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夙淇
【摘要】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使得網絡技術被應用于各個行業之中,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小學教育獲得了再次發展的機會。因此,本文先闡述互聯網的出現豐富了小學課程資源庫,然后分析了如何進行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最后闡述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如何推動小學教育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小學教育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38-02
前言
我國社會不斷地發展進步,學生的素質及文化水平也隨之提高,家長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信息化時代中,傳統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因而學校應當將其教育與互聯網進行有效的融合,發展“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以此提升我國小學教育水平,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一、發揮互聯網作用,完善小學課程資源庫
互聯網課程資源庫是指將慕課、翻轉課堂以及微課作為核心的一種網絡視頻教育資源庫。當前,我國已有的互聯網課程資源庫眾多,像是中國微課網、百度傳課、鳳凰微課網等。但是針對小學教育的課程資源庫較少,并且資源庫中的教育資源也較少,視頻課程單一化,缺少反饋評價系統與師生有效交流平臺系統。針對小學微課來說,雖然微課較為短小,并且精悍,但是其具有碎片化特質,在很大程度上,會降低人們認知事物時的整體性與連貫性。所以根據相關知識與視頻編排規律,來完善小學的互聯網課程資源庫是十分重要的。在對小學的互聯網課程資源庫進行完善時,要運用多種理論體系,并激發各個領域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還要讓研究小學教育的專家、技術研發者以及一線教師等不同主體,從其各自視角對小學教育課程資源庫進行完善[1]。通過多個主體交叉式的完善,不僅能夠豐富互聯網小學教育課程資源,提高有關資源庫的開發水平,同時還能夠讓教師擁有更多的講授經驗,提高其知識理論深度。另外,利用此種方式還能夠為教師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
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硬件環境投入與其信息化應用效果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呈現反比狀態。對于現階段已經存在的校園網來說,其正處于閑置狀態,又或是沒有對其進行充分利用。而且對于硬件設置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的教學課程少之又少,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此種課程還處在初級研究層面。由此可見,“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技術,宛如向學生和社會公眾進行展示的工具,并沒有實現其最初設定的目標。
為了改善以上局面,學校要大力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讓教師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并將其靈活的運用到小學教育之中。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課堂和實際課堂之間的差距,從而激發教師自主學習意識,轉變其教學理念。對于教師的培訓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進行。學校可以使用O2O模式以“互聯網+教育”的方式對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簡單來說就是線上教師進行自主學習、線下聽專家講座。其中線上培訓是以翻轉課堂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教師可以利用云平臺學習有關課程知識,并且可以在線與教育專家進行有效溝通;線下講座是專家與教師進行面對面授課,但是此種授課方式區別于傳統方式,傳統面授是真實的面對面,二者能夠接觸的到,而這里的面授是在“互聯網+”教室中進行。另外,接受培訓的教師能夠通過反饋系統反應學生聽課程度,向教育專家提出自己的觀點意見。通過此種方式,能夠使小學教育在“互聯網+”背景下更好的發展。
三、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信念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只有樹立終身學習信念,才能夠推動小學教育穩定發展,同時這也是“互聯網+”背景下促進小學教育發展的根本途徑、迎合信息化時代的需要[2]。除此之外,教師樹立終身學習信念也是學習型社會所需,此種社會不但每個人都能夠隨時隨地的學習,而且每個人都善于學習,只有教育引領者不斷地進行學習,汲取新知識,才能夠推動學習型社會更好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教師要將終身學習放在自身發展首位,進而促進我國小學教育更好的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教育發展路徑有發揮互聯網作用,完善小學課程資源庫;加強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信念。只有做到以上要求,才能夠提升我國小學教育水平,進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魁元,尚俊杰.非核心教學社會化:“互聯網+”時代的教學組織結構變革[J].開放教育研究,2018(06):29-38.
[2]張臣志.新時期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的重點與路徑探究[J].中國培訓,2016(24):78.
(指導老師:梅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