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新媒體逐漸取代廣播、報紙、信件等傳統媒體,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工作領域掀起一股巨大的風浪,這股颶風進而席卷到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大學校園隨之迎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文章從大學校園在新媒體環境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旨在大學要抓住新媒體的發展機遇,并將新媒體特點和校園文化的發展規律相結合起來研究,以此促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發展,為其它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 ?信息泛濫? ?校園文化建設? ?機遇和挑戰? ?文化氛圍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新媒體的新是相對于舊而言的,舊媒體即傳統媒體,舊媒體一度是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被新媒體超越而落后淘汰成為人們觀念中的舊媒體,隨著新舊概念的不斷發展變化媒體的形態也不斷發展演進。二十一世紀的新媒體是以手機、互聯網、iPad、移動網絡等為新型代表的媒介形態,這些媒介形態發揮著向用戶提供信息和供用戶娛樂消遣的功能。目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似乎已經離不開新媒體,QQ、微信、微博等各種軟件將新媒體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新媒體很好地迎合了大學生的休閑娛樂碎片化的需求,為大學生放松身心、便利交流、輕松交友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幫助,毫不夸張地說,如果缺少了新媒體的存在,大學生就會變得六神無主找不準人生的定位,甚至失去生活的意義。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文化領域一項重要的舉措,它是在大學這種特殊環境下形成的文化形態,大學校園文化范圍廣闊,它是大學所有的教師學生和相關的教育輔助者在大學共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形成的行為方式、行為準則、道德取向、價值理念等的總稱,大力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為了培養大學良好的育人環境,營造大學濃厚的文化氛圍,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信息技術的發展是一步雙刃劍,新媒體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所以高校工作者要及時抓住新媒體的機遇,勇敢迎接挑戰,使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更有成效。
一、新媒體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帶來很大的機遇
第一,新媒體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首先,新媒體的載體形態多種多樣,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已經離不開新媒體的幫助,大學的校園廣播站、教師多媒體教學、大學公共場所的數字電視、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等等都用到了新媒體,新媒體對廣大師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使得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其次,大學校園都建立了內部校園網站,校園舉辦的文化活動、校園節日、藝術比賽、文化論壇都能通過校園內部網站報道出來供學生瀏覽觀看,學生也還能在后臺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校園內部網站發布的充滿正能量的校園事件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三觀,這極大程度地發揮了新媒體的價值導向功能、教育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進一步充實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深厚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1]
第二,新媒體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氛圍。大學的濃厚文化氛圍主要通過學生的學術氛圍表現出來,判斷某個大學是否稱得上一流大學的標準不是占地面積有多大也不是教學設備多么豪華,而很大程度上在于這個大學是否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風氣。新媒體在校園氛圍的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對教師來說,新媒體信息實時更新,教師可以隨時把握最新國家動態和時政熱點,掌握最新的教育動態和教學大綱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向學生傳達實效性的知識點,利用多種多樣的新媒體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促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進一步調高。對學生來說,新媒體的交互學習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增強,大學生對于網絡上出現的感興趣的時事政治和熱點事件會增強關注度,主動思考這些事件背后的利益關系和政治走向,主動和周圍學生或者教師研究討論,鍛煉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利用新媒體學生可以查找搜索到與學習有關的資料和視頻,補充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和漏洞,鞏固學習效果,提升學習能力。
二、新媒體給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挑戰
第一,新媒體使得大學校園文化文化建設環境復雜化。眾所周知,新媒體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虛擬性,新媒體平臺的信息發布門檻低,信息發布無限制,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和建設者,再加上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和發布主體的廣泛性使得信息傳播更加不受約束,一些不良信息和虛假信息鉆空子大肆盛行網絡,嚴重地影響大學生道德素質和價值觀的確立,而大學生又處于價值觀和辨別力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不能把控好新媒體的負面影響,可能會使大學生形成極端人格和極端心里,不容易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可能陷入違法犯罪的深淵難以自拔,并對周圍的學生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這對整個大學的文化發展極其不利,更在大學生的成長履歷上涂抹一筆灰暗的色彩。
第二,新媒體環境增加了校園信息的管理難度。新媒體席卷大學校園的各個角落,大學校園生活的每個主體都可能成為自媒體的使用者,他們不再是校園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旁觀者和被引導者,相反,他們可以隨時轉變為信息的締造者,甚至引領信息更新的潮、流掀起信息領域的巨大風浪,再加上發布信息平臺的準入門檻低,信息的廣泛性不可控性傳播的無限制性,這給校園信息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比如,校園參與建設的任何一個主體在校園內部網站匿名發布了未經證實的信息或者謠言,由于信息的匿名發布,相關領導人無從得知信息的發布者和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學校還得加大排查力度安撫廣大師生減少校園恐慌。如果不能夠及時徹查虛假信息并平息風波,這又會進一步加速信息泛濫,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大學校園不僅不能成為教書育人的重要文化陣地,反而成為不良違法信息滋生的土壤和溫床,[2]所以如何加強信息的把控力度,如何將正確的信息提供給學生從而正確引導學生成為當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急需解決的難題。
三、新媒體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用性策略
第一,利用新媒體增強大學生的媒介素質和媒介修養。大學生是大學校園新媒體使用最廣泛的人群和主要力量,大學生媒介修養直接地影響著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學風,所以在復雜的校園環境下更要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質,將大學生的媒介素質提升列為大學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要加入媒介理念,媒介理論、理想信念、思辨能力等章節設置,教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媒介觀念,提高大學生對事件真假的鑒別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受不良信息的錯誤導向,作為校園媒介使用的主體,大學生要成為校園正能量的傳播者和帶動者,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使得周圍人更自主地參與到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來。同時大學生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制觀念,當受到不良非法信息的侵害時果斷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話語權。只有這樣,才能為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一片干凈的語言環境。
第二,加強大學校園的新媒體的媒介融合,形成新媒體一體化的模式更好地塑造大學校園文化。傳統媒體逐漸淡出了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歷史舞臺,大部分大學已經減少了傳統媒體的使用,為了更好地打造校園文化底蘊,更要將傳統媒體重新利用起來,發展新舊媒體的一體化使用模式發揮新舊媒體的不同效應,實現媒體資源的整合,例如可以將校園日報,校園廣播,電視,圖書、錄音錄像帶等傳統媒體建立相應的網站,將這些網站整合到校園內部網站作為其子網站,學生可以及時了解到眾多媒體信息的實時更新,同時大學能夠借助一體化的媒體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利用新媒體開展校園競賽活動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業余活動,比如在網絡上進行校園最美聲音競賽,開展演講比賽,開展社團活動,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實現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模式塑造大學校園文化。
第三,加強大學校園的信息化建設,加快校園信息的傳播速度和資源的共享力度。新媒環境下,高校要利用新媒體提升校園信息化整體水平,加強校園主流文化建設,在校園內部網站傳播正能量,做好對網站的維護工作,加大對校園信息的篩選和把控力度,即時清除不良信息和不良評論,將最新的最前沿的校園信息及時呈現給廣大師生,加強對校園使用最廣泛的QQ微信微博的平臺檢測和監管力度,對學生負面影響較大的信息及時處理,確保信息的安全正確有效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大學要在確保信息正確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擴大信息共享范圍,使校園網絡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利用和資源最大程度的共享,最后,大學要緊緊跟隨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和時代潮流,加強校園網絡寬帶建設,加大在新媒體設備引進方面資金投入力度,為學生提供最先進的新媒體教學設備,盡最大努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師教學需要。[3]
四、結語
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文化領域更是教育界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新媒體大發展形勢下,如何不遺余力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文化最大程度地發揮育人養德功能,這就要求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的辯證思維,將新媒體一分為二地看待,利用好新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勇于面對新媒體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挑戰,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從容應對,用新媒體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領地,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陳義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張朱博.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策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125-130.
[3]趙秀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2):120-121.
(作者簡介:孟凡婷,碩士,徐州工程學院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