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要】?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審計信息化建設變得刻不容緩,這對高職院校的內部審計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文章調研了浙江省內二十余所高職院校,了解其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構建情況,從觀念轉變、技術保障、系統應用和人員素質等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轉變審計理念、開發應用軟件、提高審計質量、培養綜合型審計人才等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F239;F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0-0095-02
隨著“十三五”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數據成為重要的基礎資源,并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審計工作的信息化也正在建設中。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大數據時代的變革和審計信息化建設在審計理念、審計方法、審計范圍、審計技術方面給高職院校內部審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調研了浙江省內二十余所高職院校,了解其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建設情況,分析了高職院校內審工作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遇到的一些共性問題,并提出了一套有效措施,將在全省高職院校推廣應用。
一、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的業務量和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審計視角轉向全過程動態審計,審計范圍從財務經濟方面向內部控制、業務流程等方面延伸,審計工作的強度和難度也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優化審計方法,拓寬審計范圍,增加審計樣本。因此,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十分必要。
(一)提高審計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大量的審計信息和數據的收集、統計和處理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數據平臺等技術手段來完成,節省了紙質材料整理、移動、查找和翻閱的時間;根據設定的指令進行分類、統計、匯總和比較,節省了數據處理的時間,并減少了手動處理信息的錯誤。與此同時,信息管理系統檢查和數據平臺監測等技術手段多樣化帶來的審計方法多樣化也提高了審計效率。
(二)優化審計方法
高職院校越來越多的業務實現了無紙化,數據平臺、信息系統和電子憑證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除了通過賬簿、憑證和資料尋找審計線索外,審計信息化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完成審計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數據平臺對接,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傳輸、共享信息,檢查業務流程,多向核實數據,檢測異常信息,設置業務控制點,監控可疑環節,及時進行預警并根據軟件提示有側重性地開展審計工作,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三)拓寬審計范圍
傳統的審計主要著眼于事后審計,而審計信息化為審計向事前、事中延伸,實現全過程動態審計提供了可行性,同時也有利于樹立風險意識,強化審計監督的職能。事前,審計人員可以收集大量數據,通過同類項目的對比分析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設置風險點,加強監控;事中,可以隨時監測項目發展動態,審查程序規范性,根據系統風險點的預警信息發現漏洞和潛在的問題。
(四)提高審計質量
傳統審計方法因為時間、人員有限,只能抽取有限的樣本進行檢查,存在較大的檢查風險。審計信息化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全部數據進行基礎性的檢查,完成較簡單的分析統計工作,排除部分風險,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共享,還可以及時、方便地掌握動態數據,有利于審計人員把握審計重點,發現問題本質,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提高審計質量。
二、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轉變不徹底
雖然我國已經步入大數據時代,信息網絡與計算機技術也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是內部審計的信息化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部分高職院校的內部審計在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工作機制方面還不完善,內部審計信息化仍停留在借助信息手段進行淺層次的數據處理上。多數高職院校將大量的資源和經費優先用于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無暇關注內部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認為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并不會帶來直接的效用,不愿意花費資金和人力去進行嘗試。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及其內審人員對審計信息化的構建并不十分重視,沒有從傳統的審計模式徹底轉變為現代的信息化審計模式,沒有認識到審計信息化變革的急迫性,一再地放緩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步伐。
(二)技術保障不充足,系統運用不充分
審計的信息化建設要以軟件系統和運行環境為依托,但是滿足這兩個條件對于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來說存在難度。
審計工作的數據處理軟件、備份系統、應用軟件等越來越多地被投入使用,審計機構和審計單位專門使用的審計軟件和系統也是層出不窮,但是缺少一個標準統一的審計信息化系統。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內審工作中只是把計算機技術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最基礎的數據查詢、簡單處理和存儲,是因為審計軟件功能模塊少,找不到合適的審計軟件或系統來協助完成審計工作。為了滿足這種需要,軟件制造商已經開發了一些內部審計軟件,但用戶群一般都是企業,并不適合高職院校使用。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由于缺少統一標準的軟件系統,無法與業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相匹配,沒有建立數據信息庫,或者數據庫的信息量不完整、更新不及時,無法利用其對審計數據進行比較、鑒別、核對、統計等信息處理工作,審計信息化的運行環境不能得到保障。另外,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軟件的市場開發程度低,根本無法滿足處理龐大的審計數據和日益增加的審計業務的需要,軟件在實際運用中的維護、改進和升級方面需要進一步摸索和嘗試。
(三)審計人員素質不過關
高職院校經驗和閱歷豐富的審計人員大多習慣了傳統審計模式,不能快速適應信息化的操作模式,而有信息化基礎和計算機水平較好的人員又對審計工作的認知不深厚,缺乏經驗,不能較好地將信息技術與審計工作的各個環節融合,無法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效用,對審計信息系統也沒有深層次的理解,無法對審計信息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目前,專門針對審計人員信息技術水平方面的培訓較少,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很難提高。
三、對策與建議
(一)轉變審計觀念,完善制度體系
首先,要改變審計人員的傳統觀念,使其能夠理解并適應大數據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從審計業務的角度對信息化進程加以改進和完善。
其次,國家、省市審計部門應該有一個長遠的信息化規劃,在不斷的創新和摸索中建立健全審計信息化的準則和制度體系,為信息化的全面覆蓋和深化普及提供保障。比如建立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業務規范、技術操作規范等,將審計信息化落到實處,使審計人員開展工作時有據可循、有法可依。有關部門及高職院校要從根本上重視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建立實用方便的數據庫和審計平臺,通過培訓、講座、研討會議等方式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使審計人員認識到審計信息化的迫切性,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步伐。
(二)開發適用的軟件系統,提供技術保障
當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軟件市場開發度較低,筆者建議,可以由幾所高職院校牽頭,在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與軟件制造商一起合作開發一款針對高職院校用戶群的審計信息化軟件,并采用目前已有的數據信息進行運行調試,構建一個相對標準統一的審計信息系統,并能為后期的維護、更新等提供保障。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高職院校其他部門的業務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數據信息量日益增大。在開發內部審計軟件的同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數據平臺,如:法規制度數據庫、審計項目流程數據庫、審計證據數據庫、審計文書模板庫、審計案例等,由其他部門提供數據接口,減少不同模塊之間的連接障礙,獲取透明動態的數據流,實現內部審計對數據信息的高效收集,為高職院校審計軟件的運行環境提供基礎保障。
(三)加強對軟件系統的運用,提高審計質量
1.開發適用的高職院校審計應用軟件、創建良好的運行環境,最終是為了運用到高職院校的審計工作中。為此,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快捷地從數據庫中調取所需要的數據,利用審計應用軟件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比較、鑒別、核對、統計等信息處理工作。
2.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需要將事后審計向事前控制和事中監督轉換。通過運用審計應用軟件和信息系統,設置風險環節,達到事前控制、實時監控,在整個過程中評估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大小,對出現的風險點及時預警,逐步向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過渡。對于重點項目和可疑環節可以在系統中設置關注點,加強風險排查與預警。同時,還可以建立審計監督評價系統,將風險預警的信息及時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督促其立即進行整改,避免風險進一步擴大。
3.通過系統的權限設置,賦予不同的審計人員不同的分工和操作權限,審計工作結束后,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對每一個審計人員負責的工作進行考核,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減少風險,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和獨立性,提高審計質量。
(四)提高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培養綜合型審計人才
審計信息技術終究還是需要人來操作。審計人員僅能熟練地處理數據,使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方法是不夠的,審計工作的質量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經驗,這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梢砸M不同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拓展審計工作的維度,而不僅僅局限于財會、審計專業的人才。
相關部門和高職院校應結合市場研發情況,重視審計信息化的研究,加強審計人員的非現場審計能力,擺脫固有思維,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數據收集和數據處理。鼓勵審計人員進一步創新審計模式和思維方法,讓信息技術成為載體,將信息化建設的貢獻度計入考核中,調動審計人員的積極性,構建新的審計生態環境,打造專業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都滿足需求的高素質內部審計隊伍。X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佳春,劉玉泉,孫友霞,王淼鈞,李光勝.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建設研究[J].財會通訊,2014,(16).
[2] 祝青,吳偉章,唐振達.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管理現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內部審計,2015,(09).
[3] 張佳春,熊勵,劉玉泉.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的建立和優化——以上海大學審計信息化平臺為例[J].中國內部審計,2015,(11).
[4] 肖卓.高職院校審計工作信息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0).
[5] 李萌.智能化審計技術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4).
[6] 董再英.高校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發展策略[J].商業會計,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