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 李丹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中國市場愈發的需要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出現,全國各個高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更不應該盲目保守,固守傳統,而應該在新時代的號召下,保持本心,把握我國對人才的新的需求,加以創新型教育。在研究高校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上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 ?一帶一路? ?校企合作
一、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根據新時代的需要,找準新的立足點、出發點,建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為此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本課題針對當代大學生,利用新時代的技術、工具進行教育的理念探索,并創新性的從“一帶一路”建設路徑的方向著手研究。堅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為核心,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為目標,以此來利用新技術、新工具激活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營造新的教育生態。
二、“一帶一路”建設路徑研究
“一帶一路”政策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實際政策實施過程中,我國應充分利用國內資源,加強對外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高校教育水平的發展。高校畢業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生力量。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我國將會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加強對外合作,將國外優秀的教育模式、教學資源和高級技術人才引進國內,促進高校自我教育的提升。[1]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結合各個高校,除了中外合作辦學之外,最近新型的辦學理念,校企合作。將大學與社會緊密聯系了起來。
三、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路徑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突破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窠臼,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不斷深化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創新引領創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
目前,高校的運轉模式仍舊是以學分值來作為考核學生的重要標準,忽視了其創新創業的發展。多數大學生創業創新都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以至于,大多數大學生步入社會選擇工作會專業不對口,仍然要從頭開始學習。
“一帶一路”的模式日趨成熟,在實踐中已見證其可行性與優越性,新時代的創新創業發展融入其新型理念,將閉門造車、形單影只,到集思廣益、通力合作。大學是步入社會的跳板,不向高中重學理論知識,大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讓大學生更好的步入社會上面。利用“一帶一路”的思想。將現實與學生聯系起來,將企業與學生聯系起來,將社會與學生聯系起來,將封閉的學生思維打開,融入新的血液,與時俱進,取長補短,在對外交流中互相進步,互相交流,互相進步。
大學作為大學生步入社會的跳板,更應該為其步入社會提供更加直接便捷的方式和方法。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2]
在傳統的校企合作上面,加上模式的創新,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構建合理科學的調查問卷,調查校企合作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系。選取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之處以及改進之處,得出相應的結論與之前的理論結果加以融會貫通,循環反復,利用大數據得出較為準確的結論。進行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出新時代創新創業型人才,可定期進行校外實習和沙盤模擬進行測試結果,并得出結論,實時調整和修正教學方針和教育體系。
秉承著“一帶一路”的思想建設,結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進行高校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其創新處如下:
(1)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得出的結論更加具備實用化。
(2)利用新技術、新工具激活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營造新的教育生態。
(3)分析全面化,在原本單一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上面,增設了“一帶一路”的思想和新時代新技術、新工具使得研究更加的充分和全面。
(4)利用新的理念來從精神層面入手,培養其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技能,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套長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
(5)利用新型校企合作的形式,與高校辦學宗旨相結合,更高效率的為我國培養新時代創新創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計婕.論一帶一路政策對我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影響[J].亞太教育,2016,(11):81-81.
[2]孫偉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培養優秀技能人才[J].教育發展研究,2006,(07):23-25.
(作者單位:大連科技學院;作者簡介:田川,職位:大連科技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學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