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瑞
摘 要:作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在逐漸提升,新課程改革也對體育教學的多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創新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與創新勢在必行。文章基于創新角度提出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體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5-0086-01
體育與其他學科類課程一樣,在教學方法上需要不斷創新,從而提升教學有效性。傳統體育教學缺乏靈活性,與當前的體育實際相脫節,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其單一教學模式中的條條框框,更是束縛了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因此,改革傳統體育教學,進行教學創新是新形勢下的迫切需要。本文對基于創新的體育教學方法進行探究。
在信息以及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教育領域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圖文并茂、主題明確以及資源豐富的教學方法,在出現后即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能夠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使其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進而實現學習效果的增強。對此,教師需要做好體育教學同信息技術的結合,不斷提升體育教學水平。體育教學分為室內課程教學和室外課程教學,多媒體教學模式一般應用于室內課程教學之中。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中理論知識的學習一般在室內完成。傳統理論教學中,教師運用板書和肢體動作向學生們講解知識,但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想象力還處于萌芽階段,不足以應付這樣的理論知識學習,所以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模式進行講解。利用多媒體開展體育教學,對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全方位構建學生體育基礎知識體系和科學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可將體育動作制作成動畫形式,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播放動畫,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吸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教學方式,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中,改善了學生學習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拓寬學生學習渠道,從而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全民健身時代已經到來,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部分,小學生也應響應號召,加入到全民健身的隊伍中。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全民健身理念,將體育運動變成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常態。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免疫力和身體的靈活性,增強體質,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習的資本,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間接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加強全民健身理念的滲透,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必須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愛好奠定基礎。例如,在體育課間活動中,增加現代流行運動——街舞,以其流行性為切入點,提高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平衡能力,提高學生的運動協調能力。將一些簡單易學的運動項目作為學生全民健身活動項目,學生學會后會有較高興趣,從而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此外,還需注重學生體育興趣的持續性,讓家長根據需要進行陪同練習或運動,這樣能夠間接促進家長運動,從而為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能力非常重要。由于學生年紀尚小,其行為意識和能力也不夠完善,所以,在傳統的課外體育教學中,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方法并不適合學生,需要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強參與度,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師全程跟蹤指導。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排球運動的技能,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可以采用先理論,再教師示范,最后學生模仿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掌握“叉、夾、提、蹬”等基本動作要領,然后開展實際的對抗訓練,讓學生全員參與到排球運動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統一指揮,聲音嘹亮,語氣有力,用真切的情感感染學生,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體育活動中。當學生都已經掌握了基本動作要領和排球的運動規則,教師還可以開展排球比賽,讓學生分組競賽,領略競技體育的魅力。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想要加強學生體育學習能力,必須從教學方式創新方面進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體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教師還要努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展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質。教師可通過室內課程體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運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并在課外體育教學中將全面健身的理念滲透其中,同時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增加實踐經驗,最終達成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劉保華.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運動,2012(08).
[2]張天胤.小學體育教學學生運動興趣培養探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7(12).
[3]鐘小蝶.有效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運動,2017(22).
[4]李培勇,王娜娜,尹可可.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7(34).
[5]王琳.簡析小學體育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