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穎
摘 要:近年幼師“虐童”事件頻現,對社會各界尤其兒童自身造成巨大傷害。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幼兒園作為這個時期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從各方面對虐童事件進行分析,并找出適當的解決方式。本文首先對幼師“虐童”事件的現狀以及影響加以分析說明;其次通過國家財政投入、法律、幼兒園辦學程序以及幼師自身素質等方面對幼師“虐童”進行原因分析;最后針對幼師“虐童”的原因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幼師“虐童”;幼師素質;解決對策
一、幼師“虐童”事件的現狀
近年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但與之相反的是幼師“虐童”事件頻現。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曝光的幼師“虐童”事件超過20起。這些事件大多是通過視頻流出或者家長發現傷口而曝光,幾乎沒有幼兒園能夠自己發現問題。
在這些事件中,某些幼師利用兒童取樂,某些隨意打罵兒童,某些給兒童喂食有害食物…在所有被曝光的幼兒園中,不乏知名幼兒園,例如:攜程親子園、紅黃藍幼兒園、金色搖籃幼兒園等。由此可以看出,幼兒園“虐童”事件不是一個小范圍的事件,而是可能潛藏在整個學前教育中。因此,不能將幼師“虐童”事件作為個案處理。
二、幼師“虐童”事件的影響
幼兒園教育是一個人最先接觸處到的教育,這段時期是個人的發展教育中最特殊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如果兒童受到傷害,造成的影響可能伴隨整個人生。同時,幼師“虐童”事件影響的并不僅僅是兒童,包括家長、學校以及社會都會受到影響。
第一,幼師“虐童”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兒童,他們不僅受到生理傷害,更嚴重的是心理傷害。施暴幼師對孩子造成的身體傷害輕度的是一時疼痛,重度的可能危及生命,并且有此經歷的兒童,多數都會影響心理健康。例如排斥幼兒園、排斥人群等等,嚴重的可能終生都在心理陰影之下,影響個人發展。值得注意的是,“虐童”事件傷害的不僅僅是直接受害者,在現場的兒童都會受其影響。
第二,家長作為潛在受害者,心理創傷可能高于兒童自身,強烈刺激之下某些家長會采取極端的報復手段。但另一方面,某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受到虐待,會想方設法與幼師搞好關系。例如:北京市某私立幼兒園家長為了保護孩子,相互商議之后決定給老師送禮,并且每天放學之后對孩子進行全身檢查,進入了一種長期緊張狀態。家長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長期處于這樣的家庭氛圍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三,兒童作為弱勢群體,是整個社會的保護對象,“虐童”事件每經曝光,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方面造成社會信任危機,影響幼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家長會因“虐童”事件而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幼兒園有同樣的遭遇,幼師會因家長的懷疑而喪失工作熱情。另一方面,“虐童”事件給某些心懷不軌的人提供了破壞社會安定的機會。
三、幼師“虐童”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均。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逐年上升,2016年教育經費投入首次超過3萬億元,其中學前教育的投入增幅最快。但是,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所占總經費比重卻很低,僅占7.21%,而義務教育達到45.29%。由此可見,雖然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增多,但從整體來看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教育經費有關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師待遇等方面,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教育經費不能與之相配,致使幼兒園在迅速發展的同時缺少足夠的經濟支撐。這種情況造成的后果第一是公辦幼兒園的數量遠遠不足,不能滿足兒童的入學需求;第二是幼師工資普遍偏低,鄉鎮幼師大多數工資一兩千元,不足以吸引高質量的幼師。鄉鎮幼兒園大多數幼師學歷不高或者所學專業與幼教無關,甚至無證上崗。第三是幼兒園為節約成本,很少為幼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對于某些缺乏相關知識基礎的幼師而言,如果工作之后缺失專業學習的機會,很難進行自我提升。
(二)相關法律不健全。每次“虐童”事件曝光都會成為社會的熱點,但大多數是以開除虐童幼師并且道歉結束。例如“浙江溫嶺警方在處理幼師虐童事件時只能以涉嫌尋釁滋事罪提請批捕,根據罪行法定原則,相關責任人和教師被認為不構成犯罪,行政拘留十五日后被依法釋放”。以目前的法律而言,“虐童”很難被追究為刑事犯罪,幼兒受到的傷害與“虐童”幼師受到的懲罰不成正比。
(三)幼師素質問題。教育者是教育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教師的作用之一就是促進人類個體的發展與完善,因此教師對受教育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對學生的主要影響方式是言傳身教,因此教師個人素質由于重要。幼師“虐童”事件就是部分幼師素質低下的表現,造成幼師自身素質低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我國的文化教育落后于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不能與時俱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公民道德文化修養不能同步發展,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盛行。這樣的社會風氣隨時隨地影響個人發展,例如: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斷提示只有好好學習才是正道;教師在學校中以成績評價學生;人際交往中以相同利益鏈為選擇標準。
第二,工作壓力大。幼兒園必須保證兒童的人身安全,但是幼兒園階段的兒童大部分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集中力較低,不能長時間位于同一個地方,而且為了兒童的健康成長,不能壓抑自身的天性,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定的自由,所以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幼師需要時刻注意兒童的狀態。因此,長期處于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狀態下會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同時,幼師每年需要參加各種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兒童表演,這種情況下不僅是幼師的精神狀態會受其影響,生理狀態也同樣面臨挑戰。長此以往,難免會產生心理問題,例如工作厭倦,對孩子失去耐心等。
四、幼師“虐童”事件的解決對策
(一)政府增加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政府應增加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首先,建設更多合格的公立幼兒園,同時適當降低收費標準,緩解“入園難”的問題,為大眾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其次,提高幼師的工資待遇,以此吸引更多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最后,增加對幼師培訓的投入。通過幼師培訓,可以提高幼師的工作能力,改善幼師的工作狀態。許多幼師在入職之后(尤其是教齡較長的幼師),不能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不能與時俱進。通過參加培訓活動,可以使幼師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思想境界。總之,通過增加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可以有效的解決幼師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的情況,降低幼師“虐童”事件發生的概率。
(二)完善相關法律,保障兒童合法權益。法律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來強制規范人們的行為,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兒童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必須通過法律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此,通過“虐童”事件應該認識到必須完善幼兒保護法律,不論兒童受到傷害的程度高低,施暴幼師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首先應該將虐童定義刑事犯罪,而不是簡單的行政拘留。只有加大處罰力度,才能使幼師有所顧慮,不敢隨意做出傷害兒童的行為。其次,相關部門要進入幼兒園進行法律宣傳,使幼師了解虐童將要承擔的法律后果。
(三)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能有效改善我們的社會風氣,凈化我們的社會環境,提高個人素質。首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宣傳力度。在學校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改變以成績為評價標準的模式,培養合格的優秀幼師。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活動,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全體公民的精神文明素質,同時增進家長與幼師間的關系。其次,加強有關幼師的正面輿論導向。為幼師樹立積極正面的形象,讓全社會了解幼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提高幼師的社會地位。當整個社會都尊重幼師這門職業的時候,幼師會更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職業是高尚的,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才會對自己的職業有更多的熱情,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并且由此可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這個行業,提高整個隊伍的素質,有效的降低“虐童”事件的發生概率。
五、總結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也在不斷進步。我國《教育法》規定: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全社會應當尊重老師。由此也可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點,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必須解決幼師“虐童”事件,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虐童”事件的解決需要社會整體的配合,需要從各個方面提高幼師的整體素質,本文從不同角度提供了解決方案,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總之,當出現幼師“虐童”事件時,必須嚴肅對待解決問題,整合多方面因素,為兒童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姜學艷.幼師虐童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漢字文化,2017(11):76-77.
[2]李杰平.幼師虐童事件分析與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6(03):229-232.
[3]喬玲芳,劉斯亮,李海堯,馬冉,馬翀.幼師對兒童心理成長的重要作用及相關思考[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03):57-58.
[4]孫詩穎.根除虐童事件要從完善學前教育制度入手[J].今日中國論壇,2013(01):107.
[5]江城.破解“虐童”問題須加強幼師教育建設[N].光明日報,2012-1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