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友
摘 要: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愛國情懷,將其應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夠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通過多種形式的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下面文章就對傳統節日文化進行分析,并探討在高校思想教育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傳統節日;節日文化;高校教學;思想政治
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傳統節日深深的印在民族文化中。傳統節日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共同記憶,其中具有強烈的民族情感,樹立了中華兒女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及道德情操。目前,西方節日受到大部分學生的追捧及青睞,傳統節日備受淡忘及冷落。高校要重視大學生傳統節日的文化教育,培養文化自信及民族自信,促進文化強國的創建。
1 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節日是源自人們生活中的共同需要而通過積淀形成的,并以傳統禮儀、儀式、游藝等為重要內容和方式,在特定時空關系中利用相應的物質載體表達思想、信仰、道德、理想等的民眾群體活動的日子。”傳統節日文化作為民俗,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體現出對人生的態度、人格精神以及仁、禮的核心思想等。在傳統節日中,祭奠和慶典,在帶有儀式性的節日活動中使得傳統節日和價值觀念得到肯定和繼承。中國傳統節日是世界全人類傳統節日的一個最大的重要部分,是民俗文化的產物,不是任何圣賢定的,也不是任何王侯將相定的,是民間自發產生的,傳統節日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因此中國傳統節日是一種文化力量,同時也要認識到所有傳統節日原也不是給現代化準備的,那么面對我們的現代化,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也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傳統節日文化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世界各民族文化因不同地域、特點分為不同類型文化,但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演化是共同的,因此具有時代性。同時也有相對不變的形式和內涵,這就是反映各自特點的民族性。由此可以看出,不講古今是不符合實際的,不講中外也是不符合實際的。如何在傳統節日中重拾民族文化基因,找回文化自信,把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釋放到海外,這一直是已經富足的中國人不斷在討論的文化焦點。
2 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必要性
第一,中央領導集體的高度重視。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參觀孔府、孔子文化研究院時,與同行專家和學者們進行交談,然后指出:中華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由此可見,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高度重視。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顯重要,而高校在運用傳統節日節日來提高思想教育水平方面不是很重視。為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對我國大學生的傳統節日文化情結的教育,讓90后大學生擁有更加強烈的民族自信心,樹立偉大中國夢的堅強信念。第二,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功能。高校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強的教育功能,是值得深度挖掘的,因此,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內容、教育體系的完善和提高對于解決大學生現存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是民族凝聚功能,傳統節日具有牢固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等功能,在學生在認識傳統節日的過程中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情感更加堅固,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情感和民族思想精華得以延續和表達,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二是文化傳承的功能。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節日是提高國家軟實力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保障。三是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具有引導的功能。將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必須加強其思想和行為導向功能。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第一,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想成為獨特的個人來展示他們的魅力。但是這種極度彰顯自己的行為,很容易上升為嚴重的個人主義。在這種情況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帶來挑戰。第二,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國家與國家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地球村的全球經濟現象導致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歐美地區之間的價值沖突日益加劇。這種價值觀的沖突首先表現在經濟體制的沖突上,發達國家試圖憑借經濟制度的優越性來抑制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有政治價值。發達國家用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迷惑發展中國家人民,企圖將資本主義的政治觀念強行推入中國,以此實現統治全球的目的。經濟體制和政治制度的價值沖突,自然而然的影響到文化價值觀念。第三,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上的精神浪費無處不在。互聯網的開放性,給有不良用心的人創造了可乘之機,其中包含一些意識形態滲透的內容,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傳播,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嚴重的腐蝕。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堅持管理,使學生始終處于接受管理的被動地位。被動的接受管理不僅增加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壓力,更嚴重的是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4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徑
4.1 開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課堂
大學生實現傳統節日傳承的主要方式就是民族傳統節日,但是全國高校中并沒有設置傳統節日的必修課程,也沒有選修課程,質量層次具有較大的差距。部分學校領導并不重視課程的設置,以此導致教學設計過程中存在問題。針對此情況,學校不僅要強調升學及學業,還要對學生傳統節日文化培養進行重視。另外,學校要加深傳統節日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結合,開展德育教育。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融入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提高學生對于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度。
4.2 利用手機文化搭起思政教育的新平臺
第一,鼓勵使用相關APP。手機微博、今日頭條、新浪新聞等軟件及時了解國際、國家、學校新聞,可以通過學校貼吧、論壇、網絡論壇、電子郵件等傳播媒介可以充分表現和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觀點,但是一定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第二,多種方式呈現傳統節日文化。如建立校園傳統節日專題新聞,定期推出傳統節日主題貼吧或微博,創設QQ節日的話題、微信公眾號推送節日知識等多種形式,使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和信息占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一席之地。采用學生用最常用、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播傳統節日文化知識,使民族傳統節日隨時隨地、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得以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