中,需要選拔一名具備一定舞蹈水平的領舞者,負責隊伍成員的舞蹈教學和指導工作,規范廣場舞的舞蹈行為,提升廣場舞隊伍的專業水平,促進廣場舞的規范化及系統化發展[3]。
三、結論
綜上所述,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發揮著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增強群眾身體素質的重要作用,需要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推廣應用。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地方政府部門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應用廣場舞時,需要促進廣場舞的規范化發展及多元化發展,并加強廣場舞隊伍建設,為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及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方玲.試析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才智,2018(09):245.
[2]鄭麗媛.中老年廣場舞對群眾文化發展的作用思考[J].大眾文藝,2017(17):17.
[3]谷李.一支青年廣場舞隊的生與滅:來自廣場邊緣的觀察和思考[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8(06):1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