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伍輩
【摘要】物理是一門有趣的學科,以研究形形色色的實驗事實,通過大膽的質疑和嚴密的邏輯推理總結出其規律而別于其他學科。由于學科的特點,學生普遍感到難學,產生畏難心理。通過總結發現,對錯誤資源的充分利用對教學很有益,但學生重視不夠。文章談了物理教學中利用錯誤資源的幾點意見。
【關鍵詞】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物理教學
一、重視學生對概念的錯誤理解
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由于生活經驗先入為主,會對知識產生錯誤理解。學生從小生活在千變萬化的物理世界中,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先入為主的生活經驗有的正確,對學習有積極幫助,而有的是錯誤的,會起消極作用,造成學習障礙。比如摩擦力的學習,學生知道汽車推不動,會認為是由于推力小于摩擦力,忽視了汽車是靜止的,所受的合外力應等于零;又如學生習慣地認為摩擦力會阻礙物體運動,始終是阻力,實際上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也可以是動力,疊加體中摩擦力就可能是動力。
要克服和糾正這類錯誤觀念,首先應展開充分的分析、討論,讓學生弄清概念的來龍去脈,明確概念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準確理解和掌握;其次要加強對知識的強化訓練,反復矯正、鞏固,加深理解。再次可借助生動的物理實驗和物理現象給學生感性刺激,形成鮮明對比,使原有錯誤觀念發生動搖,直至清除。
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也可能對物理知識沒有吃透,對容易混淆的概念理解錯誤。物理學科中有許多相近的知識,它們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具有不同的本質屬性,如果對它們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區分不清,加上頭腦中沒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就容易混淆。比如壓力與重力、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等,學生可能認為壓力就是重力,平衡力就是相互作用力。這類問題只要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就很容易區分。實際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從物理概念的本質入手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吃透概念,抓住本質,就容易改正。
二、重視學生犯錯誤的過程,激疑啟思,從過程中找出原因
學生做題時往往就題論題,對結論重視,淡化對過程的分析,忽視了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對解題的方法和規律進行總結。這樣必然會導致學生在解題時只會機械地套用,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認為學好物理很難。在教學中,可以找出幾個典型的錯題,把這個錯題的解題過程攤開,讓學生自己分析,找出錯誤在什么地方,為什么不能這樣做,為什么錯了,出錯的原因是什么,舉一反三,多層論證,多問幾個為什么。這對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縱觀近幾年的物理中考,對知識要求有所降低,但知識的寬度有所提升,對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靈活應用,以及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體現了學以致用。題目中干擾因素較多,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顯得非常重要。平時訓練中的錯誤原因往往有:一是學生對題目審題不清;二是學生不能對所學物理知識靈活運用;三是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不起來或者關系不清、模糊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訓練時多留心學生的錯誤之處,以便對癥下藥。
例如:用10N的水平推力推著重為60N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線運動。若推力對物體做了60J的功,則在這一過程中(? ? )。
A.物體一定受到的摩擦力為10N? ? B.重力做的功一定為360J? ?C.物體一定運動了1m? ?D.物體一定運動了6m
這道題選A的同學可能與審題不清有關,物體不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也可能是基礎知識沒有學好,不能靈活運用;選B的同學可能對做功沒有掌握好,因為物體在豎直方向沒有運動。
再如電學中高低檔的計算,學生對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不起來,或者理解不夠。如串聯電路中的高低檔問題,學生可能認為高檔就是兩個電阻串聯,低檔則是電路中只用一個電阻,這就和并聯混淆了。事實上,串聯高檔是一個電阻,低檔是兩個電阻。在并聯電路中的高檔就是兩個電阻并聯,低檔則是電路中只用一個電阻。
例如:一根粗細均勻的長為L的金屬導線,其電阻為R,當把它均勻拉長到2L時,它的電阻變為多少。
這題就有學生做錯了,他認為是2R,讓他來講為什么,結果問題出來了,他認為長度變了2倍,卻忽略了橫截面積同時縮小了二分之一。
三、重視學生實驗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對學生解決物理問題很有幫助
物理實驗多,學生課前準備不足,對實驗的重視程度不夠,實驗時馬馬虎虎,不夠細心,雖然對實驗深感好奇,本身沒有投入心思,往往成功率不高。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教師往往在學生實驗課上講解時間比動手時間多,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將每一個環節講清楚,讓學生按教師的演示重復做一次,看起來準確率挺高,實際上實驗的效果被大大削弱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實驗中存在的問題看不出。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做,不能怕實驗的失敗。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規律,驗證實驗結論。如果學生實驗出現問題,應該讓他們找到出現這個問題的地方或者原因。
比如串并聯電路、串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等實驗,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自己連接電路。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學生把電路連錯,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出連接錯誤的地方,可以提示學生只改變一個接線點的電路,就這一個接線點讓他們仔細體會,會出現什么問題,理解電流表測的是哪個用電器的電流,這個電路會不會出現短路等,這對學生的識圖很有幫助,教師千萬不能代替。
四、鞏固強化,重視學生錯誤習題集的收集、整理和鞏固工作
我們平時的教學要面對全部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而每個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會存在差異,每個人的錯誤可能不一樣,實際教學過程中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教學的針對性就不夠強。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讓學生將自己的錯誤整理成錯題集。對學生來講,錯題往往是自己對某知識點不太理解,沒有掌握,也是容易再次出現差錯的地方。如果學生平時能夠將錯題做好摘錄和整理,有空翻翻錯題集,看看這些易錯題錯在什么地方,應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么做,把知識融會貫通,那收獲肯定會很大。教師應做好監督工作,對于做得好的、自覺性強的學生及時表揚,樹立榜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大膽嘗試,不斷反思,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吸取百家之長,補自己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正確對待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并加以開發和利用,讓學生走出物理難學的陰影,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為促進教育發展盡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曾祥山,蔡啟柏.有效利用物理教學中的錯誤資源[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2(3):41.
[2]白孝忠.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的實踐研究[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2(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