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琴芳
[摘要]古詩文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正是因為傳統文化的積淀,中國才有今天的發展和強盛。古詩文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現今的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是重要的內容。同時由于古詩文對大部分初中學生來說難以理解,再加上很多地方傳統文化的教育流于形式,所以目前初中語文古詩文的教學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也不斷發展完善,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逐漸淘汰。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已經取得不少的教學成果,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師傳統教學方式的信念過于頑固,短時間內難以接受新的教學觀念,導致傳統文化的教學出現滯后現象;學生從小接觸的古詩文和傳統文化較少,家長和教師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再加上古詩文理解困難,因此大多數學生都對古詩文缺乏興趣和學習的熱情。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涉及的知識廣且有深度,是學生打好基礎、培養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受到家長廣泛的關注。學校和教師應該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古詩文中傳統文化的教育,在新課程的更高要求下,加強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育,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的人格,積極解決教學中的難題。
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文化作為語文課程重要的內容,能夠有效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有利于中華民族形成更強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的魂,學生生活在這樣濃厚的文化氛圍里,能深切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一種敬畏的愛國情懷,并有助于道德品質的培養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初中語文的古詩文教學,在教材的編訂上選取的古詩文都是極其精髓的內容,大都貼近生活比較通俗易懂,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且接受起來比較容易。這些古詩文文章整體都是展現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優秀的價值觀、審美取向、道德觀念等,承載著傳承傳統文化的厚重使命。學生通過古詩文的學習,展望中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了解并對話古代的大家和先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從而陶冶性情、開闊人生視野、提高思想境界。教師通過古詩文的教學也能鍛煉學生理解詞匯漢字的能力,在經典文化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二、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還存在初中生傳統文化素養不高、傳統文化學習不積極沒有興趣的現象。同時,古詩文教學效率比較低,教師講課只為了追求分數要求學生背誦,忽略了內涵的深入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背誦過后應付完考試很快就忘記。由此可見,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教育環境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人們沉迷于網絡技術和各種手機產品帶來的流行文化中,各種言情武俠小說、漫畫等讀物以新鮮感、刺激性、低級趣味性吸引了大批人沉迷其中,對傳統文化起到了沖擊作用。再加上媒體以及社會輿論的不良導向,傳統文化被嚴重的忽視,反而是一些嘩眾取寵的娛樂節目,庸俗簡單的影視劇和明星更受追捧。同時,網絡游戲和游戲廳的迅速發展,使得很多學生沉迷其中荒廢了學業。尤其是很多不良商家為了攫取利益不擇手段吸引學生前來上網,加上初中生心智還不全面難以抵制誘惑,導致很多學生走上歧途。流行文化簡單新穎,趣味性和功利性更強,更容易影響學生。
(二)應試教育影響學生素質培養的問題
初中教學中很多計劃和課程都是為中考升學考試服務的,教師的教學目的仍停留在提高分數上,這也使很多學生無法正視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的態度。教師沒有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意義和魅力展現出來,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難以理解晦澀的古文,造成了學生認為傳統文化沒有用的誤解,從而喪失了信心和興趣。
三、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結合古詩文,注重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的引導
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教師也起著引導學生的關鍵作用。教師本身應具備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廣泛的閱讀經歷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這要求教師能樹立良好的傳統文化價值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對文言文的賞析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以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正確的理念來感染、引導學生,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帶動學生共同學習。例如,在學習《愛蓮說》的時候,教師在充分理解備課的同時,也要聯系實際引入生活的場景,可以在組織賞荷花的活動講解荷花的相關知識和典故,讓學生了解荷花在古代文學中的寓意,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結合古詩文,豐富傳統文化教學方式
初中生正處于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的時期,心理和身體發育都還不完全,還處于叛逆期,對外界的事情比較好奇和敏感,容易受到誘惑,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精神集中到學習上來。教師要豐富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使教學方式多元化。比如可以對古詩文進行朗誦,讓學生沉浸在韻律中,來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還可以讓學生將古詩文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出來,讓學生在充分了解知識內容的同時進一步領悟其中的內涵。古詩文有一種古色古香的美感,教師有針對性地啟發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誦。例如在學習《出師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感受作者的心情來朗誦一遍,然后教師再點評。在學習完這篇課文時,教師還可以組織進行朗誦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熱情,更好地理解課文,感受傳統文學的魅力。除此之外,現代科技的發達,互聯網、多媒體等工具已經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大量的有價值的資源,然后通過多媒體生動地展示出來,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