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容
【摘 要】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比較明顯的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有效優化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诖?,本文就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數學生活能力進行了簡單探討,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
引言:眾所周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解決生活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充分結合實際生活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素材,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能力,讓學生可以掌握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以此為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轉變數學教育觀念
要想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能力,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不能以應試教育的理念去開展教學活動,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積極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了解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對于數學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長方形”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觀察、尋找生活中都有哪些長方形,并計算它們的面積。這樣既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加深學生的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鞏固所學的內容。
二、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素材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積極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問題進行充分結合,使學生在理解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更加容易,調動起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授關于“圓的認識”相關內容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探討一下自己生活中所見到的圓形物體都有什么。接著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教學的內容,并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出合適的生活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生活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以下幾種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首先,就是利用生活實例創設生活情境。比如,教師在教授“循環小數”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太陽的東升西落、四季的周而復始以及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循環,讓學生理解“循環”是什么意思。這樣學生在學習循環小數的時候就會更容易理解;其次,利用實物創設生活情境。例如,教師在講授“千克與克”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稱一下自己觸手可及的物品,如橡皮、書本、書包等,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千克和克的含義;最后,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動畫、視頻的方式更加形象地呈現出來,以此來讓學生更容易和有效地掌握,這樣也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的提升,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能力。
四、設計生活化的練習,增強學生的實際能力
課后練習是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能力,也必須在設置數學練習的時候充分聯系生活,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觀察生活,使學生的數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同時,課堂作為培養學生數學生活能力的主要場所,由于其時間有限,教師可以盡可能地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匯總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從而促使數學教學的進一步優化,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活能力,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總而言之,數學本身就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具有生活氣息,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充分挖掘實際生活中的數學,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更加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可以站在數學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此為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蘇海紅.密切聯系生活,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32).
[2] 張合鋒.聯系生活,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5(17):89.
[3] 江聰梅.小議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 2015(3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