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雨
摘 要:當前,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覆蓋面廣,參與性強。與此同時,在這些活動中不乏過娛樂化、過形式化現象,有的活動脫離了預期活動目標,甚至缺乏時代感,未能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其中。容易導致活動主體思維僵化,活動途徑機械單一,思想引領脫離活動參與者的情況。因此,高校共青團思政教育要不斷融入學校思政教育大格局,融入學校人才培養大體系,要通過改革創新團的活動,以構建緊跟時代、服務社會、引領青年的團內活動目標和內容體系,進而促使大學生在組織參與共青團活動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水平。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活動;思政教育
一、高校共青團的工作特性
(一)高校共青團組織職能的特殊性
高校共青團組織職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團組織的政治職能。高校共青團作為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政治組織,政治性是其根本,是其靈魂,著力做好政治動員、政治引領和政治教育工作,團結和帶領廣大青年提升思想政治意識,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是團組織的行政職能。高校共青團也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服務育人大局,充分發揮其聯系學校和廣大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團結青年的“領頭羊”。三是團組織的社會職能。高校共青團主要以青年學生為工作對象,發揮好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為黨的事業團結、引領和服務青年,通過各項工作的開展發揮共青團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服務育人的“五育人”作用。
(二)高校共青團服務學生的重要性
高校共青團服務學生職能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團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大格局中,共青團在黨委的領導下在與黨內學習教育活動、思政課程等相互配合,通過團內活動、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等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想道德學習和良行為習慣培養,又要做好高校黨委的配合工作,幫助高校黨組織更好地完成工作。二是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高校共青團與大學生校園生活息息相關,是學生身邊的共青團,是學生離不開的共青團,是陪伴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共青團。不僅要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還要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社會實踐能力,促其達成職業目標,更要引領其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高校共青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承擔著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光榮使命。強化高校共青團的思政教育職能,就是要堅持育人宗旨,通過開展生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法律意識和守信意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開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為重點,深入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以此充分發揮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作用,不斷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共青團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探究
(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
高校共青團活動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緊密結合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教育與教學相結合的工作方法,結合當代青年身心發展的特點來開展。通過開展諸如演講、辯論、征文、朗誦、演唱、快閃、微視頻拍攝等形式多樣活動,加強政治理論和團章團史等相關知識的學習。也可以通過選樹典型,學習典型的優秀事跡報告等活動培養青年學生學榜樣、做榜樣的積極性,突破形式單一的說教式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開展思政學習的主動性。具體到每一個團支部,每一個團員,還可以落實到上一次課、讀一遍團章、看一本材料、寫一篇體會、參加一次研討、過一次團日生活等具體方法,來開展共青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搭建共青團活動體系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一個綜合體,它是社會、經濟、政治、道德、文明、心理素質等方面構成的統一體。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定將圍繞這一統一體,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結合共青團及青年學生的特點,定位共青團活動的整體目標,并圍繞這個目標搭建共青團活動體系,將各個模塊進行有機融合,實現大學生在政治、組織、文化、實踐、服務等領域的協調綜合發展。在思想引領、組織建設、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科技競賽、文體展演等方面,針對思政教育形式和目標的不同側重面,構建一個立體的共青團活動體系。吸引廣大青年學生主動參與到共青團活動中來,將思政教育與活動緊密結合,將活動與學生成長成才緊密結合,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開展思政教育,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正做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創新高校共青團活動途徑
調查發現,傳統的高校共青團活動方法和途徑已經不能適應社會新形勢的發展,更是難以凸顯和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這就要求共青團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結合團員的身心特點,依據教育對象的思想性質不同、存在方式不同及產生原因不同等現象,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從而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高校共青團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可以圍繞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綜合素質提升、科技創新指導等方面的需求積極探索和創新更有效的活動方法與途徑,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主動參與到青年自身的發展中,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職業代入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通過共青團活動的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促使青年學生在主動組織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覺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內容內化為成長成才的目標和動力。
(四)利用活動隱性資源加強思政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謂隱性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自覺運用課本之外的理論知識,通過比較含蓄的方法,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合理利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發射型思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團活動,應該充分挖掘這種隱性資源,拓展活動的內涵和外延,使青年學生在組織參與活動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情感想象力。同時,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改變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消極情緒。高校共青團在開展各類活動時,可以通過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理念,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幫助學生認識人文教育的導向、情感表達、心理作用、行為舉止、團隊合作等方面功能。共青團的活動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形式多變的方法,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加團組織的實踐活動,學會在輕松愉悅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思考問題,從而實現共青團活動開展的意義,達到共青團“活動思政”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曾俊淇.提升高校院系共青團活動質量的思考[J].科教導刊(下旬).2018(07)
[2]計鎮華.“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團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的路徑探析[J].當代旅游(高爾夫旅行).2018(06)
[3]閔文飛.高校共青團融思想教育于學生就業實踐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