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超
摘? 要:在當前的城市建設中,城市道路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城市的整體規劃理念,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理念的一種表現方式。文章將通過分析“以人為本”思想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可行性,探討其具體的應用策略。旨在強調人性化設計的價值,為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做出貢獻。
關鍵詞:以人為本;人性化;道路設計;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U412.37?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8-0084-02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s to a large extent reflects the overall planning concept of the city, but also a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residents' life. By analyzing the feasibility of "people-oriented" thought in urban road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hasize the value of humanized design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humanization; road design; application strategy
引言
道路交通無外乎三個要素:人、車、路。傳統的“車本位”理念以保障機動車出行的空間和速度為首要考慮,然而,這樣的設計對行人和自行車不友好。近年來, 公共交通,非機動交通優先的“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理念逐漸成為趨勢。在人性化理念的城市道路優化設計中,需要從多個層面來進行考慮,以安全為導向,在滿足道路功能性設計需求的同時,盡可能的滿足人性化需求。道路設計的一點點改善,也許就能提高出行的效率和舒適度,甚至能挽救生命。而身為設計人員,在道路新建或改造的設計過程中,要突出“人性化”在城市道路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確保城市道路建設在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的同時,能夠緊隨時代變化,滿足人們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功能需求。
1 “以人為本”思想在城市道路設計的具體體現
“以人為本”思想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具體體現,就是要在設計過程中,充分參考人們的實際需求,在滿足人們對道路功能性需求的同時,盡可能的為人們提供安全、美觀、舒適、便捷的道路設計。這一理念區別于以往只注重道路功能性的設計,而是更加注重城市道路的人文性。也就是說,在滿足城市道路建設標準的基礎上,人性化設計理念更要對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行為習慣甚至價值觀導向,進行詳細而深入的了解。以此為依據,筆者在《增城區荔城街改善人居環境工程—增城區掛綠湖安置新社區(荔城片區)周邊市政配套工程》項目的設計過程中,探索設計能夠充分滿足人們生活和審美需求的城市道路,提升城市道路的人文價值。
2 “以人為本”思想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可行性分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道路交通流量與日俱增,道路的擁堵情況也日益嚴重。在出臺各種政策管制交通流量的同時,我們不得不將城市道路的重新規劃設計提上日程。隨著城市居民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就使人們對城市道路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不僅是對道路功能性的要求,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人文性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人性化逐漸成為了人們共同的追求,這為人性化設計理念的實施提供了充足的群眾基礎。
3 “以人為本”思想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運用原則
人性化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設計,要將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根據人的不同出行需求,針對城市道路的不同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從而達到優化城市道路結構的目的。以下簡要提出三點設計原則:
3.1 無障礙設計原則
無障礙設計是能使殘疾人與健康人享有“平等地位”的環境設計,以保證殘疾人對環境的可接近性、可操作性與安全性。殘疾人口的存在和人口老年化的趨勢使無障礙環境的普及變得更加迫切。人性化城市道路設計理念下,應該更加重注無障礙設計原則。一般而言,無障礙設計是指對道路坡度、路沿石、盲道、建筑物出口等的設計,以及上下人行道處的緩坡設計。其主要作用是為殘疾人群提供更加方便、舒適的道路使用感受,體現的是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同時也是對現代城市道路建設進行優化的必然需求。因而各個城市在目前的城市道路建設中,都將無障礙設計作為工作重點來執行。但是,從執行效果上來看,許多無障礙設計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難以體現無障礙設計理念的價值。究其原因,是缺乏了無障礙設施的后期管理。具體表現為:緣石的鋪設錯位、中斷;違規占用盲道;破損緣石沒有得到及時修復等。這些問題都導致無障礙設施難以發揮實效,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建設造成了阻礙。
3.2 交叉口精細化設計
過去的城市道路設計中,為保障機動車速度,交叉口也采用較大的轉角半徑,甚至在大半徑交叉口基礎上額外渠化拓寬,以增加交叉口的通過能力,提高機動車直行和轉彎的速度,導致交叉口規模過大。這樣的設計,由于右轉機動車速度過快,同時,行人和自行車過街距離太長,過街的綠燈時間過短,給行人和自行車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
因此,交叉口設計需與時俱進,以人文本,優先滿足行人和自行車的過街安全和便捷性,縮小交叉口規模,減小交叉口的轉角半徑(如圖1)。小轉彎半徑優勢是可以迫使機動車轉彎時降低車速減少事故,有效縮小交叉口范圍,減小行人過街的距離,增大步道在交叉口轉角空間的面積,有利于交叉口處步道坡道的設置。
3.3 人文特色設計原則
“以人為本”思想下的道路設計,還應該體現特色設計原則。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反映在城市建設中,就是要能夠在整體規劃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打造本地特色濃郁的現代化城市環境,在加強城市建設的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打造真正“以人為本”的生活環境。在城市街道改造的過程中,要在盡量保持原有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完成現代化建設,最大限度的保留城市特色。
4 “以人為本”思想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運用策略
4.1 在慢行系統設計中的運用
首先,在人行道設計中,應該注重道路的平整度,這是人行道設計中的關鍵。從人性化設計角度來看,人行道的平整度關系到城市居民徒步出行的舒適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道路的安全性。在顛簸的人行道上,輪椅、嬰兒車的舒適度非常低,需要把人行道進行表面光滑的處理,以保證推嬰兒車的人、老年人、殘疾人可以更好的使用這個街道。因此,在人行道的設計中,首先要保證其平整度,并應考慮設置防滑措施及其他輔助設施。
其次,要盡量做到人車分離,各行其道。將行人密集路段的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以及機動車道隔離開來,可以利用花叢、電線桿、路燈或者座椅來達到這一目的(如圖2)。機動車道、非機動車、行人通道空間上的分離,提高了安全性,體現了“以人為本”設計理念。
4.2 在道路工程中的運用
城市道路設計應該注重道路功能的系統性,因而在道路工程中應該根據工程的特性對其進行分類,其中包括生活類和交通類,前者強調的是人文性,后者則更重視實用性。在交通類工程中,比較典型的有高架橋、人行天橋、公交車停靠站等(如圖3),這些設施的建設原則是要保證其安全性和便利性。而在生活類工程中,則保證尋路系統的便利性,主要指指示牌、安全標識等軟設施。人性化設計理念下,應該以優化交通組織結構和改善人性化體驗為目的。特別是在生活類道路工程中,要更加重注其對行人的輔助性和引導性,要深刻認識到道路優化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人,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功能性。
4.3 在公交車站設計中的應用
全球交通治理最佳的城市,均具有領先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統,應易用、高效、便捷、可持續且價格低廉。人性化的公交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換乘的便捷性,合理選擇公交車停靠站的位置,縮短地鐵站至附近最近的三個公交站的平均距離,減少公共交通方式之間的平均換乘時間。并應處理好公交車上下客時與自行車之間的矛盾沖突,如可以通過收窄交叉口路段機動車道,降低汽車的速度,留出至少0.5米的緩沖帶,以提高公交車上落客時自行車通行的安全性。
5 結束語
總的來說,城市道路具有不同的功能性,但是歸根結底都是服務于人的,因而貫徹“以人為本”理念,注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設計,是未來城市道路設計建設的主流方向,我們應當加強學習實踐,積極將其運用于實際建設中。
參考文獻:
[1]唐靜.芻議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7(46):240-241.
[2]趙秦宇.人性化設計理念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6,42(34):133-135.
[3]韋寶伴.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間[D].華南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