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超

摘 ? ?要: 獨立學院應用型設計人才培養的課程建設是應用型轉型發展的核心部分,課程體系有機貫穿、層層遞進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基本保證。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主向設計實踐項目逐漸過渡,在培養過程中二者相互促進,學科知識指導實踐,實踐又能為學科發展總結知識,以此課程培養獨立學院的應用型高端設計人才。
關鍵詞: 獨立學院 ? ?應用型轉型 ? ?課程建設
獨立學院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自2014年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以來,教育部建議新建本科院校逐步轉型做現代職業教育。我校獨立學院緊跟步伐,從傳統學術型向應用型轉型發展,彌補職業教育高層次人才的不足,同時為了更好地解決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經歷幾年發展取得了一些建設性成果,如:簽訂了系列校企合作單位給設計專業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提供了一些設計實踐項目。但課程設置還沒有完全圍繞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設計人才的要求,沒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應用型轉型。
課程是人才培養中最基層的單位,也是人才培養的根本。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轉型發展最核心的部分是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內容既要保持相對的穩定,又要反映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課程體系由大一到大四有機貫穿、層層遞進,整體既要能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該行業的發展方向。建構一套未來設計師必備的知識技能、實踐經驗的課程體系,是應用型轉型的重中之重。
獨立學院設計專業應用型轉型課程體系建設思路為:
(藍色為學科知識,橙色為設計實踐)
一、大學一年級
以學科導向為主體的課程體系,以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為內容設置課程,在教學中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表達為主。
在通識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設計觀,在以后設計實踐中以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發展理念為己任,避免出現有辱中華民族精神的設計作品,如:豐田汽車的廣告,以中國盧溝橋的石獅子向豐田汽車敬禮,以示汽車的霸氣,這樣的作品引起了中國人的憤怒,一定要避免類似作品再次出現。在大學語文課程中讓學生的設計素養得以提升,為以后專業設計開拓思路,提高設計作品的品位。如:雀巢咖啡的廣告,利用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進行設計,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驚慌失措,而司馬光則拿出一包雀巢咖啡放到水缸里,這時天空里飛來了許多鳥,將缸里的咖啡喝光,救出了兒童。這樣的設計作品是人文素養的體現,大學語文課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設計的創意源自傳統,源自生活。
在設計基礎課程中主要培養學生的造型、版面的排列、色彩的情感表達等能力。通過設計素描和平面構成等課程的學習,學生有良好的造型能力,在以后專業設計中使設計作品的基本形象美觀;在歸納色彩和色彩構成等課程中,提升學生對色彩情感的表達能力并能系統掌握色彩的各種關系,在以后設計作品中提升作品的色彩情感和美感的表達能力;在基礎圖案和版式設計課程中培養學生對設計作品各要素的組織和表達能力,能夠系統地掌握圖形、色彩、文字在畫面中的排列方式和基本審美規律。通過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設計作品形式美規律的理解、掌握、表達,增強設計作品的美感。
在大學一年級通識課程和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與以后專業設計課聯系到一起,讓學生意識到這些課程的作用,為以后專業設計確定正確的思想觀念,開闊設計思維,提高設計作品的審美程度,為以后專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二年級
在這一學年中,學生由通識教育和設計基礎教育向專業學習過渡,逐步走向專業設計。在課程設置上圍繞學科知識與設計實踐項目一體化教學,將應用型設計項目融入課堂,逐漸實現應用型轉型。
在這一學年中要讓學生利用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內容、知識體系向專業設計實現過度,課程內容是基礎課向專業課過渡的課程,如:圖形創意、標志設計等。由課堂的學科知識傳授向設計實踐項目轉變。在這些課程中教師可以拿一些設計實踐項目讓學生試著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先將課程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掌握之后再引導學生做這個項目。
例如:在圖形創意設計課程中,先讓學生學習圖形創意的一些基本知識,學生掌握了之后,再讓學生給文學作品配插圖,進行創意設計,作品如何與文學作品內容協調統一,互相襯托,正確新穎地表達文學作品的思想。再如:在標志設計課上教師將標志設計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后,待學生對標志設計知識有所了解,基本技能掌握了以后,教師將社會上需要設計標識的單位聯系到課堂上,讓學生設計實踐,鍛煉學生的設計實踐項目能力。如果上課時沒有單位要設計標志,教師可以從網上找一些招標的標志設計供學生設計實踐。
教師在這一學年教學中還是以學科知識為主體,將設計項目融入課堂,讓學生進行設計實踐,也就是學科知識與實踐項目一體化教學,使學生逐漸轉變上課意識,為下一學年應用型轉型做好準備。
三、大學三年級
以應用型設計實踐項目為主體,在設計過程中逐漸提煉該課程的基本知識。這一學年是應用型全面轉型的一年,也是實現應用型轉型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學年都是專業課程,把課程知識體系打散,圍繞項目重新組織知識結構,也就是讓學生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體系,比上一年的課程更符合應用型的教學理念——學以致用。
這一學年的課程基本都是專業課程,在教學組織上以設計項目過程為主線,把“知識為中心”轉變為“應用為中心”。在這樣的課程中指導教師要由高校教師和行業精英共同上課指導學生設計實踐。例如:上包裝設計時,教師先把校企合作的設計項目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設計制作。首先進行市場調研,教師根據學生調研報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調研情況對設計進行定位,行業精英要把控學生的設計定位。高校教師和行業精英共同引導學生設計草圖。教師再根據設計創新、創意和作品的審美情況進行調整。行業精英則把關市場走向,將設計走向市場后的預判和學生交流,在此基礎上將草圖設計成正稿,將正稿修改調整后制作出來投放市場。教師、行業精英、學生共同關注后期的市場效應。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設計項目,總結整理出包裝設計的學科知識體系,讓學生掌握設計知識和設計技能。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和行業精英引導學生設計時既各有側重,又互相合作,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意設計,梳理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知識,又在知識的指導下設計實踐的研究性學習,逐漸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在以后工作中推動學科向前發展。行業精英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對市場變化規律進行預判,對設計的經濟效益把關,對設計過程中的技術進行指導,讓學生的設計作品投放市場,并能帶來經濟效益。
這種課程體系在選擇項目時要選擇包容性強、符合度高、接近專業實際的好項目,最好是把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和素質能力訓練都包含進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合作”以項目為中心的課程,要把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與實踐項目聯系起來,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面落實,實現培養目標。
四、大學四年級
這一學年完全以設計實踐項目為教學內容,無具體學科知識,是應用型轉型的提升和升華。這一學年課程體系為兩大內容: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這一過程以提高學生設計實踐項目的能力為主,教師和行業精英只是引導性建議。
在專業實習課程中,學生在行業精英的指引下實行包崗包項,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獨立地做設計項目,只是做完后將設計作品提交給客戶之前給帶隊行業精英審核,通過后再呈現給客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完全做了公司設計師的崗位,做設計師的項目,只是遇到困難時向教師或有經驗的設計師請教,提高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并對設計方向知識進行創新研究。在專業實習課上,包崗包項地在真實工作環境中設計實踐項目,研究設計知識創新,推動行業發展。
在畢業設計課程中以做項目為載體,以做政府部門組織的競賽項目為主,以高校教師為主帶領學生做設計,行業精英負責學生設計的、應用性的可行性指導。畢業設計是大學生四年學習后的集中亮相,是學生四年來最高設計水平的展示,做完后一般高校都會有畢業設計展,完成的作品還可以參加競賽和同行專家比拼一下,驗證自己的設計水平在同行中所處的檔次。這個課程最主要的就是針對設計項目做出的創新、創意設計,學生主要研究的就是設計的學術知識、創新程度、設計思維的開闊程度、設計修養等,檢驗的是學習前期成果的積累。這個課程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性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在以后工作中做設計時有研究學術的意識,以便更好地推動行業發展。
獨立院校應用型轉型發展對課程體系重新審視,以教學科目為形式,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選擇并按照一定邏輯關系組織起來的知識、經驗、技能和方法論是學生在教師和行業精英的帶領下,通過學習和做設計實踐項目增長知識和技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設計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目前尚未引起獨立院校的全面關注,卻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陳麥.設計文化尋蹤[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
[2]陸明德,許洪生.實驗室教學的原理與藝術[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3]張荔.綜合類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9):133-135.
[4]劉麗梅,張英良.建設應用型課程實現新建本科院校轉型[J].河北大學學報,2014(05):72-76.
本文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獨立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湘教通〔2016〕400號: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