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摘 要:逐年增長的高校畢業生數量給輔導員的就業工作帶來新挑戰,在完成就業率要求的同時,輔導員應積極思考,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的“立德樹人”總要求,創新工作方法,把就業工作融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誠信品質,把就業工作當作育人工作最好的檢驗,使當代大學生真正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并對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有用之人。
關鍵詞:輔導員;立德樹人;全過程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5.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2-0167-02
2019年全國有高達1 200萬高校畢業生,嚴峻的形勢給高校輔導員的就業工作帶來新挑戰。新形勢下,輔導員的就業工作不是單純的就業率多少的問題,而是包括了針對大多數同學的就業政策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輔導、誠信教育、法律規范指導,以及針對就業困難、家庭困難學生的個別指導。因此,就業工作實際是當下輔導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學生是否成長成才的一個全面檢驗。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因此,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對當下就業工作進行積極的思考。
一、當前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大學生群體對就業認知不足。以應試教育為主的當代大學生習慣了唯成績論,中國式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是好好學習,其他事情不用操心。因此,學生的應試能力和實踐能力不能兩條腿走路。進入大學后,他們往往重視專業課學習,而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課缺乏足夠的重視。課堂之外,即便是積極參與比賽的學生,也往往對“挑戰杯”“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類比賽趨之若鶩,而對于“職來職往”等就業實踐類比賽則缺乏足夠的熱情。另外,在對哈爾濱商業大學的畢業生就業進行初次摸排時,有近半數學生選擇考研而不就業,而文科學院這一比例相對還要高。實際從全國來說,考研的熱度近年來始終不減。一方面,這種情況是受當下社會對高學歷人才需求的影響,學生希望通過取得更高學歷來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報酬。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家庭也并不急于讓孩子賺錢養家,而是比較遵從孩子的意愿,即便是經濟困難家庭也盡可能地支持孩子走考研之路。因此,當下大學生或是一心考研,對就業不重視,認知不足;或是想就業,但對就業缺乏研究,而是習慣臨時“抱佛腳”,現學現用,缺乏對法律知識、就業政策、就業技巧、文明禮儀的系統研究和準備。
2.高校輔導員對就業力不從心。輔導員在高校是一個“雜家”,不僅與學校各職能部門有聯系——只要涉及到學生的問題,首先都會找到學生的輔導員,大學校園里流行著一句萬能的話“請找輔導員”,而且因為輔導員的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行政管理干部,所以“忙碌”是輔導員永恒不變的主題。輔導員既要負責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干部培養、黨團活動、社會實踐,還有獎優助貸、評優選先、心理或就業課程等等,所以日常工作強度之大與“就業率”的考核壓力使得“高校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往往會力不從心”[1]。
每一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一般來說要持續一年半,從學生大三結束,輔導員就要對學生的就業意向進行摸排,對考研、就業和就業困難學生進行區分,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指導。學生進入大四后,秋季招聘往往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學生忙不迭地跑招聘會,輔導員也要接待用人單位、組織專場招聘、宣傳招聘信息以及后續進行跟進,中間穿插著對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進入春季學期,考研結果知曉,部分學生忙著復試、調劑,而輔導員要對落榜學生與秋季未就業學生進行就業動員、聯系用人單位。隨后就要進行就業派遣、寄付檔案和辦理改派。秋季開學,畢業班輔導員一般又成為新生輔導員,在忙于迎新工作的同時,還要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核實就業信息、聯系用人單位進行就業反饋,這些工作一般要持續到12月份完成就業質量報告為止。而對于輔導員來說,這只是就業一項,在做好這一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他所承擔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
二、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措施
從學校和社會角度,以“就業率”為考核標準無可厚非,但是要想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單靠輔導員一人之力并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就業工作的要求,而是應該做到全過程、多方位共同努力。
1.共同創造良好誠信的就業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那么,想要開創就業工作的新局面,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從社會和學校角度,除搭建合作平臺和提供充足的崗位及實習基地外,更重要的是企業的誠信經營和學校的誠信教育。在指導學生就業工作中,我們發現有一些企業招聘的崗位、實際的福利待遇與宣傳不符,導致學生畢業到用人單位報到后不滿意,很快就出現二次就業的情況。而學生方面,職業的誠信教育也不足,學校往往重視的是學生考試的誠信教育,所以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經常會“左搖右擺”——手中有offer還去應試其他單位,或有意隱瞞自己考研、考公務員的情況。因此,就業工作實際從學生一入學起就應該開展,從入學教育的誠信教育開始,告誡學生什么是正確的職業素養、如何在四年中打造自己的職業“名片”。只有創造良性、健康的就業環境,才能使就業工作更順暢、更高效地開展。
2.以輔導員為主體實現全過程就業指導。從輔導員角度,首先應轉變自己的就業指導觀念,就業不是大四學年的事、不是發布多少招聘信息,不是收回多少就業協議,而是應該把它看成是一個培養人才、塑造社會人的過程。就業工作是育人工作最好的檢驗。學生就像一塊璞玉,經過知識的浸潤、實踐的打磨、理想道德的拋光后,成為上好的玉器,為人所欣賞和認可,最終要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如果輔導員把就業工作貫穿于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活,及早把就業工作與其他工作融合,那么也就能夠從容不迫地解決就業所帶來的問題。首先,輔導員應該在學生入學之初就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目標——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認真做事,誠信做人。告訴學生努力地學習、積極地參與比賽、熱心地從事志愿服務都是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讓學生始終有就業的概念,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提高就業的主體意識。其次,輔導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應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個性心理及就業能力,對就業困難和家庭困難學生及早進行幫扶和個性化指導。同時,輔導員應提高服務意識,不要把就業工作當作負擔,而是與學生真誠溝通、熱心幫助,與用人單位緊密聯系,幫助學生達成就業協議,那么學生也會在畢業后及時對就業情況進行反饋,并且積極幫助學弟學妹們,建立良性、友好的循環,無形中也減輕了輔導員的就業負擔。
3.多方位建立就業保障機制和體系。輔導員限于專業、閱歷,工作經驗不足,甚至是剛剛從高校畢業便上任,本身并不一定具備專業的就業指導能力[2],那么,一方面需要學校提供系統的就業指導培訓、輔導員自身要多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應該認識到就業不是輔導員一人之事,而是全學院從領導到任課教師共同的責任,因為所有教師都是全程育人的參與者,都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因此,任課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就業意識進行啟蒙,能夠解答學生的就業困惑,為學生與用人單位牽線搭橋,在教育教學中讓大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與崗位需求相匹配。而輔導員在干部培養、黨團活動、社會實踐方面應有意識地側重就業方面,培養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干部帶動學生群體進行自我的就業管理,可在學生組織中專門成立就業服務部;在黨團活動主題方面開展就業能力比賽、職業素養比賽、法律法規的知識競賽等;在社會實踐方面進行一些企業文化的參觀了解和技能實踐。輔導員應多運用新媒體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信息宣傳,并建立歷屆學生與用人單位的就業信息庫,達到資源共享。也就是說,大學生自身、輔導員與任課教師、學校、社會應共同努力,多方位保障就業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
三、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當前全國就業主力人群是大學生和農民工,大學生群體是國家棟梁,被寄予了無限期望,其背后也是無數個家庭的希望支撐,如果這個群體就業質量不高,勢必造成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社會問題。因此,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應該轉變就業指導觀念,“它不是某一時期的階段性任務,而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連續的教育引導過程。”[3]要將就業工作貫穿育人工作的始終,積極思考,主動創新,從思想上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和價值觀念,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從學校和社會的角度,應該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較好地對接,讓體制機制更加適應人才和工作流動的大環境。總而言之,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是黨對國家未來就業狀況的大規劃。那么,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是我們高校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彩鵬,徐爽.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高等教育,2017,(10):162.
[2]? 張姝.輔導員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過程中的行為分析[J].現代交際,2017,(24):117.
[3]? 劉東東.專業化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力的提升路徑[J].理論前沿,2018,(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