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昕
摘 要:要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要加強創新創業職業指導工作,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職業指導;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C9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4-0001-01
高等學校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對促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職業指導工作是高校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重要一環,是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推手,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技術技能專業人才需求的重要舉措。職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育教學諸多環節。本文對高校創新創業職業指導教育工作進行研究。
1.指導人員配備不足,專業化水平欠缺
當前,一些高校在專職職業指導工作人員配備上是達不到要求的。一些職業指導人員缺乏指導學生的能力,而且專職職業指導人員數量不足,難有固定時間和較多精力進行職業指導方面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專業素質參差不齊,難以對大學生進行專業化、體系化的職業指導。這造成職業指導工作與大學生就業出現脫節,在現實中很多大學生得不到相應的就業指導。
2.職業指導形式單調,缺乏合理、個性化的指導
一些高校的職業指導僅停留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講解,內容過于傳統,形式流于說教。每個大學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學習情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在畢業時會有不同的職業選擇。然而,高校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更豐富多樣的、更有效的指導工作,指導過程中缺乏合理的個性化安排。指導人員對一些特殊大學生,如有心理問題、身有殘疾、家庭貧困等類型的大學生并未進行分類指導。
3.職業指導缺乏全程性,忽視持續指導對人才培養的意義
一些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將整個大學階段間隔開,缺乏連續性和全程性。這種間斷性、階段性的職業指導已經滿足不了當前大學生的就業需要,造成大學生無法很好地吸收和應用就業信息及方法,也就達不到職業指導工作應有的效果,更不利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1.建立高素質專兼結合的職業指導隊伍
衡量高校職業指導工作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是指導隊伍素質的高低,職業指導人員需具備較強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不僅需要熟悉國家相關就業方針、政策,還要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只有不斷提升指導人員的素質,才能更順利、有效地開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建立專業化、高水平的職業指導隊伍需要高校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引進和培養職業指導專業人才,增加職業指導人員配比,開展職業指導相關培訓,讓職業指導人員在培訓中不斷交流工作經驗,分析工作中的瓶頸,提高工作意識,提升專業素質。
2.重視職業指導工作改革,注重高校職業指導的實效性
1)促進教育改革,優化專業結構,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和服務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2)將職業指導滲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指導方式;3)重視課堂教學工作,推動職業指導工作順利進行;4)豐富教育教學方法,充實和更新指導內容、教育案例;5)注重課堂教學的質量與實效,讓大學生盡可能在課堂上消化吸收職業知識和技能,對個別特殊學生要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指導;6)將職業指導貫穿在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
3.推進校企合作和校社合作,促進大學生與社會接軌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應由傳統工藝型向信息化、智能型轉化,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收集最新就業政策、職業信息、就業信息,分析社會、行業、企業、職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用發展的職業觀念引導大學生就業、創業。
4.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引導大學生走創新創業道路
高校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肩負著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重任的青年一代,僅僅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努力使自己成為開拓者和創業者,樹立科學的創業觀、就業觀、成才觀,具備創新創業能力。高校要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大學生走創新創業之路,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挖掘新案例,鼓勵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各地區、各相關部門和高校應加強規劃,加大力度建設配套設施,加強職業、就業指導,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讓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為社會新常態。
我國有自己的國情,在經濟發展、文化理念以及教育制度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高校職業指導并非單純的技能指導,還需要深厚的理論支撐。高校只有不斷完善創新創業職業指導教育體系,才能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指導工作,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彭迪云.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創新職業指導——新實踐[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