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明
[關鍵詞]電視節目;稿件;選擇;編輯
一、稿件選擇
(一)稿件選擇的意義與目的
稿件選擇是在分析稿件的基礎上決定稿件的取舍。編輯部每天收到來自各種不同渠道的大量稿件,這些稿件的質量好壞參差不齊,因此依據報紙的報道方針、特點以及選稿原則對稿件進行瀏覽、篩選、決定取舍,是非常必要的。稿件的選擇有利于新聞傳播,它體現在采寫編評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稿件的選擇有利于保證稿件的質量。稿件的選擇,既在于刊不合格品的淘汰,也在于對合格稿件的優中選優。只有保證稿件的質量,才能使新聞傳播發揮良好的傳播效果,因此,稿件的選擇應是電視新聞編輯中的重要環節。
(二)稿件選擇的標準
1.新聞標準
(1)時新性,時間要新,內容要新;(2)重要性,硬新聞的事件都具有重要性;(3)接近性,地理上,心理上越接近越有價值;(4)顯著性,如名人、勝地的動態等;(5)趣味性,主要是指奇聞趣事等。但在具體的新聞實踐上,編輯都有著更多樣的經驗性判斷,側重點與表述各有不同,值得我們參考。
2.政治標準
在我國,新聞傳播媒介對新聞選擇的政治標準,就是四項基本原則。
3.宣傳標準
(l)正確性:正確性如同新聞價值中的新鮮性一樣,是宣傳價值構成的基本因素。不講道理的宣傳報道沒有價值;道理講得不深不透的宣傳作品價值不大;道理講錯了,會起副作用,價值也是負數。不過,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有些理論雖然是正確的,暫時不可能實行,因而不能實現其宣傳價值。(2)權威性:誰講道理,權威單位和權威人士與非權威方面有不同影響。道理出自權威之口,容易使讀者信任。這是權威在社會上的信用和崇拜權威的心理在起作用。它是衡量宣傳價值大小的因素之一。(3)針對性:宣傳是一種說服方法,說服他人,就需要看對象,針對受眾的思想情況、心理狀態和存疑犯難的問題去做說明和解釋。公開面向大眾的宣傳,針對面越廣,對象越多,問題越普遍,越能幫助人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宣傳價值就越大。應當強調的是,宣傳的針對性還要注意對象的接受心理.要采取容易為受眾接受的適當方法。受眾的心理常常是傾斜的,或者形成對傳媒的信任趨勢,或者存有懷疑心理,甚至抵觸心理。宣傳的時候不能只看對象是什么群體,還應研究他們的一心理狀態等。(4)新聞性:宣傳的道理,可能是已經甚至反復講過,現在再次公開宣傳,要有新的觀點或論據,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三)稿件選擇原則
1.定質原則:首先要保證重要的新聞優先人選,其次要保證新鮮的新聞優先人選。這兩條原則就是新聞規律的具體體現。
2.定量原則:電視節目的容量是固定的,在相當長時間內是固定不變的,只在特殊的情況下,才額外加強或減少。這是任何人不能輕易變更的。固定的容量就成為每天電視節目對來稿選擇的重要標準,雖然它不涉及稿件的內容、價值、體裁等條件,但是,定量就形成一種硬性先把。每天必須按面容量最后選定稿件字數,多了就要減少,少了就得增加,這是不變的原則。
3.定時原則:編輯選擇都要注意時效,但是對于某些稿件的取舍有伸縮余地。必須按天在最后截稿時間以前完成,特別是對于截稿前的來稿,需要在分秒之間做出選擇。
(四)稿件選擇的方法
判斷稿件內容與政策、法律、道德的要求的一致性。稿件內容必須準確、全面地體現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不能違反法律的規定,稿件對所有報道的對象的道德評價必須恰當。
二、稿件修改
(一)稿件修改的程序
1.如果未審讀全文、分析稿件,貿然修改,事倍功半,甚至會越改越糟。
2.設計方案,著手修改。經過對稿件的全面分析,然后決定修改方法,比如是校正、壓縮,還是改寫?現在編輯一般用計算機修改,在對稿件進行壓縮時,應有仔細考慮,因為刪掉后就無法再恢復,到后來想保留某些被刪的部分就很麻煩。
3.檢查復讀,精益求精。稿件修改完后,要從頭到尾閱讀一遍,重要的稿件還要多看兩遍,檢查修改是否恰當,符合準確、新鮮、生動的要求。
(二)稿件編輯
1.修飾。稿件修飾的前提是,保證原稿的新聞幾個構成因素完備,只是文字表達不太妥當,或由于對信息內容理解不清楚而表意不充分,或者對書面語文字符號意義的理解有偏差。修飾的目的是,力求清楚,表意準確,行文通順。
2.壓縮。(1)保留信息量,把多余的信息符號刪除,去字,不損傷原意。(2)保留主要信息內容,把次要的部分刪掉。(3)刪去評論。如果文章是報道,而不是評論,則刪去“評論性”的東西,留下具體的細節的東西。
3.綜合。編輯每天收到的稿件中,經常會發現某些主題相同的稿件,雖然它們的時空關系不同、單位、方面不同。為了突出這一主題,把同一事物、問題、活動在各條稿件中反映的不同側面的情況,集中編寫成一條綜合消息,既可引起讀者注意,叉可以節約版面篇幅。比如有關群眾活動的反映、有關政策措施的推行、有關輿論意見的集中等等,常常采取綜合報道的方式。綜合方法中常見的新聞綜述,對同一主題、事物、問題的做全面的綜合;在一段時間內,把同一主題的連續報道、綜合成篇,做一次類似總結的綜述。
參考文獻:
[1]楊璐,賈艷艷.廣播電視新聞編輯[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陳洪友.實用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寫作[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