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景連
摘 要:基層衛生防疫工作作為醫院主要工作內容,關系著人們身體健康、社會和諧發展。目前,基層衛生防疫工作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防疫監管松懈、疾病防控體制不完善、群眾防病意識差等,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醫院應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防疫工作力度、重視監管工作的開展,成為醫院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基層衛生防疫監管;存在問題;方法復測
將衛生標準和衛生法律制度融合,結合管理目標制定可行性衛生監督和監測制度,確定管理對象監督和監測時間、方法并完整幾率,保證衛生監管工作順利實施。從根本上打破衛生防疫監管不到位、監管無記錄現象,提升衛生防疫監管效果與衛生法規權威性。
一、基層衛生防疫監管工作問題
(一)群眾防病意識不高
基層群眾受教育程度低,相關公共健康危害并沒有波及到基層地區,致使人們防病意識差,對衛生防疫工作的開展視而不見,給基層衛生防疫監管工作的開展帶來影響,例如:食品衛生、群眾健康調研、科學飲食調研等工作開展被動,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
(二)重視治療工作,輕視預防工作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傳染病、地方病等控制效果顯著,使得醫院、群眾對疾病防控工作開展缺少重視。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在衛生防疫方面的支出較少,在財政資源配置上對公共衛生缺少重視。
(三)經費緊張,疾病防控能力降低
因為缺少對衛生防疫工作的重視,財政支出對衛生防疫投入少進而影響到醫院經營發展。目前,全額預算并沒有在基層得到落實,特別是在先進技術引進、人才培養方面,使得很多人才不愿深入基層。信息化時代,基層醫院公共衛生專業人才資源稀缺,現有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教育導致衛生防疫監管工作滯后,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基層衛生防疫監管工作應對方法
(一)加大衛生防疫監管重視
各地區醫院加大衛生防疫監管重視,科學分配資源。預防和控制投資少收益法,其收益不只是低成本高效益還具有推動社會建設發展的作用。較早以前,非典的暴發引起了社會恐慌,國民生產總值嚴重下降。所以,加強基層衛生防疫監管有助于提升群眾身體健康,推動國民經濟進步。
(二)增加經濟投入,完善衛生防疫監管制度
對基層衛生防疫監管系統全面整改,協調好衛生防疫監管資源配置。創建順應社會經濟與醫學形式的衛生防疫監管制度,用最短的時間將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打造成為適度、科學布局的公益性單位,順應人們及政府的衛生防疫監管工作要求。此外,衛生防疫監管作為政府公益性工作,要以福利性為根本,政府加強疾病防控和經濟投入,為基層衛生防疫監管工作的開展提供物質支持。例如:選擇基層區域可能暴發的傳染病或患病率高的地區,進一步引導指示衛生防疫工作,重視規劃與指導。財政單位設置專項資金用于基層衛生防疫監管工作的開展,解決人們住房、設施完善、人才培養的問題。
(三)壯大監管隊伍,提高服務效果
為高效的開展衛生防疫工作,醫院還要不斷壯大監管隊伍,培養專業人才資源為疾病防控創造條件,提供保證。首先,健全用人制度,完善人員結構,根據崗位需求分配工作人員。其次,采取衛生技術人才準入機制,疾病防控專業人員占據總體人員80%以上。再次,重視對領導人員與現代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繼續教育制度,創建系統的培訓機制,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養、專業水平。最后,重視基層預防保健網絡完善,借助相關單位總體功能展開疾病防控管理。此外,建立應急機制,建立應急處理隊伍,加大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控,以預防為主應對為輔,提升對重大疫情與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水平。
(四)引進先進技術,實現信息化衛生防控監管
針對基層疫情上報不及時問題,可以建立疫情信息網絡,通過對各基層人員培訓有效應用疫情網絡,確保疫情及時上報和有效控制。
(五)實現衛生監督和衛生監測融合
衛生監督和衛生監測主要目的是管理相對人是否遵守法律要求、是否符合衛生許可條件。衛生監督管理中共同開展衛生監督與衛生監測,將監督和監測有效的融合,消除輕管理現象。
三、結語
總而言之,衛生防疫監管工作的開展要有明確監管目標、明確的職責分工。健全衛生防疫監管管理還要重視行政責任落實,健全衛生監管執法制度、壯大衛生防疫監管隊伍、加大衛生防疫監管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基層衛生防疫監管工作的全面落實,獲得理想的防控效果,為基層群眾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林夏,呂蘭婷,金盾,滕永軍,李娜,白飛.在我國推廣醫院衛生技術評估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9(02):11-13.
[2]呂蘭婷,施文凱,林夏,白飛.基于國際經驗的醫院衛生技術評估實施路徑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9(02):17-20.
[3]李艷玲,趙素君,賈玉梅,孫秋瑾.“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循環法應用于基層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中的研究[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02):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