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艷
摘 要:在內控體系中會計控制尤為重要,強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首先可以確保企業經濟業務有效運行,其次合理運用內部會計控制企業經營規模、經濟效益都會大踏步增長。本文基于內控涵義、內容及作用,分析目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輕視內控制度、執行力度薄弱等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會計控制;制度體系;自我評價;獎罰機制
一、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內容
(1)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涵義與內容
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此理論在西方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成熟于COSO報告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督五大部分。我國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范圍與COSO報告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提到的內部會計控制內容包括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工程項目、采購與付款、籌資、銷售與收款、成本費用、擔保等經濟業務的會計控制,并且每項內容都制定了相應的具體規范。
(2)建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
1.會計信息的收集、歸納、記錄、匯總等過程需要內部控制的管控與輔助。依靠于健全的內控體系才能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正常有序的進行,對于存在的問題能更好的解決,及時規避潛在的風險,提高了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
2.企業建立伊始經營風險就隨之存在,如何防范風險,規避風險,控制風險,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是其中最為有效的一種手段。
3.內部會計控制的逐步完善,企業財產物資從采購到驗收到計量都有章可循,避免遺漏浪費現象,大大節約了成本費用,使成本合理化。
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會計控制重視不夠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性質是股份制,在實際工作中,“一言堂”、“自己人控制”現象普遍存在,董事會具有的權力義務受到限定,監事會形同虛設,因其成員在行政關系上受制于董事會其監督作用不能完全發揮。同時我國內部會計控制的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只追求經濟效益,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形式,不了解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重大,處理各種事務只平個人意念或者他人指示,在制度上缺乏執行力。使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企業內部控制失控現象普遍存在。
(2)會計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受限制
1.一般企業各項經濟活動遵循成本與效益原則,企業領導者因對內控認識不夠,在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時把成本效益作為首要參考,以能維持正常經營為原則。對于一些理想的內部會計控制往往因成本過高而不被采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在僅為常規業務活動而設計的內部會計控制中沒有問題,當有相互環繞或者特殊事項時,可能有些節點的控制會出現失控、錯誤信息,內控體系不能正常運作。
2.企業現有的內部會計控制是針對其面臨的經營環境、業務性質而設計的,市場千變萬化,經營環境也不是一成而就。在實際工作中只有經營活動發生變化,經營內容性質改變時,內部會計控制才會隨之變動,如此置后的狀況很有可能出現內部控制減弱、失效等狀況。給企業可能會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3)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力度不強
1.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執行。制度制定后需要管理層領導審核,管理層若不重視或者不了解就會因為成本效益而改變初衷,有可能就會削弱管控力度。同時會計人員的自身利益,晉升等因隸屬關系完全由管理層控制,在內部會計控制中因為個人利益會忽視各項規定,按領導意圖辦事,造成有些高層領導獨斷專行,貪污腐敗。在數據方面信息失真,虛報謊報,嚴重影響了企業決策。
2.內部會計控制涉及董事會、管理層及員工,任何人即使再認真負責也不可能不出錯,內部會計控制及其他內控體系執行時都必須由人去操作完成。人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或者是理解能力、或者是運用能力,或者是協作能力的差異而導致設計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失效。
(4)內部會計控制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
當前許多企業只緊緊是建立了內部控制,是否執行,怎么執行,執行結果,并不在意。企業沒有合適的激勵政策,員工對實施內部控制的積極性不高,執行力度就更不用談。疏于值守,偷工減料、應付了事。缺乏長期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管理者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足夠的動力就會出現瞬間經營行為。如果達不到期望值時有可能會應付了事,給企業帶來重大隱患。損失經濟效益同時會造成人才流失。
(5)內部會計控制自我評價機制不完善
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建立內部會計控制,貫穿于整個經濟活動中。是否符合企業實際情況,運營過程中是否符合各項要求,是否能充分發揮內控的作用,是否能預防錯誤弊端,有問題能否及時糾正等等都缺乏總結與評價。沒有適當的自我評價機制就相當于學生只學習不考試,不能客觀的衡量企業內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合理真實。
三、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具體措施
(1)強化內部會計控制意識
內部會計控制涉及企業日常經營、人員管理、物品錢財管控等方方面面。首先管理者要充分意識到內部會計控制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大作用,應該認真去理解,領悟,去嚴格執行。通過培訓、強化讓員工知道他們需要做什么,如何評價和考核他們的工作,讓員工從思想上、行動上產生嚴格遵守內部會計控制的自我控制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管理者重視是發揮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作用的前提,要強化管理者的內控意識,認識到內控對企業管理經營的重要性。
(2)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
會計控制制度體系遵循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涉及會計機構建立、生產經營行為管理、建立健全會計基礎工作、設立監審機構、強制執行會計崗位輪換、職務不相容等制度。內部管理體制一旦確定,應保持相對的穩定,不應隨意更改。在整體經營工作中建立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后完善的控制體系,組建內部控制監督評審委員會。另外對企業管理者實施長期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明確責任義務,獎勵機制。具體表現:管理者不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造成經濟損失的需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及其他相關責任;管理者認真完整的執行并完成任務目標應給予一定的獎勵甚至可以啟用年薪制并增加晉升的機會。對企業員工多進行內控方面的培訓科普,結合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合理可行的晉升及薪酬制度。
(3)加大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執行力度
企業管理者要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充分發揮領導者的“領頭羊”作用,自己首先能做到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處理事情,積極學習內控知識,不徇私枉法、不隨心所欲。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增強員工對內控制度的執行力,樹立員工正確的價值觀,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實事求是不以個人利益為首位。在日常的會計工作中堅持按規章制度辦事,不走特殊程序,不揣摩領導意圖違背原則。在法律法規方面加強思想教育,遵紀守法,堅決與違法亂紀作斗爭。
(4)完善內部會計控制自我評價體系
1.企業日常經營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因為環境、人或者事會出現錯誤甚至舞弊行為。保護企業利益、維持良好的運營環境就必須有制度、有監督機構、有評價體系去保駕護航。自我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健全,是否能有效執行,是否起到了防止、發現、糾正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錯誤和舞弊行為。任何評價都應公平、公正、全面,這也是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建立的最終目標。有了自我評價才能更充分的展現內控制度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引領企業走向更輝煌的狀態。自我評價體系的制定應由類似監事會或者內部審計委員會這些直接由董事會監管的部門來操作,保證其制衡性,權威性。
2.如何才能完整的評價,評審標準可以參考具有權威性的公認標準。企業根據標準去制定相對適合的評價體系。對于重要事項我們應采用書面文字形式,對于常態的事項可以口頭匯報或者抽樣檢查。管理者及時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充分利用評價體系更好的服務于企業。
(5)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執行獎罰機制
隨著企業不斷壯大,內部控制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應該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等,風險的預算、保持信息暢通、強化內部監督,為企業實現發展戰略做好輔助。企業設立獎罰機制能更好的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加強員工的執行力,將個人利益與公司發展緊密結合。管理層、員工的主動參與執行使得內控體系的作用得到最好的發揮,企業在行之有效的內控體系中更好的掌控信息,規避風險,穩步的走向復雜多變的市場。
參考文獻
[1]陳芳,建立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體系[J]會計之友,2013,23-25
[2]張永杰,洞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財會研究,2013,32-33
[3]周健,健全內部控制,強化財務監控[J],上海會計 ,2015第8期48-49
[4]曲銘,淺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財務與會計綜合版,2015;32-34
[5]張玉杰,淺談企業財務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問題[J],科技咨詢導報,20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