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斌
[摘要]隨著全國96個體育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在國家提出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以體育品牌賽事拉動產業發展,促進體育休閑旅游特色小鎮配套設施的齊全;推廣當地農特產品、形成具有規模的產業鏈;增強群眾體育意識、積極參加休閑體育全民健身活動產業,帶動當地及周邊經濟的發展;穩固脫貧成效。打造具有代表性的休閑小鎮,對利用休閑體育達到精準扶貧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休閑體育 體育小鎮 精準扶貧 體育產業
本文以廣東省體育局精準扶貧陸河縣打造建設國家級體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為背景研究休閑體育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的作用與不足。
1.體育小鎮遍地開花
依靠體育局“點對點”精準扶貧計劃,“全民健身路徑”援建貧困地區,助推貧困地區體育設施完善、營造濃厚體育健身氛圍、優先全面發展全民健身活動,成為體育精準扶貧的主要手段之一。全國96個體育休閑小鎮的示范性試點為休閑小鎮建設提供了契機,全國體育特色小鎮爆發式增長。
2.體育休閑小鎮模式發展的優勢
2.1精準扶貧為體育小鎮的誕生帶來契機
2013年11月,習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精準扶貧由此在全國各地深入開展。體育作為重要的社會文明標識,在脫貧攻堅戰中有著獨特優勢。近年來,廣東省體育局力求以體育精準扶貧新模式,通過多種模式和途徑聚焦脫貧攻堅,探索精準扶貧的“體育路徑”,嘗試不斷打出組合拳,力求做到既多方合力、又精準發力,強健了體魄、鼓舞了人心,拉動了經濟,讓脫貧攻堅之路越走越寬廣。
2.2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貧困地區一般經濟相對落后,沒有過度開發保持了良好的原生態資源,而這恰恰是休閑體育愛好者非常注重的一部分,用體育做杠桿,使綠水青山變成陸河百姓的金山銀山。
陸河縣聯安村大部分都保持原有的風貌,為打造國家級特色休閑小鎮提供了先決條件。河流環繞,鄉村錯落為鄉村馬拉松的舉辦提供先決條件;螺河環繞整個聯安村,利用天然水資源進行漂流、溯溪等水上休閑運動;利用櫻花、茶花養殖基地打造“聯安櫻花節”;利用體育局援建的綠道展開全面健身徒步活動。徹徹底底打造一個體育休閑旅游特色小鎮,利用品牌賽事吸引各地游客,盤活食宿等服務相關產業,直接解決平困認可的就業與創收。
3.以體育產業為依托拉動經濟發展
3.1“體育產業+”發展
3.1.1品牌賽事打造
在陸河打造了一系列品牌賽事如:“南粵古驛道”系列賽、“春之約”、“攜手生態”徒步活動、“鄉村”馬拉松都可以作為發展體育賽事的名片。如此不但推廣了一系列體育項目,還可以帶來可觀的“賽事經濟”。達到雙贏的目的。
3.1.2“體育休閑”旅游
一系列的體育賽事為旅游業發展積累了人氣與知名度,休閑體育旅游也受各階層歡迎,旅游景點開展各類體育文化藝術節也隨處可見。以體育休閑健身、鄉村旅游觀光、設施農業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充分利用原生態的自然條件,形成“可覽、可游、可居”的環境景觀。體育+旅游市場這種新型產品逐漸被社會認可,自行車自駕游、徒步穿越、峽谷漂流、乘熱氣球或滑翔傘、登山攀巖、滑雪(草)等時尚運動休閑項目在各旅游景區爭相斗艷。
3.1.3促進當地配套產業發展
不論是承辦相關體育賽事或是發展體育休閑旅游產業,都會促進配套的旅游住宿、餐飲、購物消費的提升;當地的農特產品也會隨之進入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深對當地文化底蘊的了解。
4.存在的問題
4.1休閑體育與貧困地區環境配套發展對等
以發展休閑體育達到精準扶貧為目的,那貧困地區是否與發展休閑體育契合,是一個重要因素。廣東省扶貧陸河縣聯安村,是經過長期調研嗎,通過大數據系統分析判斷,聯安村的生態環境與休閑體育發展兼容為前提,開展一些適合當地特色的體育項目完善其配套才得以建設發展。
4.2相關政策法規不夠完善、行業之間存在惡性競爭
在國內休閑體育旅游產業還是一個新生產業,年輕產業。雖然近年隨著經濟突飛猛進,人民消費水平逐步提高,很大程度的加快了該產業的發展,休閑體育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是必然的,但是由于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約束。沒有主管部門對行業的有效監管,會存在各種利益糾紛,矛盾訴求得不到解決,加深部分參與者對體育產業存在誤解。使行業陷入困境。但是由于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存在諸多問題:1、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影響最為凸顯,一些小俱樂部,旅游公司嗎,為了拓展業務,惡意壓價,相互打壓,使行業之間烏云籠罩。2、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破壞原生態環境為代價,不良商家的存在,使行業發展不得人心。
4.3體育高端人才缺失以及休閑體育在當地發展的群眾基礎
體育休閑產業高端人才的缺乏嚴重阻礙休閑體育的發展,使利用休閑體育達到精準扶貧的計劃受阻。雖然精準扶貧項目可以發展當地經濟,使當地居民脫貧致富但是也會遭受一些極端群眾的阻擾,阻礙休閑體育在當地的發展進程。
5.結論和建議
1、深入考察當地人文地理環境,充分結合當地地理環境因地制宜的開展匹配的運動項目,長遠規劃堅持可持續發展;2、做好媒體工作,加大力度宣傳推廣體育項目的同時,體育休閑旅游的觀念也深入人心,讓“健康工作,體育休閑;文明旅游,全民參與。”的口號成為名片;3、完善法律法規,使利益糾紛訴求得到保護,行業加大監管力度,使體育休閑產業健康穩定發展;4、引進高端體育人才,打造品牌賽事,建設特色體育休閑小鎮。當然最重要的是國家政策扶持,黨的方針進行指引,政府加大對休閑體育旅游投資力度,當地群眾積極參與休閑體育配套建設,休閑體育精準扶貧才能發揮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