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摘 要】在科學發展觀思想的指引下,傳統的追求經濟的增長不再是經濟發展的主流,可持續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應有之義。在眾多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因素中,人力資源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和新型動力。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必須關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性價值和再生價值,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經濟發展;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7-0218-02
現代經濟的發展不再是簡單地追求數量和效率,更加強調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在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下,經濟的發展更加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就必須強調人的創造性,人力資源管理也就顯得更加重要。人力資源管理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具有極強的關聯性。簡單來說,優質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是保證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經濟持續繁榮的源泉和動力。
1 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的現狀
實踐中,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的狀況較其他國家而言,仍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就目前我國的經濟市場來看,人力資源管理很大程度上存在于理論與制度層面,嚴重缺乏實操經驗,真正進入企業作為經濟增長的源動力的少之又少。
1.1 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認識不足
實踐當中,一方面,企業對作為常規資源之外的潛在人力資源的本質及潛在價值缺乏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常常否定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的價值;另一方面,企業過于保守,大多企業不愿意轉變發展模式而停留于傳統的人才結構模式。此外,由于人力資源管理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大多停留于理論層面,在整個經濟市場,關于人力資源管理的典型鳳毛麟角,缺乏可供市場借鑒的相關經驗,這也是很多市場主體不敢輕易嘗試的原因之一。
1.2 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能力不足
市場主體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實踐能力及專業知識的缺少,是導致目前我國在發揮人力資源管理對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作用方面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首先,大多市場主體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專業知識有待提升,認識過于膚淺,對其本質缺乏清醒的認識。其次,很多企業將從國外借鑒的經驗生搬硬套于中國市場,這就導致成效甚微,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要想真正發揮作用,必須依靠成功經驗的借鑒吸收、靈活的變通應用及實踐中的相關人員的協調能力。
2 人力資源管理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推動
平衡市場供求關系、產業結構優化、低投高產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3個主要方面,要實現這3個方面的內容必須依靠優質的人力資源管理為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對經濟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1 人力資源管理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
國家、社會、企業都是由人及人的社會活動所構成的,國家經濟的發展更是依靠于人所提供的技術、服務等專業知識或勞動。因此,無論任何時候經濟的發展都要以人為基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樣要也離不開人力資源的支持,將人力資源的管理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無可厚非。經濟的發展依賴于人才的發掘與利用,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在充分的物質資源的支撐下必須依靠人才的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不同于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它兼具基礎價值與再生價值,通過人力資源管理能夠達到人力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人力資源管理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不過是將人力轉化為能夠產生最大化經濟價值的資本,在這一過程當中,人力資源管理必須系統化、規范化,才能夠為經濟發展輸送多元化的人才,實現人力資源價值的最大化,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可靠的保障。
2.2 人力資源管理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受到社會上多方面的影響。比如,國家在某時段針對一定的社會問題所出臺的相關政策、市場經濟的活躍程度、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相關資源的供給等。其中,人力資源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一個不可取代的、極為重要的元素。一定程度來講,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優質的人力資源為基礎,人力資源是引導經濟可持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推動原因。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下,經濟在數量上的增加首要依托于自然資源及人類勞動的投入,可以說自然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原動力。隨著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生態文明遭到破壞,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及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損害,這些損害與短暫的經濟增長相比較具有永久性與不可彌補性,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呼聲高漲。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下,要強調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減小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人力資源便成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替代動力,人力資源管理順理成章地成為達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首要途徑。
2.3 人力資源管理推動實現經濟與自然共生共存,和諧發展
從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人力資源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力資源極其豐富,若能夠得到有效的管理與開發,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將是不可估量的。與人力資源的持有量相比,我國自然資源的持有量雖然說在總量上也是相當可觀的,但是自然資源的人均持有量卻是少之又少。在當今世界,企圖借助他國的資源來發展本國經濟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我們必須立足于我國資源的特點,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合理配置資源,以人力資源開發為戰略基礎,通過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達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以人力資源管理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舉措
飛速發展的未來經濟市場,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受重視,未來世界的競爭依靠的是科技的發展,簡單來講還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在經濟市場的積極作用,要基于當代經濟發展模式提出的基本要求,不斷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1 注重提升人力資源的整體質量
自1949年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但是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不少缺點,再加上人才的流動性,經濟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高標準的趨勢,傳統的教育模式所輸送的人力資源顯然不能滿足經濟急速發展下對各方面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體制,針對性地培養高素質、高質量、全面性的專業型人才。首先,國家應當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整體上而言有利于國家人才素質的全面提升;其次,要注重區域教育的差異性,適當傾斜教育較為落后的地區,實現人才教育的區域平衡。占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村地區,可以加大教育幫扶,實現農村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為市場輸送人力資源。
3.2 注重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經濟的良性發展除了依靠市場,也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節。同自然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相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樣需要政府宏觀政策的引導。政府通常是通過制定該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討論實施相關政策來實現對各種資源的調控。政府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根據經濟發展的具體狀況合理調配各種資源。首先,可以制定相關政策來引導人才的流動;其次,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來調節市場需求和人力資源輸送之間的缺口,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力資源供需相協調的價值追求;最后,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規要與人才培養、人才輸送機制相對接,與相關組織的工作相符合。在實踐當中,我國關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法規存在太多方面的立法空白,這對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很大的障礙。綜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必須認識到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通過發揮積極的宏觀政策調控,為市場有效地輸送人力資源,達到市場需求與人才之間的平衡。
3.3 建立健全完備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我國在政治上采取的是一元兩級多層次的行政管理體制,再加以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很多人才更傾向于選擇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發展;相反,相對較為落后的二三線城市則相對冷清。這就導致一線城市人力資源過度飽和,不僅造成大量的人力資源的浪費,而且還帶來一系列城市問題,造成城市負荷;相反的是,二三線城市人力資源供給不足,城市得不到足夠的人力、技術的支持,發展更是舉步維艱,這明顯與當下所秉持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完備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加大二三線城市的福利待遇、工作待遇,幫助相對落后的城市引進人才,在將一線城市飽和的人力資源引入二三線城市的同時,也緩和了一線城市的承載力,實現區域之間的平衡,推動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綜上,人力資源管理在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角色,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效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狀況。因此,必須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關注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價值,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在政府的宏觀政策的引導下,實現人力資源在各區域間的合理調配,從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歐陽春芬.淺析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J].當代經濟,2018(16).
[2]劉麗芳.淺析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J].東方企業文化,2014(6).
[3]周芳,唐鶯,涂道勇.論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可持續發展[J].網絡財富,2008(7).
[責任編輯:高海明]