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波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新課程改革強調采用創新性教學方式組織開展物理教學活動。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探索教學創新著眼點,在具體教學中實現教學理念創新,促進教學內容創新,加強教學方法創新,實施多媒體技術創新,優化改進師生關系。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創新;基點;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4-0027-01
高中物理教學新課程改革強調采用創新性教學方式組織開展物理教學活動。高中物理教學創新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物理學習需求,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然而,當前高中物理教學存在教學理念陳舊、教學資源未有效整合、教學實踐性和創新性不足、沒能滿足學生自主探究需求等問題。為此,教師應該從教學創新角度探索如何有效配置課堂教學資源,如何從學生興趣出發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探索性學習需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現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的五個基點進行研究。
要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創新性,教師應當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注重優化物理教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切實提高物理課堂的實踐性,激發學生的體驗積極性與主動性,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放在理論闡釋教學的前面,促使學生直觀生動地理解物理學規律。例如,教學“曲線”時,傳統教學是讓學生觀察砂輪微粒飛行方向,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師要促進學生動手操作,提高教學直觀感,重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學科知識的探究方式。
教師應當以新的眼光審視物理教材,不僅要明確教材編寫意圖,還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合理使用教材,根據新版教材內容的調整轉變授課方式,拓展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物理學習期待。當前,高中物理教材以必修和選修的形式出現,必修教材以物理基礎知識為主體,知識體系相對完整且內容較淺顯,有充分的可拓展空間。選修教材的內容適合有學習余力的學生,學生可以圍繞專題項目的學習培養物理思維。教師應當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合理運用教材,豐富教學資源與優化學習內容,根據教學需要優化使用掛圖、視頻、場景等教學資源。高中物理教材對電、熱、力是分別編排的,選修教材增加了學生深入探究的機會,但是對物理發展縱向進程闡釋得較少。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物理史,促使學生感知物理知識形成過程。例如,教學“電生磁”現象時可以從法拉第到麥克斯韋進行逐步闡釋,從而促進學生逐步理解電磁理論的產生過程與理念內涵。
教師只有不斷開辟教學思路,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方法的新穎性,才能給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課堂,滿足學生深入學習物理的需求,更好地促進學生實踐和探索。首先,高中物理教學方法應當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優化組合多種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其次,教師要構建開放的物理課堂體系,強調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實現課上與課下的銜接,注重圍繞翻轉課堂模式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有效組織開展項目型、實踐型、合作互動型教學,從而滿足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物理知識的目標。例如,教學“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定性觀察,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定量測量,指導學生運用比值法、乘積法或圖像法分別進行實驗,達到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目標。
應用新媒體技術開展物理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高中物理教師應從傳統的課件媒體向慕課與微課方向發展,通過媒體環境構建符合學生生活氛圍的教學情境,并且運用微課與慕課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首先,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把抽象的物理知識直觀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視頻中感受大型發電廠的運行模式。其次,要在高中傳統物理實驗設備的基礎上,引入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等先進的教學設備,運用VR等信息科學技術提高物理教學的直觀性,促使學生利用豐富的物理實驗器具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例如,教學“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時,考慮到該實驗對環境要求較高,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視頻技術將實驗過程記錄下來,然后以微課形式呈現實驗過程,讓學生更好地觀察實驗。
只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才能形成融洽的課堂氛圍,從而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首先,教師應當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開展探究活動的啟發者與指導者,注重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其次,教師要創造融洽的教學氛圍,從心理上和精神上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第三,教師要由提問者變為培養者,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答的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創設、師生有效互動、激勵性評價等方式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達到師生共同發展的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的創新迫在眉睫,關鍵在于教師轉變物理教學理念,豐富物理教學內容,優化物理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輔助下提高物理教學的直觀性,構建平等和諧的課堂師生關系,從而滿足高中生的物理學習需求,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愛嶺,李宗珠.素質教育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創新[J].物理教學探討,2011(02).
[2]張俊林.解析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