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怡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凝心聚力,直擊積弊,扶正祛邪,黨的建設開創新局面,黨風政風呈現新氣象。”本文旨在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以其中“打鐵還需自身硬——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為切入點,同時結合史料進行分析并提出思考,以期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將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理解的更為透徹。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新時代;黨建
一、管黨治黨一刻不能松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的建設的一貫要求和根本方針。當我們轉身遙望那些年艱辛跋涉的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始,便將“從嚴治黨融入血液,以鐵的紀律加強自身建設。從建黨和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再到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經歷曲折的艱辛探索,形成了切實可行的管黨治黨的措施,從而也為取得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90年的風雨歷程里,中國共產黨歷經苦難而堅強,飽經滄桑卻輝煌,其中豐富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與推進黨領導偉大事業有著緊密聯系,同時也是推進黨領導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把真正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當我們沿著歷史車輪的軌跡追溯,在那一個個堅定的腳印里,“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黨的建設根本方針,給黨的領導積累了太多的寶貴經驗。建黨初期,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堅決主張以暴力革命作為實現黨綱的主要手段,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決議案》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建黨原則,指出鐵的紀律和集中的組織是黨機關行使職權的必要條件,在這一時期里,中國共產黨便已經明確意識到在黨內實行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而也是在這個時期,奠定下了我黨從嚴治黨的基礎。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始全面從嚴治黨”,黨的領導人在這一領域不斷探索,1928年的《巡視條例》讓巡視制度正式在黨內建立,系統的只當措施初步形成,1929年的古田會議更是對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做了明確的規定。到抗日戰爭時期,黨內“從嚴治黨”逐步走向成熟,1942年的整風運動是貫徹從嚴治黨原則,加強黨的建設的有力舉措,期間嚴格的干部審查運動更是純潔了黨的隊伍,黨內政治紀律進一步嚴明,其中的歷史經驗對之后黨的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解放戰爭時期,“從嚴治黨”在之前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兩個務必”“六不規矩”等等一系列黨內主動落實的從嚴治黨重要舉措,至今仍對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管黨治黨一刻不能松懈,既是時代快速發展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亦是歷史所賦予的寶貴經驗。
二、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
“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黨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的重要論述,因此,“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堅定共產黨員的信念,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古人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位之首居,從自身做起,自內而外,嚴以修身,才能筑起一道道堅固的防線,縱觀過去,無數共產黨人在90年的風雨歷程中拋頭顱、灑熱血,靠著理想與信念,在曲折困苦的路途中艱辛跋涉,“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被習近平總書記評價:“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還有“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孔繁森等等這些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新時期的共產黨人嚴以修身、嚴以律己。因此,在新的發展時期里,共產黨員要牢記歷史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三、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近年來,各個地區、各個部門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上采取了多種舉措,如結對幫扶、座談會、現場辦公等等,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盡管如此,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的現象時有發生,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尚且存在。再談到“改革會議公文制度”“嚴格管控三公經費”“完善選官用人制度”“糾正跑官要管不正之風”“嚴格政績考核標準”“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作風”等,都是近年來我黨作風建設的常態化舉措。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也是新時代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