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王亞平 吳宏
[摘要]“課程思政”是當前中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新理念。醫學專業學生的“課程思政”是指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功能,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去,在注重培養學生醫學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本文以《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為專業背景和載體,對“課程思政”教學途徑、具體教學邏輯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改革;課程建設;課程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5(c)-0171-04
[Abstract] At present,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l and new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For medical students, it means making good use of the main channel func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t not only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med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Taking the course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as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carrier,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o the teaching way and the concrete teaching logic of the new model.
[Key words]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reform; Course construction; Course education
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努力改變我國高校長期以來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學“兩張皮”、重知識傳授而輕德行培育的現狀[3]。要想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醫務工作者,作為醫學院校的教師就更應該深刻領悟 “課程思政”在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中的重要意義,積極地探討有效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生命醫學科學領域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是醫學生進入大學后首先接觸到的醫學基礎課程之一,在生命科學各專業教學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基礎中的基礎。近年來,筆者所在教研室在講授《組織學與胚胎學》的課程時,嘗試著將組織胚胎學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有機的融合。現以本教研室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的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設計為例,談談我們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課堂教學的體會。
1 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愛國主義和人文精神的思政教育
醫學是具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屬性的一門學科[4],人文教育之所以能夠成為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核心教育內容之一,是因為醫學發展的歷程中蘊含著科學性、人文性及社會性,許多有關愛國主義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要素始終貫穿在組織胚胎學發展過程之中。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引入我國科學家在組織胚胎學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并通過對科學家堅持不懈探索科學過程的講解,引導教育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升,求知欲望得以激發,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堅持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在緒論部分講授組織學發展歷史時,介紹我國早期組織學的開拓者,會提及到湯爾和、馬文昭兩位老先生。湯爾和是我國近代醫學教育的奠基人、組織學、解剖學家,1912年受政府的委托,在北京建立起中國第一所國立醫學校——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現北大醫學部的前身)。之后,湯爾和即向教育部呈文請求公布由他起草的《解剖條例》,從此中國有了第一部解剖法令。1916年受教育部的委托,湯爾和聯合中華民國醫藥學會、博醫會、江蘇教育會共同審定醫學名詞,為中國醫學名詞的統一做出了貢獻。可以說,湯爾和為我國近代醫學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還撰寫和翻譯了大量學術著作,有《組織學》《局部解剖學》《胎生學》《診斷學》等30余部,為我國的西醫教育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5]。但令人遺憾的是在1937年抗戰爆發后,這樣一位大醫學家、大教育家卻不顧名節,投靠日本,徹底淪為漢奸, 只留下身后滾滾罵名。馬文昭先生是中國組織學的奠基人及醫學教育家,從20世紀30年代馬先生見到帝國主義以鴉片毒害中國人民,他開始對嗎啡中毒進行了一系列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探索出一種戒除鴉片煙癮的診斷和治療方法[6]。解放后,馬老建立了細胞學研究室,又研究磷脂類對組織的作用并將其理論推廣于臨床實踐。馬老畢生從事組織學教學工作,培養出大批專業人才。通過對兩位大師的對比講解,學生不僅會了解到我國組織學發展的過程,也會了解到兩位老先生在祖國基礎醫學教育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時還會認識到治學不能只重知識才能而輕道德品質,不能只重個人利益而輕國家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才是最大多數人民的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
2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敬畏生命”的思政教育
“敬畏生命”是指人們對一切生命體的敬畏,尤其是對人類生命的尊重、敬仰、關愛與維護的科學認識和正確判斷,敬畏生命一直以來都被視為醫學的最高境界。所謂醫療關系就是醫生和患者共同戰勝病魔,維護生命圣潔的親密關系,即是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過程中所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關愛生命的價值判斷為原則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醫學是關乎生命的學科,醫生對生命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了患者生命的質量,如果醫生漠視生命的存在及其價值,就無法承擔起治病救人的責任[7]。
生命得之不易,敬畏生命,既不能剝奪踐踏他人生命,也不能自我放棄生命。某些大學生對生命缺乏系統、科學、理性的認識,認為生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不能理解和尊重生命[8]。這種把自己生命當成兒戲的態度,是部分大學生生命意識淡薄、責任意識缺失的體現。
基于上述原因,在講授胚胎學的時候,可以從受精及胚胎形成的過程來說明一個生命的孕育是經過了激烈的競爭和篩選的,每個人都是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勝利者,而且還經受住了各種致畸因子的重重考驗,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了人世間,這樣的生命就應該是值得敬畏的。作為醫學工作者,我們可以在很多時候親眼見證一個個生命的奇跡;但也見證著世事的無常,貧窮、災難、戰爭、疾病無時無刻不在剝奪人們的生命。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在那一刻消逝,然而我們也看到了瓦礫堆下那一個個渴望活著的眼神,他們堅強的活著是為了什么?危難中那些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別人的生命的人,他們的生命是不是更加讓人感到敬畏?一個生命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牽連著許許多多的關心愛護他的人們,因此即使是為了自己,為了愛自己的人,也請敬畏生命,珍愛生命,無論是自己的還是患者的。
3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獻身醫學,執著追求”的思政教育
“獻身醫學,執著追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是每一位醫學生在成為一名正式醫生前都要舉起右手,莊嚴喊出的誓言。醫學作為一種學科門類多、學時長、環節復雜、實踐性強的實用科學,是需要獻身精神的。它首先要求醫學生對救死扶傷這一事業要有著濃厚的興趣,其次還要對這一事業傾注始終如一的熱情。醫學研究的重要特點在于它的探索性,常常是失敗多于成功,現在的醫學生身處于一個物欲橫飛的世界,僅僅憑對這一職業的興趣是無法抵制外界的各種誘惑的,更需要的是有了興趣之后的執著敬業的獻身精神。
例如在講解胃的組織結構的時候,我們可以用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的事跡作為為醫學奉獻自我的一個案例。20世紀80年代以前,醫學界都普遍認為由不良的飲食習慣或者生活壓力所引起的胃酸過多是胃潰瘍的主要病因,抗胃酸藥是當時治療胃潰瘍的主要藥物[9]。但是1979年,澳大利亞珀斯皇家醫院年輕的實習醫生沃倫在觀察胃黏膜的樣本時發現了一種只在胃潰瘍患者的樣本中才能找到的螺旋桿狀細菌,于是一個新的假說在他頭腦中誕生——幽門螺桿菌才是胃潰瘍的真正元兇[10]。但是沃倫的假說有悖于當時的醫學認識,僅僅建立在一種簡單的對應關系上,缺乏任何實驗基礎,因此并不為當時的人們所承認。只有馬歇爾覺得這個想法相當有趣,答應幫助沃倫。沃倫和馬歇爾沒有因為眾人的質疑而動搖自己的看法,更沒有放棄自己的研究,他們從胃潰瘍患者體內切除出來的病變組織中成功分離培養出“幽門螺桿菌”。隨后,為了證明幽門螺桿菌確實能致病,馬歇爾吞下了一試管培養菌,在患病過程中承受了胃痛、惡心和嘔吐,以自身證明了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性[11]。此項研究的完成,使胃潰瘍的治愈率大幅度提升,同時也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深刻演繹了為科學的興趣,執著追求,獻身醫學的偉大精神。
再如講到眼球的結構時,我們會提到湯飛凡教授。 20世紀早期的流行疾病中有一種十分猖獗的疾病——沙眼,但是沙眼的病原體是細菌還是病毒?幾個世紀以來學術界爭論不休。1910 年,日本著名生物學家野口英世聲稱發現了沙眼的病原體——顆粒桿菌,引起了巨大轟動。但湯飛凡卻對這個結果有所懷疑和保留,他對沙眼病原體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用事實證明所謂的“顆粒桿菌”并不能引起沙眼。他的實驗結果激怒了以野口為傲的日本人,但這個中國的年輕人不以為然,仍然繼續著自己的研究,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推倒一個錯誤的研究結果不是終點,找到正確的病原體才是目的。但是1937年因抗戰爆發,他的研究不得不中斷,直到1954年湯飛凡才決定繼續他未完成的理想——分離沙眼病原體。終于在1955年他成功地分離出病毒,這就是著名的TE8,湯飛凡成為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為了證明沙眼病原體TE8的致病性,湯飛凡命令助手將其滴入了自己的眼睛,他的雙眼很快出現了明顯的沙眼臨床癥狀,在隨后的40 d里他頂著一雙紅腫的眼睛堅持不做任何治療,收集著關于沙眼的臨床醫學資料。至此,持續了近百年的沙眼病原體的爭論終于落下了帷幕。1970年,國際上正式將沙眼病毒和其他幾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對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為衣原體,湯飛凡是名符其實的衣原體之父。1981年的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決定向他頒發“沙眼金質獎章”[12]。但是湯飛凡的更大功績在于建設了中國的防疫隊伍,抗戰期間瘟疫猖獗,湯飛凡重建中央防疫處,他成功研制出國內第一只青霉素,挽救了抗戰戰士的千萬條性命;他領導的中央防疫處研制出獨立穩定的牛痘疫苗,讓中國早于世界16年消滅了天花[13];在建國之初鼠疫大肆蔓延,是他僅僅用了2個月就研制出90 000 ml的減毒活菌苗,控制住了鼠疫;他還研制出了屬于咱們中國自己的牛痘疫苗、白喉疫苗、狂犬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這樣的一位老醫學工作者,他足以讓所有在座的醫學生銘記于心,銘記他的獻身醫學,執著追求的精神,銘記他的嚴謹求實的科學研究態度,銘記他對醫學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4 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思政教育
人是環境的產物,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和網絡的廣泛運用,使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原有的思想信仰和價值觀念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14],在部分大學生中出現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重奢侈享受輕艱苦奮斗的現象[15]。大學階段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課堂上融入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思政教育。
在講到子宮的功能層和基底層的時候,可以略提一下人工流產。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2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占近一半,女大學生甚至成為“主力軍”,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經調查發現,未婚未育進行人流的比例越來越高,未婚31.4%,未育49.7%;重復流產比例也增高,55.9%~56.4%[16]。但是女大學生應該明白人工流產手術絕不是一項避孕措施,它只是避孕失敗的一種補救辦法!人工流產有可能導致:月經不調、子宮穿孔、生殖系統感染、產后出血、閉經、內分泌失調、習慣性流產早產、甚至不孕等等問題[17]。我們要告誡學生 “今天的你在計劃生育門診排隊,也許明天的你就在輔助生殖門診排隊”。女大學生應該自重自愛,在戀愛過程中做好防護措施,在沒有結婚生子的計劃之前,最好不要懷孕。
在講到免疫系統的Th淋巴細胞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談到艾滋病的問題。近兩年來,我國每年有3000多例是在校學生感染者,其中2017年有3077例學生感染艾滋病,這些學生感染者81.8%都是經同性性傳播感染[18]。去年同期公布的該數據顯示:“我國年度新增15~24歲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應年度青年感染總人群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7年的23.58%”。原本是一片與世無爭、歲月靜好的學習樂土,現在卻已受到艾滋病的嚴重侵襲。中國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專家吳尊友分析,大學生男男同性傳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兩個:①早期對這部分人群不夠重視,監測不到感染情況。②大學生剛從高中學業壓力中釋放出來,對男男同性性行為感到新鮮,就想“嘗試一下”,但他們并不知道其中的風險[19]。隨著防艾知識的普及,大學生對艾滋病的知曉率在逐步提高,但對艾滋病的防護意識依然很差。調查表明,有性經歷的學生安全套使用率還不到40%,這對于處于性活躍期的學生來說,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就存在被感染的風險。要讓學生明白性傳播是艾滋病傳播最嚴重的途徑,預防艾滋病就要避免雜亂的性生活,并且在性行為時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預防艾滋病傳播[20]。潔身自好是既為自己負責,也為他人負責!
5結語
課程思政不應該僅僅是學辦老師或者思想政治課老師的責任,應該是所有高校老師共同的責任。醫學院校的課堂,既有和普通高校相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又肩負著培養獻身醫學、執著追求、醫德高尚 、醫術精湛的社會主義醫務工作者的重任。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基礎醫學的課程教育中去,把專業課程的隱性教育與思政課程的顯性教育結合起來,是每位老師的應盡職責。各類課程將愛崗敬業,勤于觀察,善于動腦,樂于奉獻,不斷但挑戰自我,等優秀品質與理論課同向同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與教學有機結合,形成協同效應,潛移默化。一定會培養出合格的,有靈魂、有責任、有溫情、有深刻愛國情懷的醫學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曹文澤.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創新育人手段[N].學習時報,2016-12-26(8).
[3]焦連志.構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高校育人課程體系的必要性[J].昌吉學院學報,2017,(6):1-5.
[4]紐麗霞,董海濤.提高醫學院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途徑分析[J].基礎醫學教育,2012,(1):32-35.
[5]劉寶東.“好人政府”中的“好人”們[J].百年潮,2005,(8):68-73.
[6]劉斌.深切懷念我國組織學、細胞學奠基人馬文昭院士[J].解剖學報,2011,42(5):577.
[7]葉紫,張寧霞,劉嬋娟.生命教育視域下醫學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提升策略[J].醫學爭鳴,2018,9(2):72-75.
[8]李從來.敬畏生命——高校生命教育的倫理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2016,(34):78-79.
[9]羅小龍.這些瘋狂的科學家們[J].大科技·百科新說,2010,(11):60-62.
[10]張越.幽門螺桿菌發現傳奇——從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談起[J].國外科技動態,2005,(10):24-31.
[11]周菲,趙海鵬.200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中的科學精神及其生物學教學價值淺析[J].生物學教學,2006,31(10):73-74.
[12]張慶華,宋增福,張旭杰,等.水生動物病原微生物學思政案例——湯飛凡和沙眼衣原體[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70-72.
[13]楊榕青,李艷.湯飛凡在云南[J].云南檔案,2018,(6):28-30.
[14]何國磊.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高教論壇,2014,(11):41-42.
[15]高星,丁振國,王淵.大學生廉潔教育現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8):57-58.
[16]廖美霞,吳仕元,熊靜,等.人工流產的現狀分析與干預措施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4):77-79.
[17]楊賢碧.人工流產并發癥及防治[J].大家健康,2014,8(14):224-225.
[18]馬迎華.倡導HIV主動檢測加強青少年性健康教育[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12):1761-1764.
[19]李靖.象牙塔里,艾滋病也瘋狂[J].江蘇衛生保健,2015,(21):20-21.
[20]陽宜均,熊翠歡.高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J].教育現代化,2017,(44):148-149.
(收稿日期:2019-01-04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