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紅
摘 要:網絡時代信息傳播具有開放性和數字化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信息傳輸的范圍越來越廣,有效促進了企業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播,為此,在職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合理運用網絡技術,正視互聯網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推進企業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更好地提升職工工作積極性,從而實現職工與企業共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職工思想;教育路徑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全球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思潮通過互聯網媒體進行著廣泛而深刻的傳播和交流。人類進入了空前的信息活躍和交換的時代。我國作為擁有著世界上最龐大互聯網用戶群體的國家,互聯網對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不言而喻。馬克思主義作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作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指導性理論體系在當今時代依然發揮著巨大而深刻的意義。如何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利用現代互聯網媒介宣傳和推廣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向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及思想進行傳承和推廣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值得研究和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有著強烈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1 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1.1 信息源頭多元的挑戰
由于互聯網用戶在虛擬環境中的角色相對平等性,任何人都能公平地制造信息、傳播信息,扮演者與現實社會含義巨大的角色,故使互聯網中的信息來源極其廣泛。在我國,當前擁有將近八億網民,數量龐大的網民背后是各種各樣的信息源頭,內容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日常的方方面面,由于個體差異客觀存在,各網民的喜好、觀念、視角不一,對社會現實中的萬事萬物各有態度,這也就決定了互聯網的信源內容包羅萬象,各種負面信息無法避免。特別是青年職工因年齡和社會閱歷限制,心智不全、判斷是非的能力較差,容易在各種負面信息中迷失自我。
1.2 非理性網絡參與的挑戰
互聯網用戶在虛擬環境中并非直接接觸,因而社會倫理、秩序、道德乃至法律的約束力有所降低,網絡暴力層出不窮,網絡惡意廣泛存在。同時因網絡用戶分布廣泛,導致網絡文化的多元和道德觀念的多樣,道德標準不一且不具備普遍約束力。這就導致職工群體所面對的互聯網政環境中社會道德對網絡行為的約束作用降低;同時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往往是不可控的,社會公眾不同群體的價值觀、情緒、思維模式等并非完全理智。尤其在虛擬環境中,缺乏現實約束的網絡行為往往剝離了成年人的理性,導致出現情緒化和極端化情形,而且在從眾心理的驅動下用戶傾向于隨意表達個人態度,使網絡文化生態扭曲。對于初入社會的青年職工而言,其思想度較之于老職工更易偏激,網絡行為的非理性、失德性的可能性增大,影響到職工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心理扭曲、陰暗,且因互聯網成癮性的客觀存在使得后續矯正難度增大。
1.3 非法網絡行為的挑戰
因互聯網的平等和開放特征,在虛擬環境中,用戶不管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或有非法目的,均能平等地參與其中。而互聯網用戶又因其相對自由性產生了隱蔽性,即用戶可通過虛假信息來隱藏自己在現實社會的真實角色,尤其是非實名認證的網絡平臺中,用戶身份完全由自己任意定義。這就給非法用戶提供了可乘之機。非法用戶或非法組織隱蔽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目的,可在互聯網中刻意扭曲事實真相、散布謠言、或煽動群體情緒、或進行網絡詐騙等非法活動,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激發大多數合法用戶的非理性極端化情緒,從而給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產生嚴重危害。根據我國相關部門的監測,長期以來我國網絡犯罪呈持續上升趨勢,且在政府部門的強力打壓下依然無法有效遏制。這是互聯網背景下青年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威脅,法律意識淡薄、思想單純的青年職工容易受到各種偽裝的犯罪分子誘惑、教唆,進而從事各種非法活動。
2 “互聯網+”背景下創新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互聯網時代不僅給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機遇,有利于拓展工作時空,創新工作模式,豐富工作內容,同時也帶來挑戰。企業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加強工作隊伍建設,創新工作方法,豐富工作內容,凈化工作環境,促進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提升。
2.1 轉變職工教育思想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關鍵是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具體包括下面幾點內容:第一,深化對“互聯網+”的認識,管理人員與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應提高對“互聯網+”認識,充分發揮出“互聯網+”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的作用,從而提高職工使命感與責任感。同時,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應全身心投入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第二,全方位的了解“互聯網+”,除了要認識“互聯網+”外在特點,更要把握“互聯網+”內在規律,提高自身使用互聯網能力。總而言之,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培訓,從而全面的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與能力。
2.2 轉變職工教育內容
“互聯網+”背景下,要想實現對思想政治模式創新,則要求根據時代發展特點對教育內容進行更新,具體包括:第一,通過“互聯網+”的充分應用實現對職工思想動態了解。現階段,許多職工選擇上網來獲取信息,網絡直接影響著職工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為此,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借助于互聯網加強對職工內心狀態與生活狀態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選取符合職工精神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貼近職工的日常生活,掌握職工思想變化動態;第二,選取具有時代特點的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要向職工傳授政治教育培訓之外,還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選用富有時代氣息的典型事例,實現對職工的及時教育。通過選取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的先進人物與事跡,從而讓職工內心收獲更多的共鳴與認同感。
2.3 轉變職工教育方式
第一,轉變培訓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向職工傳授馬克思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等,還應根據具體教育內容選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彌補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的不足,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以視頻播放形式讓職工觀看典型事例以及紀錄片,讓職工對各種先進人物事跡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從而提升職工的認同感。
第二,利用互聯網組織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在開展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了可借助于多種自媒體,包括QQ、微信微博以及朋友圈等,實現創新教育平臺與載體構建,充分調動職工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熱情,為職工營造出平等溝通與互動交流環境,從而充分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需要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準備把握其發展特點和趨勢,將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聯網+”進行有效結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學會利用多樣化的渠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篩選力度,為職工提供真正有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信息,讓他們能夠逐漸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更好地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寧家駿.“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背景、內涵及主要內容[J].電子政務,2015(06).
[2]歐陽日輝.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技術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經濟社會形態[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0).
[3]姜玉芳.確立建筑安裝施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J].新西部,2010(08).
[4]耿裕華.擁抱互聯網時代——在新常態下提高資源整合能力[J].建筑,2015(24).
[5]汪哿圯.淺析新媒體時代如何抓好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展望,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