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杉杉
【摘要】《公司財務分析》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的財務分析體系以及分析指標也并非一成不變。上市公司、大型企業與中小微企業對財務分析的要求與做法也大相徑庭。《公司財務分析》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根據企業的表內表外信息進行綜合財務分析并撰寫出一份財務分析報告,而案例教學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本文指出了目前財務分析課程中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貫穿式案例教學模式的運用,使財務分析課程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實際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財務分析 高效 教學
一、《公司財務分析》的教學特點
《公司財務分析》課程主要是以實際報表為基礎,運用一定的方法對于企業等組織的投資、籌資、經營和分配等活動的過去和現狀進行分析,幫助相關利益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各種決策。作為綜合性比較強的一門課程,單純的用理論講解很難讓學生對于課程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同時該課程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對于案例教學的適用性。由于財務分析實際工作受到當時的環境影響較大,是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經濟環境下進行的。這個時間范圍就是在分析時候分析者最多取得核心資料是財務報表,而財務報表是有時點限制。資產負債表是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是有固定的日期;利潤表是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一段時間;現金流量表是一定會計期間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也是在一段時間內。而在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也是要考慮的,比如,經濟向好,企業的利潤和資產負債表的情況可能都會有一個良好的表現。財務分析也會受到當時的法律環境影響,分析的目的有一條就是合規合法性分析,所以該課程是不能單純的講解能夠滿足教學需要。
二、案例教學的優勢
近年來各大高校都對于學校教學進行了改革,本科生教學更是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案例教學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在我校廣泛運用,特別是專業碩士,與實踐更加接近,對于實踐的要求多于理論的要求。案例教學是教師根據課程需要和教學內容來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教師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構架和組織使學生能夠進入到特定的實踐情境中,引導學生對于內容進行討論,通過這種討論和參與來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和分析理解能力。這種教法已經從教師的中心角度轉移到學生學習為中心,重點在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案例教學的研究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很多高校專業都在慢慢的根據學科需求接受這種方法作為本校教學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幾個明顯的特征;案例教學法的實踐問題、情景再造和師生或者生生互動。對于案例教學的實踐問題,是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面對未來實踐的運用,在選擇案例時候,必然會針對實踐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困難進行分析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良好辦法,答案不一定唯一的,但是可以選擇比較優的一種。實踐問題是設計案例的核心內容。情景再造是教學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去學習探討而設計的,希望把學生帶到一個真實的空間中,盡量無限接近現實,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與思維,才能探討出更適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師生活動或者生生互動是面對問題的時候,教師把自己角色帶入進去,以平等的身份去參與到和學生的分析過程中,順便起到引導的作用。通過這個互動的爭論和探討過程,挖掘學生的最大潛力,解決問題。
教師在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往往會通過一個簡短的例題來進行計算與分析。例題之間的聯系往往不緊密或沒有聯系。而真實企業生活在一個復雜的大環境里,大到經濟形勢、政策變化、行業發展狀況,小到企業主要客戶/供應商的變化、企業的成本控制、銷售情況,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因此,教師應該在選擇案例時就體現出整體性。
三、案例教學在《公司財務分析》中的缺陷
教師在運用實際案例對某一章節或某個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往往將案例進行分割。例如,講完盈利能力分析之后會通過一個企業的案例來具體講述如何進行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講完償債能力分析后又會通過另外一個企業來進行相關分析。但是,企業是一個整體,財務分析必然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企業某一方面的能力與其他方面的能力密切相關,而企業的戰略、日常經營活動等也會影響企業各方面的能力。在財務分析課程的不同章節運用不同的案例,將會大大削弱學生對于財務分析整體的理解,也必然會削弱對學生在實際中對一家企業進行整體分析的能力。
此外,由于大部分教師自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因此在教學中通常會選取一些虛構的案例,或者發生時間較早的案例來進行教學。虛構的案例導致大量背景材料無法在分析中獲取,只能就指標來討論指標,這使得在財務分析中所需要具備的綜合性思維無法通過案例學習的方式獲取。發生時間較早的案例因為與目前的經濟環境脫節,學生學習興趣不大,而且學生在課后很容易從網上或其他渠道獲得已有的分析信息,不利于其在分析過程中做出獨立的思考與判斷,不利于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
最后,《財務分析》更注重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傳統的教師講解,例題計算顯然難以加深學生對《財務分析》各知識點之間關系的全面掌握。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會使用不同的財務軟件,因此,數字的計算將不再是重點,而重點需要掌握的應該是結果背后所反映出來的問題。
四、運用改進
教師提前進入教室,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開始上課后,要把整個課堂的情況先進行介紹,然后再介紹案例的內容。案例的引入一定要能夠有可行性和實踐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不是裁判員,不需要對于學生的觀點給出正確與否的判決,要啟發學生發散思維,開闊空間。例如某個公司的償債分析,要讓學生運用知識,哪些指標和財務狀況對企業償債能力有影響,盡可能的讓學生自由表達,同時不讓學生脫離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教師及時總結學生的觀點和分析的結果,直到完成教學目標。
此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究竟有沒有通過案例學習而熟練地掌握要學習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驗證和反饋。除了學生要完成教學案例的總結報告外,教師還可以選擇類似的案例,讓學生針對課程進行獨立完成作業,除了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外,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還能檢驗學生對于課上內容的掌握程度。當然,采用案例教學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需要教師有很強的理論功底和具有很強的分析問題能力,還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和建立符合教學內容的案例。課上的教學時間有限,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課下完成,對于學生來說也有很大的壓力。教師要恰當的組織學生學習,正確的利用案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最后,基于上述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該門課程的考核應以平時成績為主,其占比應到達到50%,或者更高。在平時每一階段的教學中,每個小組所提出的分析結果都將成為該小組成員平時成績得分的依據,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期末考試可以要求每位同學撰寫一份財務分析報告,分析對象是教師從現有上市公司中挑選出來的,在網絡及其他渠道中還沒有分析報告可供借鑒的公司。在這種考核模式下,學生平時需要認真對待該門課程,期末才能在分析報告的寫作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