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妙川
【摘要】當前,我國一些農村地區學校的輟學率居高不下,經過相關教育改革措施的實施,輟學勸返生的總量有所提升,但依舊不容樂觀。文章探討了農村輟學勸返生的現狀以及有效的轉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輟學勸返生;現狀分析;轉化策略
在20世紀80年代前,我國就有很多學者關注到農村地區的輟學問題。根據國家政策文件和調查報告的數據,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地區輟學率均不低,范圍在10%~20%之間,實施勸返策略后輟學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依舊存在很多執行過程中的問題。
一、農村輟學勸返生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農村輟學勸返生的現狀
調查研究發現,我國農村整體的輟學率偏高。如筆者對某鄉鎮小學共計60名輟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有超過80%的輟學生在學校教師的規勸下返校,但因各種原因返校后出現學習動力不足,家庭條件受限等問題,又萌生嚴重的輟學傾向。此外,筆者從李盼盼的論著[1]中找到相近的信息,其通過對農村學校300名輟學勸返生的調查發現,有超過200名學生出現返校后學習不主動,學習效率低的情況,有56名學生再次輟學。由此可見,當前我國農村輟學勸返生的情況不樂觀。
(二)農村輟學勸返生輟學原因分析
1.農村學校辦學效益失衡導致輟學危機。農村地區受到環境與條件的限制,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條件較差,不少學校都采取放羊式的管理,導致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嚴重失衡。而對于存在個體差異性的農村學生,教師未能及時探究出有效的分層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甚至一落千丈。學生在心理上或學習上會產生望而生畏的感覺,這也導致不少學生輟學情感較為強烈。
2.教師缺乏人文關懷導致差生被動輟學。由于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教學觀念傳統,受到慣性思維限制,不少教師將教育重點放在提升學習成績與升學率上,從而使得差轉優教育存在極端的問題。這會導致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產生自卑感,缺乏學習動力,教師沒能及時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給予相應的人文關懷,導致學生輟學,甚至輟學勸返后再次萌生輟學的想法。
3.家長外出打工導致孩子輟學。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不少農村學生家長選擇外出務工,缺少時間陪伴和監督孩子。很多家長自身受到的教育極少,觀念落后,將孩子外出務工作為其發展的唯一出路,對于孩子輟學的行為不規勸,甚至對孩子讀書接受教育的行為有錯誤的認識,導致學生勸返無效再次輟學。
二、農村輟學勸返生轉化策略研究
(一)增加教育投入,完善助學機制
農村學校所在地的政府部門應重視教育工作,增加學校教育的投入,確保滿足學校的教育需求。相關部門要盡快建立經費使用的監督機制,避免出現支撐學校教育的資金被擠占和截留的情況,最大程度發揮學校的財物價值。另外,要積極拓寬農村學校的經濟來源,獲取更多的民間資源,實行多樣化的社會助學方式。針對一些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校要做好幫困助學的工作,成立個性化的救助制度與簡便的程序,確保學生都能得到教育。比如有學者提出“三免兩補”,即免文具費、教科書費和雜費,補助生活費和交通費,完善學生管理制度,確保學校有能力將學生的管理統籌起來,減少輟學的情況[2]。還有學者提出給相對貧困的農村學生提供不同用途的教育券,作為針對特定收費服務事先規定具有貨幣購買力的一種憑證,并以公共經費的方式發放給學生及其家長,有助于學生直接獲得補助費用,支撐學習活動的開展。教育投入的增加是農村學生完成學業的物質保障,只有進一步完善助學機制,確保教育投入取得實質性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入學率,降低輟學率。
(二)完善教育體制,建立輟學干預機制
輟學勸返的方法是輟學干預的重要內容,但在針對農村學生實行的過程中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加以完善,才能確保干預及時和有效。現行的教育法中沒有明確具體的輟學干預方法,操作性還有待提高。農村學校學生輟學管理還需要政府牽頭,在《義務教育法》的基礎上明確主體責任,重新制定符合當地學生輟學現狀的制度和規定。比如有學者提出確立“以縣為主”的輟學機制,由地方政府負責,進行分級管理,實現縣鄉結合,以縣為主,完善農村地區學校的學生管理機制。另外,還要專門成立負責調控輟學政策信息的部門,使其形成更完整的系統,以便學校及時發現輟學勸返生的動向,盡早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干預的效果。
(三)改進教學評價機制,注重培養教師人文關懷
一些農村地區的教育部門制定了“評價學校鞏固率警戒線一票否決制”,打破了只看重學生分數的局面,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學校還要制定更詳細的配套措施,完善評價教師的機制,定期培養教師人文關懷,讓農村教師明確學生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真正體現素質教育觀。這樣在主觀和客觀上均能打破分數與升學之間的單極評價,讓教師真正領悟到“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新型教育理念,真正關愛每一個農村學生,更有策略地采用分層教育來吸引不同層次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降低輟學率。
(四)提高輟學勸返的效率,增強學生監護人的義務
在實施輟學勸返工作過程中,筆者了解到部分農村地區的百姓對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認識程度很低,更難理解家長對學生讀書的責任與義務。因此,必須提高農村學生家長的認識,加強“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宣傳。要做好宣傳工作,學校必須沖在第一線,在開展輟學勸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有選擇有策略地針對輟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有效的建議與解決策略,做好家訪工作,耐心開導,解決后顧之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氛圍與環境。
(五)促進社會大眾的參與
要促進社會參與,學校及當地政府有責任主動利用社會網絡關系吸引社會大眾關注到農村輟學勸返生的問題,加強溝通交流,爭取社會的支持,共同面對和解決輟學生的難題。比如依靠社會大眾的參與,為這一弱勢群體灌輸都市文化,沖破貧困文化的平衡,宣揚美好生活的價值觀,激發農村地區學生和家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礎上宣揚讀書學習的重要意義,知識改變命運,提高輟學生對學習的認知度以及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家長更積極推進學生創造新生活的動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在解決輟學勸返生的工作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歸根結底為相關教育者沒能結合實際情況探究具體原因,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難題。農村地區的教育是長期以來必須解決的難題,從事該工作的教育者必須整合一切實際因素,分析不同地區出現輟學生以及勸返再次輟學問題的原因,從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多個方面著手,爭取更多的支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輟學生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盼盼.農村初中生輟學問題研究——基于大城縣兩所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調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5.
[2]馮幫,何小鳳.學習動機視角下農村初中生隱性輟學問題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8(2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