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 要: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自1985年頒布以來,經歷了30多年的風雨洗禮,至今沒有修訂過。《繼承法》的制定,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法律在穩定的同時,亦需要與時俱進,《繼承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如今的社會環境。截至2018年止,我國人均年收入達到28228元,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0309億元,經濟的高速發展,意味著人們個人資產的大幅度提升,同時也意味著遺產數量的增多。近些年來,各種爭奪遺產的案件易層出不窮,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遺產處于一個“真空”的狀態,而我國法律并沒有對此時的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與管理,因此構建遺產管理人制度勢在必行。
關鍵詞:繼承法;遺產管理人;必要性
一、遺產管理人制度的概述
(一)遺產管理人制度的內涵
遺產管理人是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對遺產進行妥善的保管與管理的人。遺產管理人制度是一種對遺產綜合管理的制度,其目的在于快速的解決遺產糾紛,使遺產公平的分配,維護社會的穩定。我國《繼承法》并沒有構建遺產管理人制度,但在《繼承法》第16條、第24條以及《繼承法意見》第44條中對遺囑執行人和遺產保管人進行了原則性規定。實際上,遺產管理人制度包含了遺囑執行人與遺囑保管人制度,并且更為完善。
(二)遺產管理人制度與其他制度的區別
1.遺產管理人制度與遺囑執行人制度的區別。遺囑執行人是指有權執行遺囑的內容實現遺囑人意愿的人。主要職責是將遺囑人的遺產清理登記并造冊;保管各類遺產;依遺囑的指定對遺產進行分割;發生糾紛時可以訴訟當事人的身份參與訴訟;嚴格按法律規定和遺囑的內容執行遺囑。遺囑執行人可以通過遺囑指定,可以由全體法定繼承人承擔,也可以由組織承擔。遺產管理人與遺囑執行人有相似的相似的效用,更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遺囑執行人遵循的是遺囑,有遺囑才能有遺囑執行人。而遺產管理人并不會限制于有遺囑的遺產,無論遺產是否有遺囑,遺產管理人都可以對遺產進行管理分配。遺產管理人可以適用于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或者是無人繼承的情況下,遺產管理人明顯在適用范圍上要更為廣泛。
其次,遺囑執行人需要完全遵循遺囑和立法規定對遺產進行管理與分配。而遺產管理人可以獨立的管理遺產,無需完全遵從遺囑,在管理遺產的方式上要給為獨立。
最后,遺囑執行人主要是對遺產進行管理與分配,在保管層面上并不是最為主要的。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遺產需要受到妥善的保管,一旦出現損害將會影響所有繼承人的利益。遺產管理人顯然效用就高于遺產執行人。
2.遺產管理人制度與遺產保管人制度的區別。遺產保管人是對死者的財產進行妥善保存和管理、分配的人。遺產保管人是根據國家法律在被繼承人死亡時存有遺產的人都為遺產保管人,其職責是法律規定的而不是授權的。而遺產管理人既可以根據法律規定產生也可通過授權等產生。遺產保管人需要根據國家法律妥善保管遺產,且功能只是單純的保管職能,并不像遺產管理人可以對遺產有一定的處分權力,對遺產進行分配。
二、構建遺產管理人制度的必要性
(一)我國遺產管理的現狀
1.遺產管理的立法現狀。我國《繼承法》沒有關于遺產管理人制度的相關立法,但在《繼承法》第16條、第24條以及《繼承法意見》第44條中對遺囑執行人和遺產保管人進行了原則性規定。而在民法典草案中,第924條至928條對遺產管理人進行了規定,但是規定的過于泛華,且最終是否能構建成完整的遺產管理人制度不得而知。
2.遺產管理在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的經濟水平逐年提高,個人資產連年升高。現如今的經濟水平與1985年的水平是天壤之別,經濟發展也會意味著可以分配的遺產的提高。生老病死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但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是有些忌諱在人未去世前就能處理好死后的遺產分配。這就造成遺產糾紛訴訟逐年提高,根據裁判文書網的案件檢索,遺產類案件從2002年的4件到2018年上升到5856件,可見遺產糾紛已經逐漸成為民事訴訟重要部分。
經濟發展的同時,債權債務關系也日子復雜化,債務人死后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該如何去維護同樣是遺產管理的重要問題。
(二)遺產管理人制度的功能
1.妥善保管遺產。遺產管理人制度首先可以做到的就是對財產進行妥善的保管。被繼承人死亡后,遺產處于一個“真空”的狀態,而遺產管理人的出現可以對遺產進行盤點、分類、登記造冊。通過一系列的處理方式,對遺產進行妥善的管理,使遺產在分割前,利益不受損害。
2.公平分配遺產。被繼承人死亡后,遺產分割需要公平的分配。有遺囑、遺贈的,管理人應遵從遺囑或遺贈的規定進行分配財產,按法定繼承來繼承的,管理人嚴格遵守法律。或者繼承人生前有債權的,管理人可以代為訴訟追回債務。管理人可以相對中立的處理遺產,從而使遺產的分配公平。
3.維護債權人的利益。繼承人并不是遺產的絕對權利人,被繼承人生前的債務關系不會因為死亡而消滅。管理人的出現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維護被繼承人債權人的利益,在維護遺產完整性的同時,妥善處理遺產債權債務關系,避免有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
4.有利于妥善處理無人繼承的遺產。無人繼承的遺產在找到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之前,需要有人對其進行管理,才能維護遺產的完整性。如果未找到繼承人或受遺贈人,遺產無論是歸組織還是歸國家所有都需要在其交接之前妥善的進行管理。
三、遺產管理人制度的具體構建
(一)遺產管理人的選任
1.選任方法。我國雖然沒有遺產管理人制度,但是存在遺囑執行人,如果在遺囑繼承發生時存在遺囑執行人,那么遺囑執行人就可以為遺產管理人。遺囑執行人成為遺產管理人這是最為簡單又直接的遺產管理人選任方法,主要在于遺囑繼承要嚴格遵循遺囑人的意志,遵從遺囑的內容,因此這種選任方法其實是通過遺囑來完成的。
沒有遺囑指定遺產管理人的繼承,遺產管理人可以通過各繼承人進行推選,推選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幾個管理人。如果推選不能達成一致,可以由所有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同時,如果出現了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繼承的狀況,可以由被繼承人生前的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擔任遺產管理人或者由人民法院去指定遺產管理人。遺產的處分除了涉及繼承也可能涉及債務問題,當債權人想要通過遺產實現債權而遺產卻無法處分時,人民法院可以及時指定遺產管理人,既保護了遺產也保護了債權人的利益。
2.選任條件。遺產管理人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需要中立又妥善的保管和管理遺產。這就需要他只能是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年滿18周歲,或者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且是精神狀況健康正常的人。4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行為能力人是不可以成為遺產管理人的。同時,遺產管理人需要做到中立,有做出損害遺產行為的人是不允許擔任遺產管理人的。
(二)遺產管理人的職責
1.清點遺產并制作遺產清單。為了保障遺產在分配前不受到任何的損失,清點遺產并制作遺產是遺產管理人的首要任務。遺產的種類、形式、存儲地點、數量、價值都需要遺產管理人去詳細的整理登記,在出現特殊的無法估量價值的遺產時,也可以聘請專業的評估人員對遺產進行評估。清點遺產制作清單也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具體時間可以參照臺灣的規定,在遺產管理人就值后三個月內完成清單。
2.妥善保管遺產。在清點遺產夠,遺產沒有分割前,遺產管理人應當妥善的保管遺產。遺產管理人不可以隨意的處理遺產、損毀遺產,以及其他使遺產價值減少的行為。妥善保管遺產除了做到保值外,還應當盡量做到可以增值的進行增值。遺產保管人應當中立,在保管遺產時不能徇私為自己謀得非法利益。
3.處理債權債務。被繼承人死亡后其生前的債務債權關系并不會因此破滅,遺產管理人另一重要的職責就是妥善處理被繼承人死后的債權債務。對于被繼承人生前的債權要及時去追回,對于被繼承人的債務要妥善的辨別與處理,不得損害債權人與繼承人的利益。
4.遵循遺囑或者法律規定分割遺產。遺產管理人分配遺產時,有遺囑的應當遵循遺囑的規定,但并不是要求遺產管理人完全只按遺囑分配,要考慮到債權債務關系等其他問題。沒有遺囑的,應當按到法律的規定分配遺產。
5.參與訴訟。遺產管理人在遺產發生糾紛時應當起訴或應訴來參與到訴訟中。在遺產沒有處理前,遺產沒有權利人,因此遺產管理人可以有效的避免遺產暫時無主而無法處理糾紛的問題。
(三)遺產管理人的權利
1.獲得報酬權。遺產管理人處理遺產事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遺產管理人有權利獲得報酬。不管是何種方式選任的遺產管理人,都可以從遺產中或者從遺產利益人中獲得自己處理遺產事務的報酬。當然遺產管理人也可以無償的服務,是否請求報酬在于遺產管理人自己。
2.拒絕權。處理遺產事務是非常復雜與費時間的,遺產管理人如果認為自己實在無力承擔遺產管理事務,可以辭去其職務,但請辭需要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
(四)遺產管理人的監督
要保證遺產管理人的中立、負責,遺產管理人同樣是需要受到監督的。遺產管理事務涉及到繼承人與債權人的利益,繼承人與債權人可以對遺產管理人進行監督。如果發生遺產管理人對遺產保管處理的不當,可以要求免除遺產管理人的職務。當然對不同方式下選任的遺產管理人應當分情況處理。對于由民政部門或者法院指定的遺產管理人侵害到遺產利害關系人利益的,可以申請法院更換遺產管理人。
參考文獻:
[1]楊立新,朱呈義.《繼承法專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巫昌幀.《婚姻與家庭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81頁.
[3]王利明.繼承法修改的若干問題[J].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7期.
[4]梁慧里,陳華彬.《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郭明瑞,房紹坤,關濤.《繼承法研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張玉敏主編.《中國繼承法建議稿及立法理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侯國躍.我國遺囑執行人制度的立法構想[J].法學雜志,2010年第6期.
[8]房紹坤.關于修訂繼承法的三點建議[J].法學論壇,2013年第2期.
[9]譚啟平,馮樂坤.遺產處理制度的反思與重構[J].法學家,2013 年第4期.
[10]石婷.《遺產管理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