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云 章育瑩
摘? 要:體育課程基地是指為適應素質教育發展需要,以普通高中體育課程為服務對象,新建或改建體育場地設施構建的校內外體育教學基地。體育課程基地在高中體育教育中具有提供物質保障、豐富課程內容、拓展教學空間等積極作用。高中體育教育中應用體育課程基地需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采取適應選課模式、突出特色課程、重視課外功能、強化綜合管理、提升教師素養等優化措施。為學生提供自主化的教學課堂體系,培育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意識。
關鍵詞:課程基地? 體育教育? 自主探究? 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b)-0166-02
1? 體育課程基地的內涵與作用
1.1 體育課程基地的內涵
體育課程基地是指為適應素質教育發展需要,以普通高中體育課程為服務對象,新建或改建體育場地設施構建的校內外體育教學基地。2010年,我國教育發展規劃種提出實踐創新能力是未來人才的關鍵能力,也是素質教育新階段需要關注的重點。普通高中作為我國青少年能力塑型期的過渡階段,應當構建將啟發、探究、討論和參與相互融合的教學方式,以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而體育課程是普通高中素質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傳授健康知識、增強學生體質、塑造良好品格和健康心理等多種多用。因此,體育課程基地應當以完善素質教育為核心目標,具備供學生深入開展自主實踐、創新的物質條件,并與探究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等模式相匹配。
1.2 體育課程基地的作用
體育課程基地的應用對高中體育教育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物質資源、課程資源、延申教育等方面。首先,體育課程基地有利于整合體育設施資源,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根據國家規定,普通高中人均活動場地應當大于20m2。但是,隨著近年來城市重點高中持續擴招、農村教育資源集中建設,部分學校難以保障足夠的場地設施。體育課程基地的應用可以提高場地設施的利率效率,有效緩解硬件不足對體育教育產生的阻礙。其次,體育課程基地是集中開展課程建設的重要場所。在素質教育發展新階段,傳統的體育課程亟待更新和完善。體育課程基地的建設為課程創新提供了物質基礎,也是新課程在實踐中不斷調整的重要保障。
2? 體育課程基地在高中體育教育中的應用優化策略
2.1 適應選課模式
我國于2004年起在普通高中階段進行了體育課程選課試點改革,命名為選項教學并逐步向全國范圍推廣。采取選項教學的體育教育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傳統教育中統一課程的模式,重視培育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體育課程基地應當適應選課教學的新模式,合理構建課程體系、為專項課程建立完善的教學計劃并持續改進教學方式。課程體系應當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高中階段體育課程項目可以將球類運動作為主體,并融入體操和武術等類別的課程。按照“合四分六”建模,以學年為單位形成分層遞進的課程內容。同時,注重選課中由于興趣導向產生的個體差異,確保課程覆蓋不同基礎的學生。
2.2 突出特色課程
體育課程基地應用于高中體育教育時,應當充分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探尋符合自身需求和特點的特色課程。體育課程基地不僅具有服務體育教育的價值,也是培育本校特色教學的重要平臺。特色課程的建設可以從時興項目和傳統項目入手并適當增加知識課程。時興項目一般是國內或地區性的熱點體育運動,比如近年來比較流行的網球。在開設時興項目時,教師應當考慮基地硬件設施的承載能力,深入研究項目教學難點,采取模塊化學習和單元教學的方式。傳統項目則以民族體育為主,將為常見的包括武術健身操、長拳、太極拳等。此類項目對基地硬件的要求較低,適合全面推廣。在教學中應當融入傳統文化思想的教育,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構建教學程序和評價標準,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適應性。
2.3 重視課外功能
依靠有限的體育教學課時無法滿足青少年的鍛煉需求。新時期下,體育教育需要培育學生終身開展體育鍛煉的精神,使青少年將體育活動作為日常生活娛樂的組成部分。從而促進體質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體育教育中應當將體育課程基地作為學生課外鍛煉、開展娛樂的主要場地,在全時段向學生開放并提供豐富多彩的項目。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體育課程基地,著重發展俱樂部、體育競賽和體能體質測試。以選項教學為基礎,組織學生成立各類運動項目的俱樂部。教師在業余時間為俱樂部提供專業性指導。可以將參與成員分為興趣型和提升型兩類,組織興趣型學員開展技能鍛煉,組織提升型學員開展專項鍛煉。同時,為參與競技類課程的學生在節假日組織不同類型的競賽或表演活動。比如,由教師進行球類運動體能和技術戰術訓練的指導,將比賽引入校園運動會并在現場進行決賽。將武術、健美操的表演引入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學生更廣泛的參與體育鍛煉。
2.4 強化綜合管理
體育課程基地融入體育教育呈現出功能多元化的趨勢。為提升體育課程基地的應用效果,需要從教學、活動和設施三個層面加強管理,從而形成綜合性的管理體系。完善的課程內容可以被看作體育課程基地的軟件,也是教學管理的重點。體育教師應當在學年開始前提交年度教學計劃,以模塊或單元為單位列出具體進度和預期效果。成立教學管理小組以目標管理法(MBO)定期跟蹤實施情況,以進度和結果評估監控教學質量。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糾偏意見并商定具體方法,實現動態管理。同時,基地管理小組,合理安排場地的使用計劃??梢砸胄畔⒒芾砉ぞ撸瑢⒒氐拈e置時間在校園網站公示,合理設定使用條件。對滿足條件的組織開放使用申請,采取先申請先使用的原則,以確保管理的公平公正。
2.5 提升教師素養
作為體育課程基地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體育教師應當持續提升專業素養,以滿足高中體育教育的發展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自我學習,增強創新交流和實踐總結,突出名師效應帶動整體教學能力的提升。隨著體育課程基地應用日趨廣泛,體育教師將面對更大的教研壓力與創新壓力。對知識和技術的持續學習是激發創造力,不斷推陳出新的根本源泉。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便利,利用MOOC等平臺廣泛獲取知識并應用在教學創新中。同時,在教學實踐中相互觀摩,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交流中加快師資隊伍整體成長。學校應當為體育教師提供充足的培訓機會,與高等示范院校開展項目合作。勇于將高等院校的創新項目引入校園,并安排本校教師參與項目合作,為體育教師提供接觸前沿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機會。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教育中應用體育課程基地模式是適應新時期教育需要的創新舉措。課程基地由設施設備等硬件和課程內容等軟件共同構成。在整合硬件資源完善基地建設的同時,高中體育教學也應當加快對選課教學的適應能力。因地制宜的構建多樣化、特色化課程體系。將課程基地作為學生開展課外鍛煉和活動的主要場地,通過優化組織方法提升學生參與熱情。注重對基地的綜合管理并持續提升教師素養,從而實現高中體育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林強.試析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19(9):147.
[2] 耿紅平.高中體育分層教學法的實踐應用[J].田徑,2019(1):47-48.
[3] 林思超.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模式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