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引發了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變革,文章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與企業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圍繞依托金融管理創新經營管理、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組織架構、創設按單聚散人資管理模式、引入用戶圈式研發營銷模式4個層面,探討了互聯網金融時代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企業管理模式;財務共享中心;按單聚散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12-0148-02
0 引言
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為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創設了平臺與載體,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成為企業經營發展與實現戰略規劃目標的迫切需求。當前企業普遍存在管理結構不合理、管理效率低下、資源利用率低、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對此還需依托互聯網金融推動現有管理模式創新,更好地增強企業經營實力。
1 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與企業管理模式存在問題分析
1.1 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大數據、云計算技術與移動支付模式的發展共同推動了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新型金融交易市場由此建立。當前互聯網金融主要包含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產品和服務享用權融資3種模式,其中股權融資是由投資企業獲取部分控制權、滿足被投資企業資金需求的共生雙贏模式,債券融資是借出資產、到期還本付息的融資模式,產品和服務享用權融資主要體現為眾籌模式。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環境、政府金融稅收政策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內源性融資匱乏、外源性融資不足、直接融資體系不完善、缺乏健全信用服務體系等均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對企業管理模式創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1.2 企業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管理結構缺乏合理性。部分企業內部管理結構存在不合理問題,仍沿用傳統金融管理理念與技術手段,資金來源單一、過度依賴銀行借款,且外債較多、資金周轉難度大,加之內源性融資匱乏、外源性融資不足、直接融資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信用評估機制等因素,均對企業融資管理構成一定的阻礙作用。
(2)財務管理效率低下。部分企業財務管理機制存在一定問題,部門間缺乏有效溝通銜接機制,會計信息與采購銷售訂單的滯后性問題較為明顯,未能建立往來客戶檔案資料,重復核對增加財務工作壓力、影響會計核算效率等,均成為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3)人力資源利用率較低。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促使企業經營規模日漸擴大,然而經營項目的同質化趨勢進一步加劇了各企業、各部門間的博弈局勢,由此造成了企業內部權力失控、局部利益優先等亂象,導致企業人力資源利用率低下、人才流失率較高,對企業經營發展構成潛在威脅。
(4)運營協調成本較高。不同管理模式往往直接決定企業的商業價值,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發展為企業管理模式變革提供了借鑒思路,諸如“用戶乘數”“松耦合”等管理模式已逐步被各企業所引用。然而當前仍有部分企業未能結合自身實際選取適合的管理模式,盲目引入復雜管理模式不利于員工理解與操作,導致內部運行協調成本持續偏高,缺乏推廣借鑒價值。
2 互聯網金融時代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具體策略探討
2.1 依托金融管理創新經營管理,完善現有評估體系
(1)調整金融管理結構。引入新型金融管理模式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在此企業應調整現有管理結構,建立規范化預算編制標準與申請程序,杜絕預算隨意改動情況發生。同時,企業應選派專人從事金融管理工作,圍繞核算、貸款、股票等層面構建責任制,并強化對管理人員的考核培訓工作,切實提高金融管理人員的職業技能水準。在此基礎上,還應圍繞債務交易問題完善企業內部現有評估體系,針對債務交易項目、外債公司等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防范出現壞賬問題,將企業效益損失降至最低。
(2)完善信用監督體系。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需著力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將信用建設標準納入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機制中,實現對員工操作行為的有效管理,強化企業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信用風險防控能力,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同時應配合政府、互聯網金融協會強化行業自律,嚴格依照法規、程序開展互聯網融資,在處理利益糾紛時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并加強企業內部網絡信息防控機制建設,保障企業信息安全,以此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2.2 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組織架構,細化共享服務模式
(1)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架構。財務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優化企業資金流、現金流管理的重要前提,對此我國企業應積極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引入財務共享管理模式,依托財務共享中心實現對企業各部門及其業務的統一管理,細化各崗位職責與業務要求,基于規模效應實現效益最大化。以M企業為例,該企業結合其業務部門的職責類型劃歸出4個小組,其中資金結算組由資金結算崗組成,費用與薪酬核算組由費用核算崗、薪酬核算崗、票據審核崗組成,資產與成本核算組由材料核算崗、協作施工核算崗、成本核算崗組成,收入與報表組由收入核算崗、報表崗、管理會計崗組成,4個小組相互配合,協調完成財務共享中心組織架構的建設,配合相應業務流程、工作人員實現財務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2)分階段推行共享服務。基于企業戰略目標將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劃分為以下2個階段:一是國內共享階段,由資金、會計兩個平臺負責進行業務與流程管理,生成統一操作標準,實現企業內部財務流、業務流的有效對接;二是全球共享階段,伴隨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推進國內共享成果的全球化拓展,基于新媒體資源與互聯網渠道構建信息平臺,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與增值服務,以此提高會計處理效率。
2.3 創設按單聚散人資管理模式,動態優化人力資源
(1)運用按單聚散模式。企業可依托按單聚散管理模式推進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基于用戶需求與企業戰略發展導向推進人力資源的市場化建設,采用公開競聘方式選拔與引進人才,圍繞預算、預案、預酬視角進行企業資源分配,配合互聯網平臺、社交網絡實現人力資源的交互共享,在企業內部構建良性競爭環境,以此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系統優化,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
(2)構建“對賭酬”機制。在企業內部考核競爭機制建設層面,應基于市場化關系推進人力資源的標準化、制度化與量化管理,引入對賭承諾管理方法與阿米巴管理模式,為不同管理部門分配相應的對賭目標與創造價值,結合不同部門、員工的貢獻度進行收益再分配,在提高企業內部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還有助于激發員工的競爭熱情與創造活力,更好地促進企業收益增值。
2.4 引入用戶圈式研發營銷模式,推進融資模式創新
(1)發掘并聯價值網。在企業營銷管理層面,應引入用戶圈式研發營銷模式,基于用戶需求進行營銷管理渠道的選取與利用,深入挖掘其中涵蓋的并聯價值網,與互聯網平臺構建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利用網絡平臺創建自主營銷渠道,依托資本社會化實現營銷管理創新的目標。同時,基于新媒體平臺拓寬用戶圈及其交互模式,基于現有產業鏈條與上下游企業構建協同工作機制,以此推動品牌理念的廣泛傳播,更好地拓寬自身營銷渠道,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還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
(2)引入新型融資模式。以P2P為代表的貸款模式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標志,其實際意義相當于銀行體系的延伸,成立目標是解決企業融資難的根本性問題,在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的基礎上也有助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圍繞互聯網金融發展形勢與企業現有資金需求,可從以下3個層面進行融資管理模式的創新:一是引入點對點融資模式,依托第三方網絡平臺拓展融資渠道,借助互聯網平臺提高信息透明度與對稱性,幫助企業擇優選取貸款利率,降低原有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風險的可控性,同時也有助于金融平臺加強對企業信用資格、還款能力的審核,實現貸款風險的量化處理,更好地滿足企業融資需求;二是引入大眾籌資模式,借助合資自主、預購等形式向大眾籌集資金,由企業在眾籌平臺發布股權或創新項目的融資信息,吸引團體或個人給予企業融資支持,依托互利共贏機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滿足其資金需求;三是引入小額貸款融資模式,在此可以借鑒“阿里巴巴”融資模式,基于電商平臺向小額貸款公司提交融資需求,可提高申請、獲取貸款的靈活性與效率,加快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企業融資門檻,更好地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3 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造了全新的金融交易市場,日漸多元的市場需求加大了現代企業的競爭壓力。在金融政策變化幅度逐漸增大的背景下,企業務必要依托互聯網金融創新現有管理模式,提高內部資源利用率、實現融資渠道有效拓寬,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進一步助推企業長效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管東濤.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現金流管理[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7(12):68-69.
[2]高瑞嬋,陳寒胭,徐惠珍.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瓶頸及模式創新[J].經營管理者,2017(7):57-58.
[3]王佳寧,吳超,喬晗,等.互聯網券商的商業模式轉型創新之路——“嘉信理財”案例[J].管理評論,2018(4):
247-256.
[4]任曉莉.互聯網金融在企業資金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7(8):106.
[5]吳宜純.淺析“互聯網+”時代下的企業管理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2017(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