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下簡稱《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已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直以來,我們就是要通過“結對子、種文化”普法宣傳工作讓《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深入人心,使法律規定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人民群眾享用公共文化服務的準繩,讓《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成為未來群眾文化工作向前發展的最根本保障。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公共文化服務 群眾文化 根本保障
2016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并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標志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法律保障取得歷史性突破——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和基本文化需求實現了從行政性“維護”到法律“保障”的跨越,公共文化服務將實現從可多可少、可急可緩的隨機狀態提升到標準化、均等化、專業化、法制化的跨越式發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一直以來,牡丹江市群眾文化學科梯隊成員通過“結對子、種文化”普法宣傳工作,讓《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深入人心,使法律規定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人民群眾享用公共文化服務的準繩,讓《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成為未來群眾文化工作向前發展的最根本保障。
群眾文化作為社會科學的獨立學科,是社會主義國家獨有的一種文化形態。群眾文化工作是社會主義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社會職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最大貢獻是構筑起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法律制度體系的框架,《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正式實施,對群眾文化工作更科學、更有效地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是群眾文化工作進一步向前推進的最根本保障。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于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自《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以來,牡丹江市群眾文化學科梯隊成員在領軍人才帶領下積極開展學法和普法宣傳活動,把《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相關要求和規定通過牡丹江市群眾藝術館“結對子、種文化”公益普法宣傳系列活動,貫徹落實到基層文化館、文化站和廣大群眾中去,讓群文工作者和廣大基層群眾知法、懂法,通過普法學習進一步感受到黨和政府給予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關懷。
針對2011年財政部、文化部聯合出臺的《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的工作意見》和牡丹江市群眾藝術館 2012年正式開展免費開放工作以及牡丹江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開展情況,直到國家全面啟動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正式免費開放工作,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特別是根據近年來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情況,牡丹江市群眾文化學科成立了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及群文工作開展情況課題研究組,采取實證分析與理論分析相結合、文獻查詢與實地考察相結合、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
牡丹江市群眾文化學科成立課題組后,在走訪牡丹江市部分鄉(鎮)文化主管部門的基礎上,深入村屯召開座談會,下發調查問卷,以問題為導向,緊緊圍繞《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貫徹落實,近年來群文工作的開展情況,群眾文化設施使用情況等進行深入研究,力求使研究方法和措施更具針對性、操作性和科學性。課題研究組對牡丹江市當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特別是群眾文化工作未來開展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力求通過調查研究和分析,使各級地方政府能夠明確自己應該擔當的文化責任,進一步提升群眾文化工作開展能力,為牡丹江市群眾文化工作進一步發展提供探索性思路和有益借鑒方法。同時,課題研究從法制高度和學術高度兩方面充分提高認識,破解群眾文化城區、農村發展不平衡,供給相對不精準,特別是鄉鎮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在《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前,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特別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雖說普及性很好,卻缺乏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文化法治建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進展。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關注的重要方面。
群眾文化工作是群文工作者通過并借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所提供的相關職能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文化藝術的事業。而群眾藝術館和文化館(站)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黨和政府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的接受文化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課堂。群眾文化工作就是要通過文化藝術形式,讓廣大人民群眾更牢固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頌真善美、弘揚正能量,實現美育教育“寓教于樂”的良好社會效果。《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正式實施,正是對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尤其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提供了最根本保障、給予了最有效助力。在《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作用之下,公共文化服務尤其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勢必迎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作者簡介:高春慧,女,本科,牡丹江市群眾藝術館,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戲劇表演)(責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